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使用服务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对2004-2012年间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再配置效应进行测算和分析。发现服务业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的行业异质性,且资本、劳动力要素的再配置贡献效应偏低。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FDI通过资本要素再配置效应对中国服务业产生显著的正向生产率溢出;而劳动力要素在服务部门间配置的扭曲使得服务业FDI的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并不显著。此外,研发创新并没有推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人力资本也没有起到其应有的强化吸收能力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0—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基于SBM超效率分析的Malmquist方法,分析了淮安市服务业及14个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特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淮安服务业产出增长具有比较显著的贡献,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源泉中,技术效率改善的"追赶效应"有限,而技术进步的"前沿移动效应"明显.服务业各行业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源泉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以西部12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面板模型,运用索洛残差法,选择C-D生产函数,估算西部各地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表明:西部各省、市(区)全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均值小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进一步证明了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装备制造业1995年-2011年分行业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综合考虑劳动、资本、能源消耗等投入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分解,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从分行业的角度看,17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是电子及通信制造业。  相似文献   

5.
王欣  曹慧平 《财贸研究》2019,30(9):43-53
先将要素价格扭曲系数引入分析框架,构建要素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采用OP法分别估算出中国制造业29个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金融错配系数,再通过1999—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检验金融错配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错配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效应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国有企业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分行业研究显示,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最为显著。因此,亟待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减弱金融扭曲,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实现内生可持续性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包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发包与承包双重视角,深入考察了离岸服务外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运用2002—2014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发包与承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发包显著地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承包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发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随行业技术密集度的增加而增大;承包对劳动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但对资本密集型行业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些经验发现为中国外包战略的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1998年~2005年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对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将中国的经济增长分解成要素投入的贡献、人力资本的贡献、技术进步的贡献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研究表明:我国总产出中资本投入的贡献率最大,达到了60%左右;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较大,在总产出中的贡献达35%;劳动投入的贡献率很小,只有5%左右。而全要素生产率中,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贡献最大,技术进步的贡献较小,人力资本的作用不明显。因此,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赖于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在产出中作用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本文以索洛增长模型为基础,通过索洛增长速度方程,从数据计量的角度测算出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划(港澳台除外)的资本边际产出弹性系数、劳动边际产出弹性系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实证结果,最后对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9—2018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考察贸易条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条件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条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并且贸易条件改善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积极影响,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综合技术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金融危机前贸易条件改善对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显著抑制作用,金融危机后贸易条件改善对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贸易条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科研投入强度路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空间纠正系统GMM法实证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和环境污染均存在空间自相关,环境污染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要素市场扭曲延迟了经济规模和行业结构与环境污染成倒U型的临界点的到来,不利于环境质量改善;分区域和分行业类型,要素市场扭曲均加剧了三大地区和三类行业环境污染,但要素市场扭曲对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影响最小,要素市场扭曲通过抑制技术进步、行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提升和加剧腐败提高了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程度,通过影响经济规模、增加出口、吸引外资减少了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而要素市场扭曲通过上述渠道导致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需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进程,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0—2017年行业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服务业各细分行业TFP增长率进行分解和测度,揭示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生产率演化进程及其异质性现象,并采用可导性对数方差分解法、VAR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VECM)考察TFP及其构成部分对服务业行业发展差距的贡献度,评估其异质性作用于行业发展差距的长短期效应。研究发现,在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化过程中,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进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核心,规模效率改进发展水平一直滞后,配置效率改进在服务业发展初期较为滞后,但水平逐步提升;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行业间TFP及构成部分异质性在演化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且生活性服务业行业间异质性程度要小于生产性服务业,行业间异质性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规模效率改进,技术效率改进异质性波动程度最小;TFP异质性是造成行业间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其中技术效率改进是主导因素,且该效应的发挥只有在长期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各新兴产业的制度变迁指数,利用行业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包括人力资本、制度变迁等在内的C-D模型,以检验制度变迁对新兴产业发展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兴产业增长最主要的拉动力量仍然是资本投入,制度变迁对新兴产业发展的贡献程度虽然较高,但仍存在较大的制度创新空间,因此,应进一步坚持各项制度创新,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使新兴产业走向集约型、质量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现运用面板回归模型结合产值贡献度的方法评价了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度,结果表明,新疆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融合度、农业与农业服务业融合度均较低。通过地理信息可视化表达发现,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度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最后,结合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需要完善农业教育服务体系;培育区域特色品牌;加强对各种利益联结方式的监督引导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和绿色发展的环境诉求,本文以2004-2016年中国30个省(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供给侧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角度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结构突变效应,并鉴于内部细分行业集聚特征展开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在不同集聚视角下,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不同程度的门槛效应;就全国层面,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抑制作用,多样化集聚表现出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就行业层面,细分行业专业化集聚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特征,金融业是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15.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0-2007年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指标,并将出口、集聚与TFP放在统一的框架下分析出口与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TFP年均增长4.3%,其中90%以上是由技术进步贡献的;行业之间的技术进步差距较小,技术效率变化差异较大,而后者是TFP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出口和集聚的相互作用削弱了对TFP增长的影响,即便如此,出口仍显著促进了TFP增长,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均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市场化程度是制造业TFP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杨向阳 《财贸研究》2012,23(1):62-69
采用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估算了1978—2002年中国东部九省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增长情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结果发现,中国服务业TFP的平均增长率为10.64%,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技术效率的贡献率明显偏低,但不同时期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中国服务业TFP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中国服务业TFP的快速增长需要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共同提高,积极推进和深化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1990-2012年间中国服务业TFP进行了详细分解,从效率演化的视角对各行业发展的异质性现象及其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受政府财政支出、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显著,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在技术结构交互式影响下,显著水平有所提高。服务业TFP增长的主导力量逐步由技术效率改进转变为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缓慢且技术效率水平低下,服务业经济增长粗放型特征仍然明显。由于体制性障碍以及深层次问题的存在,导致服务业各行业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改进水平低下,部分行业的规模效率呈现出持续恶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江、浙、沪2省1市服务业的发展特征,得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发展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第三产业贡献率和产业结构弹性模型分析,对比了3个地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后得出上海市在服务业比重、服务业劳动效率、服务业平均发展速度和服务业贡献率等方面都明显高于浙江省、江苏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浙江省服务业在劳动效率、发展速度和贡献率方面均高于江苏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但浙江省的服务业产值比重没有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省服务业发展规模虽然较大,但在服务业比重和劳动效率方面尚需努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运用投入产出表构建服务业FDI对制造业的前向关联指标,并基于DEA方法将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增长的基础上,探讨服务业FDI是否通过前向关联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生产率增长。研究发现,服务业FDI通过前向关联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提升和技术效率改善,但主要是通过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来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various panel models, we study the profitability determinants of Portuguese service industries.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at profitability is persistent over time, and that for larger companies with greater growth, a lower level of debt and lower level of fixed assets are more profitable. Considering the results obtained, we can conclude that diversification of activities and motivation as well as the tendency to innovate contribute positively to increased profitability in Portuguese service industries, whereas the need to pay off debt charges periodically harms profitability. The government would be well advised to create special credit channels that would permit the greater growth of Portuguese service industries, especially those most inclined to innov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