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武侠文学作为大众通俗文学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的,本文将从于武侠文学的发展渊源,武侠文学的大众化成因以及其现代的审美功能分析其深刻内涵,为当代通俗文学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现代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次通俗化浪潮:首次是五四前后,伴随着平民文学、通俗文学概念的生成和出现,一些文人学者热衷于民间歌谣、儿歌等的收集或出版工作,为通俗文学寻找民间化特质;第二次是二、三十年代之交,文坛中关于大众语的争论,为通俗文学寻找到了大众化特质;第三次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通俗化与大众化论争,为通俗文学注入了农民化、市民化特质。在这三次俗化浪潮的推动下,现代文学逐渐脱离精英轨道,朝着大众能接受的常态文学领域迈进。  相似文献   

3.
以取消文学本体性为本质特征的栽道观经宋人提出以后,成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观念,构成了明清文学选本生成与传播的基本语境.明清时期认同载道观的文学选本以宋人真德秀<文章正宗>为典范,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在国运兴隆时期,文学选本以"明义理"为己任,主动担负起教化使命;二是在国运衰微时期,文学选本以"切世用"相号召,主动担负起经世使命.而在任何一种情况下,这些选本都将一种外在于文学的价值置于文学自身,因而本质上都是对以取消文学本体性为特征的载道观的自觉认同.认同载道观的文学选本一直为主流意识形态所推扬,却始终无法赢得大多数读者;在明清特定历史时空中,它们共有清贵而寂寞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通俗文学所拥有的庞大读者群是目前严肃文学最为匮乏的.读者的稀少,已然成为严肃文学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通俗文学的“畅销密码”,解释其吸引读者的内在因素,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通俗文学的“畅销密码”可以用惊险猎奇的故事选材,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单纯而好坏分明的人物形象,紧凑的叙事节奏以及合乎传统道德规范的公理式的主题提示来概括.畅销写作的核心就是始终把读者放在第一位,这一点却正是被严肃文学忽略或执意不认可的.  相似文献   

5.
文学符号与结构在文化的沉淀中延续,其深厚底蕴于集体情感的汇流和集体智慧的累积中形成.但文学符号的固化和文学结构的封闭也制造危机,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的缺失使意指的合理性丧失,文学表达趋于僵化,文学符号与结构存在的根本意义难以被维系.创作者的情感与认识作为文学符号与结构产生的内部驱动力为其存在提供依据,也是促成其"延"与"变"的要素.独特的情感与更新的认识激发创作者改变的欲望,促使指涉的形式或内容发生演变,从而为文学符号与结构注入持续的生命力.为了满足文学表达的需求,文学符号与结构在自然的延续与演变中保持着可感的力量与指涉的威力.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的文学、美学思想,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文学的性质问题上,坚持文学艺术的阶级性和革命倾向性;二是提倡文学艺术的大众化;三是主张客观的现实主义文学及其创作原则和方法;四是坚持现实主义的美学观、文学批评观.从理论渊源来看,瞿秋白文艺、美学思想的主要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和文艺理论,却又直接受到俄苏文艺的影响,在很多方面借鉴学习了俄苏文学美学中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7.
汉灵帝设置鸿都门学,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政治混乱.然而在文学发展史上,对东汉文学从经学化转向通俗体有积极的作用.鸿都学诸生积极创作俗体文学,提倡通脱自然的文学风尚,实为建安文学之肇始.  相似文献   

8.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作家,也堪称21世纪的雅俗文学大家。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特征,并蕴涵着现代性特征。由于他对旧通俗文学的现代性改造,打通了雅俗文学的边界,张恨水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证明了新旧文化融合改造的可能性,对当今文学的现代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陌生化"美学效果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大师什克洛夫斯基对文学何以具有审美魅力的解答,也是俄国形式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该理论认为,文学之所以具有审美魅力,乃是由于文学语言相对于日常语言,具有一种时延性的"陌生化"效果.笔者认为,"陌生化"理论从艺术技巧上解答了文学具有审美魅力的原因,但是文学相对于现实世界的"陌生化"效果的产生,艺术技巧上的"陌生化"效果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从根本上说,还是作者和读者积极的审美参与的结果.由此,本文提出,文学的审美"陌生化"效果,是通过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二级累加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近代报刊的产生为近代文学提供了新的"文学场".首先,近代报刊极大地拓展了近代文学的传播空间,使社会对文学特别是通俗文学的需求大增,促进了小说的繁荣,催生出新学诗、新民体等新文学形式,旧的文学形式如古近体诗、灯谜、诗钟等也得以延续甚至扩大影响;其次,近代报刊使作家的身份和创作情形有了改变,进而影响文学风尚的形成,使小说、戏剧等通俗文学成为文学之最上乘;再次,近代报刊培养了大量读者,具有强烈参与意识的读者又从参与创作或干预创作两方面影响文学创作;最后,近代报刊的职责有助于孕育近代作家的近代思想意识和文学意识.  相似文献   

11.
韩英 《嘉兴学院学报》2003,15(Z1):193-194
该文针对许多大学生不理解通俗文学的情况,分析了通俗文学作品的可取之处,指出未来通俗文学该如何发展,并对如何阅读通俗文学作品给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成长性与幻想性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特质,也是儿童文学具有重要价值,产生意义的关键.儿童文学离不开成长性也离不开幻想性.成长需要幻想,幻想中要表现成长,成长性与幻想性相互统一相互交融与儿童文学之中,才能使儿童文学展现其价值,受到儿童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樊静 《嘉兴学院学报》2007,19(4):132-136
文章分析了因特网上灰色文献的特点,探讨了网络灰色文献的收集,指出高校图书馆应开发利用网上灰色文献资源,以便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相似文献   

14.
对明代嘉兴前后历时近300年的文学史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其在特定时空下的文学风貌:既与明代历史发展大背景相一致,又明显带有自身的江南地域文化色彩的特点;从文学自身的传承与流变来看,这个时期嘉兴文学具有在延续中有发展、在传承中有突破的特点,是明代南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之间交汇与碰撞后的产物。这种考论结合的方式,既留心明代文学的发展大方向,又注意关照地域文学的动态,尽可能将个案研究与整体观照之间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世纪特别是90年代以来学术界关于"女性文学"这一概念内涵理解及界说的大致梳理,重点对90年代该概念内涵的界说所存在的悖论提出质疑,从而提出界定一部(或一篇)文学作品是否属于"女性文学",主要应以作品内涵而不是以作者性别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羊舍的夜晚》体现作者始终秉持着文学艺术性的创作素养,它保留了文学的本质特征审美,是难得的儿童小说。小说语言朴素流畅,具有本色美。故事轻松,富有情趣,饱含人性关怀。从诸多层面上来说,它的存在应当是汪曾祺独特风格在40年代与80年代复出之间的承接,是其文学理念的执着践行。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角度来看文学,90年代的文学大部分要划归为大众文化的范畴。作为90年代文学的一个子集,网络文学因其创作主体的大众文化取向和工业化操作程式,具有显著的大众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近几年关于“重写文学史”的论争,分析了论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为传统的机械论是文学史研究无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指出“重写文学史”的关键是建立新的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19.
由于现在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偏重于大众文学,因此应对大学生文学阅读加强引导,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发掘经典文学中蕴涵的现代价值,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