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大气层时,会在飞行器周围产生一层等离子鞘套,对测控信号的传输产生严重的影响。为分析等离子鞘套对测控信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非均匀等离子鞘套自适应分层模型,并仿真计算了电磁波在RAM-C典型再入等离子鞘套中的透射衰减情况,进而得出各频段测控信号进出“黑障”的高度。经与NASA报告中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黑障”高度吻合得很好。在实际型号试验中的应用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测控信号在再入等离子鞘套中的传播情况,将来可用于对“黑障”现象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Ka频段地球网测控通信的特点和主要技术问题,指出了它在高速数传、抗干扰、提高作用距离、提高测量精度、减小"黑障"影响、兼容Ka频段卫通等方面的优点,提出了用虚拟测控系统解决雨衰,用空间谱分析解决Ka频段窄波束捕获等的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3.
临近空间飞行器测控系统频段选择(柴霖)测控与信息传输是临近空间飞行器信息保障的核心,而选择合理、可行的频段是展开系统设计的前提和基础。频段选择影响到整个技术方案的制定,是一个需综合考虑、影响深远、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问题,本文从ITU(国际电联)法规、高速数传、接收信噪比、“三抗”、超视距中继、黑障、雨衰、  相似文献   

4.
航天测控通信系统是航天工程和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讨航天测控通信技术的发展,介绍了当今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的总体性能和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国内外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的发展态势,展望了未来一段时间航天测控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根据未来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中期面向航天器、航天靶场、临近空间飞行器、无人 机的测控通信体系结构,展望了远期天空地一体化飞行器测控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讨论了 未来测控通信系统需要研究的主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的捕获方法。同时提出了扩频测控通信系统在系统捕获中的新问题。给出了建立在扩频信号快速捕获基础上的扩频测控通信系统的系统捕获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深空探测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为对“无限的”深空进行测控通信所采用的几项“极限技术”和多项“前沿技术”,它们不但是处于测控通信领域的前沿,而且很多技术也是信息领域的前沿技术。  相似文献   

8.
总结和分析了国外载人登月工程及其测控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了我国载人登月 工程测控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建立S/Ka宽 带测控通信主干链路及分步建设完整载人登月体系的建议与目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数据采集测量的应用需求,本论文结合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详细研究探讨了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的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和访问于一体的远程测控系统,首先简要分析了计算机数据通信的特点和远程测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详细设计了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远程测控系统的结构框架,并针对其中的具体技术问题展开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进一步提高远程测控系统的应用水平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航空通信中电波传播损耗预测需要满足精确性、实时性及复杂环境适应性的要求,在分析电波传播损耗对航空通信系统作用范围的影响基础上,采用抛物方程模型研究了航空通信中电波在空间区域的传播特性。该模型利用分步傅里叶算法实现快速求解,采用边界平移法处理复杂地形边界,并通过非均匀网格技术提高空间任意一点的场强计算精度,从而改善了复杂环境下电波传播损耗预测的精确性和实时性。将该模型应用于真实地形环境下的航空通信仿真算例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预测复杂环境下电波的传播损耗,评估在正常通信条件下飞行器的飞行范围、最大飞行距离以及最低飞行高度等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扩频测控通信系统中相参伪码测距与非相参伪码测距工作原理,证明在确保星地距离数据采样时刻严格对齐的情况下,两种体制的测距系统误差大小相同,同时给出了伪码测距误差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走向深空--测控通信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传统的贸易模式下,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增长带来很多负面效应, 引起“三高一低”,即原材料的高强度消耗、高度污染、对国外市场的高依赖及低附加值,我国需要“三低一高”的新贸易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图表和数据说明了旧贸易模式的危害及在旧贸易模式下我国处于不利地位,我国需要转变原有的贸易模式,并总结了将旧贸易模式转变为新贸易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气波导的存在对海上电磁波传播产生严重影响,蒸发波导因发生概率、波导高度等特殊性对舰载微波通信装备影响尤为突出。研究了蒸发波导特征及电磁波形成波导传播条件。利用抛物线方程分布傅里叶算法计算蒸发波导条件下电磁波传播损耗,提出了基于蒸发波导条件下海上超视距通信距离估算方法及计算流程。仿真分析不同波导高度电磁波传播损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蒸发波导条件下,可实现海上微波超视距通信,能够定量估算有效通信距离,通信距离可达上百公里。研究结论对指导舰载微波频段的通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穿墙雷达实际应用中,墙体一般由两层不同介质构成,且各层墙体参数未知。若对墙后目标直接成像,会产生目标散焦或位置偏移。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折射波静校正的合成延迟时方法对墙后目标进行聚焦成像。首先读取每根接收天线回波数据确定电磁波的折射回波时刻,通过基本折射方程得到延迟时超定方程组,解此超定方程组可得电磁波在外层墙体内的传播时延,再运用相邻发射天线和相邻接收天线延迟时之差估计内层墙体中电磁波的传播时延,最后各个通道内传播时延依次相加后运用后向投影算法获得目标精确成像。对成像位置精度、图像熵,以及输入输出目标杂波比等性能的分析和比较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高空核爆电磁脉冲(HEMP)具有覆盖范围广、峰值场强高等特点,对电子设备构成 严重威胁。针对有关HEMP标准中主要涉及自由空间HEMP波形描述的情况,研究了双指数 HEMP平面波垂直入射地面时,地面附近的电磁脉冲环境特性。基于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 提出使用一维合成平面波解决总场空间激励源的引入问题。通过设置不同的入射波状态和环 境因素,仿真计算了HEMP在地面附近的电磁脉冲环境参数,并对HEMP在地面附近的传播特点 与规律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结果表明,较低位置处反射场削弱了部分入射场,使总场幅度降 低;较高位置处经历较为完整的入射场和反射场的冲击;地表介质的电气参数对总场也有影 响,其中电导率的影响较大。这些结论有利于指导地面附近电子设备的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分析了梯形机翼后缘行波电磁散射和极化特性。针对机翼后缘半径和机翼展长等关键设计参数,建立了变参数模型并进行了多方案仿真分析,讨论了后缘半径和展长参数对机翼后缘行波在前向角域产生波峰的变化规律和散射量级。最后针对机翼后缘应用吸波材料的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证明在机翼后缘应用吸波材料可以有效减缩后缘产生的行波散射。  相似文献   

17.
海浪谱的选择对Bragg共振散射建模的影响是海面电磁波散射建模的关键问题。首先简介了 海浪谱的概念,然后选择RA(Romeiser-Alpers)谱 进行了Bragg共振散射建模,最后选择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PM(Pierson-Moskowitz)谱进 行了Bragg共振散射建模,并通过仿真实验对两种海浪谱及其用于Bragg共振散射建模的效果 进行了比较分析。获得的结论对合理地选择海浪谱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散度与旋度”在电磁场教学中的核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使用的两个重要的数学概念“散度与旋度”,分析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核心作用,深层分析数学概念与物理模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Business Horizons》2020,63(6):763-772
As firms struggle with high failure rates when developing new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ey seek new approaches to innovation. One method garnering attention is design thinking (DT), a design-based method of problem solving. Businesses as varied as Airbnb and PepsiCo are embracing DT in growing numbers, but some may be joining the bandwagon without understanding its distinctions compared to the main alternative, the Stage-Gate (SG) methodology. SG, a project-review process, is used in many firms today to create innovations. To guide managerial consideration of D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explanation of DT as compared with SG, a framework to assess DT’s fit with the firm, and ways DT may be effectively used.  相似文献   

20.
低散射金属支架用于电磁散射测量中的目标支撑,是隐身飞行器设计制造过程中的重要装备。合适的支架外形可以降低自身电磁散射及变形,对于减小测量误差十分重要。通过理论计算、软件仿真、紧缩场测量的方法,从尖劈边缘绕射和行波散射的角度分析了金属支架外形参数对支架散射的影响机理,并考虑了支架变形带来的背景对消误差。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建立三维参数模型利用FEKO软件优化的方法,获得了工作在C频段和X频段下金属支架的最优散射倾角和截面形状,并比较了其力学变形的优劣,综合考虑散射性能和力学性能得到优化结果。提出了60°的最优倾角和70°的重载目标用倾角,以及一个后部长度占全长26.9%的非对称卵形优化截面,该截面形状可均衡降低支架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方向的电磁散射。给出了倾角变化下尖劈绕射和行波散射变化趋势不同决定了存在优化倾角的结论,和支架前劈夹角和照明区截面长度尽量同时减小的低散射截面设计原则。研究成果对低散射金属支架设计工程化和降低电磁散射测量误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