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人类历史的伟大事件。纵观中国近现代史,20世纪,中华民族在争取解放和振兴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中,相继造就了三位伟大代表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毛泽东同志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倒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奠定了转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石;邓小平同志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义无返顾地集中力量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相似文献   

2.
今年8月22日,是世纪伟人邓小平百年诞辰。邓小平是中国人民公认的卓越领导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以惊人的魄力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推动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3.
《财贸研究》1997,(5):1-7
<正> 一、根据邓小平经济思想反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邓小平丰富、精辟的经济思想对我们解决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中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理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传统观点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很不合拍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4.
《商》2015,(7)
高举邓小平旗帜,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可以在中国实现更高的民主!伟人邓小平合理地批判了动乱的民主形式,提出民主与法制的进步态度,这比动乱的民主形式要好!  相似文献   

5.
<正> 1979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提出,到本世纪末使中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从此,“小康”作为美好生活的代名词,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无限向往。随后,党的十三大将其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在跨进新世纪门槛之初,驻足回首,我们的目标达到了吗?我们“小康”了吗?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人民利益至高无上,是邓小平思考、运筹、决策当代中国一切重大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贯穿于邓小平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人民利益至高无上,是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是他提出“先富”、“共富”论的理论源头。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论,坚持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江泽民、胡锦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有三位伟人: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的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父"的邓小平曾三次被错误地打倒,又三次顽强地站起来,而且一次比一次站得耀眼,成为"打不倒的东方矮个子".历史选择了邓小平,人民选择了邓小平.邓小平曾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说:"全会决定恢复我的工作,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还能在不多的余年里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个人来说是高兴的,我感谢全会的信任.粉碎了‘四人帮',我实在高兴.我现在73岁了,想再活20年到30年,但自然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现在我的身体还好,‘零件'都还健全,还可以做几年工作."  相似文献   

8.
陶维梅 《中国市场》2009,(15):117-11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法治框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人民和政府为法治的动力,以严格依法行政为法治的关键,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的出台进一步表明了我们党和人民坚持依法治国道路的决心,是我国法治建设成果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深刻分析了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新特点,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借鉴了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0.
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光荣任务。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使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程度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民的收入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对外经济贸易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邓小平同志几年以前就指出,对外经济工作是关系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问题。在这一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对外经济关系取得了全  相似文献   

11.
白小红 《中国市场》2008,(52):206-207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说"当惊世界殊",而这些成就的取得,都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在人心思治、人心思改、人心思安的历史大背景下,邓小平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本文通过对邓小平思想与社会主义的命运的回顾,使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在胡锦涛总书记领导下,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2.
张岩 《中国报业》2020,(5):76-77
2019年,中国老年报度过了31岁生日。由邓小平题写报头的中国老年报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服务老年群体的职责使命。多年来,面对不断升级的生存压力,中国老年报坚守公益初心,牢记政治使命,举旗帜、秉匠心、守底线,广泛凝聚团结广大老年群体,积极传播正能量故事,持续助力涉老难题破解,为老龄社会稳定和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商》2016,(1)
邓小平科技思想是对时代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学说的重大发展和突破,是我们加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本文将从国际视角出发来集中论述邓小平科技思想对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特别是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13年5月16日 左江、右江和红水河是广西西南部和西部的三条大河。1929-1932年,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等革命前辈在这里发动和领导了威震南天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河池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红八军,建立了中国西南边疆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左右江和红水河根据地,在广西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广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邓小平为主树立起了广西的革命旗帜——左右江和红水河精神,并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独立自强,斗争不止,奋斗不息。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文选》集中反映了自1975年、特别是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历史性伟大转变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历程。邓小平同志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年来,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才取得今天这样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指出:十五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开拓创新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的五年。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重温《邓选》倍感亲切。“照辩证法办事”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思想,这一思想鲜明有力地抓住了辩证法这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灵魂。正是在辩证法精神的指引下,《邓选》第三卷成为邓小平同志“实际运用的辩证法”的伟大著作。他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大胆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探索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道…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创造性突破──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点体会厉以宁邓小平经济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重大创新,他所设计的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案与道路,以及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研究,填补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战略基点便是知识和人才。在邓小平的知识价值观中,把知识和人才的社会作用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考察,强调中国的现代化最为关键的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恰逢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回顾和挖掘南方谈话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邓小平带领全国人民开创了改革开放实践,南方谈话从基础、手段、方式、方法、路径、战略、依靠、关键、目标、方向等方面阐释了中国发展未来。这些即是邓小平对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又是对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勾勒。因此,邓小平南方谈话不仅为我国改革开放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定了调,而且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我们惟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是对南方谈话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20.
《商》2015,(14)
邓小平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理论以来,其经济理论无时无刻不再影响着当代的中国,在其经济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我国国防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社会的发展更加迅速、人民生活质量也逐渐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对外开放口岸等等在近30年的实践探索中证明其多数经济理论是适合目前中国的发展状况的,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应始终不移的继续坚持运用并在实践中发展它。因此,目前对于研究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文我将从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来源、产生的背景与历史条件和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这些方面来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