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交通网络演变对中心城市腹地范围的变化产生关键影响.选取1994、2002、2010和2020年4个年份作为时间断面,在江西省社会经济数据及交通地理数据的支持下,应用时间距离和场强模型对江西省中心城市的小时圈影响范围和场强腹地进行了划分,得到中心城市两种类型腹地范围的演变格局.结果表明:交通网络的优化可以给中心城市腹地内部带来显著的时空压缩效应;中心城市腹地范围的变化同时受到自身及周边中心城市交通路网演变的影响;交通网络演变对中心城市腹地范围的影响显著,表现出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骆高远 《经济地理》2011,31(11):1912-1917
区域旅游的空间布局是旅游规划、开发与管理的前提,对区域旅游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根据区域旅游空间布局的理论和原则,针对非洲旅游资源的现状、特性和分布,提出非洲旅游开发空间结构和总体布局,对非洲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卢沟桥文化旅游区是全国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地处北京西南,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闻名的革命史迹。但多年来,该地区发展迟缓,旅游经济水平低,产业结构亟需改善。本文通过发展战略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和组合分析法等多种手段,进行竞争环境和战略资源分析,确定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关键因素。针对卢沟桥地区旅游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提出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体验旅游战略。同时,结合该地区旅游发展战略,从产业经济学和空间规划的角度,对相关旅游资源建立理想的功能分区,确定合理的空间组织结构和规划布局原则,保证该地区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波 《经济纵横》2006,(4):54-56
本文提出吉林省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及产业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旅游活动是一项高消费的社会生活方式,产业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均GDP超过3600美元,进入旅游业快速发展阶段。文章在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产业等级体系;借鉴相关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旅游业得到飞速迅猛的发展,旅游规划习益受到业内重视。目前从事旅游规划的人员来自经济学、地理学等各个学科、多种行业,规划采用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各不相同。尽管《旅游规划通则》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旅游规划有据可循,但是其中对于旅游规划要素的理解尚未达成共识。导致了空间布局方法与标准不统一.因此,提出符合规划层面要求的旅游规划空间要素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温泉休闲度假旅游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湖南省是我国温泉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也是重要的温泉旅游目的地。从温泉资源和温泉旅游流两个方面阐述了湖南省温泉休闲度假旅游的空间布局特征。通过分析湖南省温泉旅游系统的现状,提出了采用点轴式的空间布局模式,最终形成湖南省的"一心两点、五轴三区"的温泉旅游空间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8.
云南旅游品牌发展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们应该意识到,旅游市场之争实质上是品牌之争。云南旅游业应该在充分认识自身旅游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找出问题,寻求改进的措施,从简单的资源要素竞争转化为品牌经营竞争战略,不断地进行品牌建设和品牌创新,实现从旅游品牌到旅游名牌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陈建设  朱翔 《经济地理》2012,32(12):163-168
县域旅游空间布局对县域旅游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县域旅游空间布局既要处理好县域内的旅游空间结构关系,也要处理好与县域所在区域的旅游空间结构关系。文章深入分析了县域旅游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决定机制、县域旅游空间布局的要素及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县域旅游空间布局的SDEIF模型,对县域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章圣伦 《经济师》2011,(3):289-290
文章主要分析我国城市规划空间布局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探讨土地集约开发利用、城市交通、产出结构与空间布局等几个城市规划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唐柳  俞乔  鲜荣生  李志铭 《经济地理》2012,32(7):141-146,134
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经济系统中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空间组织关系的集成反映,其合理性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立足于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和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以"核心—边缘"理论为指导,通过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了西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状态,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指标体系划分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构建了"一带、四点"空间布局结构,并提出了强化区域空间发展定位和联动发展、加强特色产品开发等实现空间结构布局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旅游季节性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一般都具有季节性的特征,季节性也被称为旅游业界最容易理解却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云南省是中国的边疆旅游大省之一,旅游经济也同样受到季节性的影响。在收集云南省各地州市多年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对云南省分州市从2004—2009年游客人数数据进行聚类分析,①总结云南省在旅游季节性上所表现出的典型特征,并从自然条件、休假制度、旅游知名度、区位条件和民族节庆等方面分析了云南省旅游季节性的形成原因,最后提出了降低季节性对旅游业影响,促进云南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龚梦  祁春节 《经济地理》2012,32(11):100-104
水果物流在农产品物流中的地位非常显著,要提高我国水果的物流效率,缓解水果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增加果农经济收益,必须优化水果物流网络的布局。以江西省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水果物流网络发展的理想模式,给出了江西省水果物流网络的具体布局。结果显示,南昌、赣州可确定为水果物流园区型节点城市;九江、吉安和上饶为水果物流中心型节点城市;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宜春及抚州为水果配送中心型节点城市。研究认为,应根据区域网店城市的地理位置因素,考虑网络运输的经济性,再对水果物流网络进行详细的规划。结论可为全国水果物流网络的布局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中俄界江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中俄两国边境旅游业得到了持续迅速的发展.依托资源、地缘和区位优势,黑龙江省中俄界江旅游已成为中俄边境旅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中俄界江旅游发展水平得到了巨大推进.在分析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中俄界江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其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策略:打造边境旅游、邮轮旅游、冰雪旅游、文化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构建“一带两级三区”的旅游空间结构布局,即一条界江旅游带,黑河和抚远两个旅游增长极,漠河、嘉荫—萝北和兴凯湖三个旅游集合区;完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健全旅游交通和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选择北京、武汉、西安3个城市为案例客源地,基于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客源地居民访问不同距离国内目标景区时采用自驾车、火车、飞机三种交通方式的比例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发现:①随着客源地与目的地距离的增加,采用自驾车、火车、飞机三种主要交通方式到访目标景区的旅游者比例结构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产生了旅游交通方式跃迁现象,在客源城市周围形成了多个旅游交通方式跃迁带,可分为主交通方式跃迁带、次交通方式跃迁带与波动带三种类型。②在客源城市周围由近及远依次产生旅游主交通方式由自驾车向火车转变和由火车向飞机转变两个主跃迁带,有的客源城市在此之外还会出现主交通方式由飞机向火车转变的第三主跃迁带。据此构建旅游交通方式跃迁带模型,通过对比旅游交通方式主跃迁带在案例城市的现实表现,初步发现了国内旅游交通方式跃迁带位置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旅游交通方式跃迁现象提供了认知框架,为目的地根据旅游主交通方式细分市场、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旅游交通服务和开展市场营销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晴 《经济研究导刊》2009,(31):145-146
分析了城市交通的发展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优化的特征和城市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优化的影响,并应用城市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布局进行优化,希望通过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7.
曹芳东  黄震方  吴丽敏  徐敏 《经济地理》2012,32(12):157-162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0年2个时间断面数据,引入通达度指数,定量分析了城市间交通通达性的便捷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测度模型,测算了基于交通可达性视域下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总量)和隶属度。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交通可达性整体上较好,呈现明显的提高态势,2个年份的可达性数值分别为0—6.577h、0—5.520h,旅游经济联系逐步加强,突出表现为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对外旅游经济联系增幅较大,以此提出了长三角城市旅游圈的空间整合策略。针对时间距离视域下的旅游经济联系测度,较好地反映了交通影响下的城市旅游发展,对于妥善处理城市旅游经济竞合关系,缩小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促进长三角城市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伴随人们健康关注度的提升,健康旅游已成为支撑全球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论文旨在构建健康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全局莫兰指数等多种计量方法,对2009—2018年云南省16个州市健康旅游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发展水平对云南省健康旅游的影响大于服务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因素,导致发展内驱力有所不足;云南省各州市健康旅游发展变化趋势不同,呈现稳健性、正V型、倒V型三种类型,三者区域数量呈现梯度减少;云南省健康旅游发展协调性较差,多数处于互补类和附加类,并且多属于产业型发展模式;云南省健康旅游发展呈现先聚集、后分散的变化趋势,正在由单中心发展向多中心的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旅游业依赖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法,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珠三角、东翼、西翼和山区为基本分析单元,利用2000—2011年旅游业依赖度、经济增长等多个指标面板数据,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对旅游业依赖度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广东省和山区旅游业依赖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其他三个区域二者关系并不显著;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二者关系成因,发现对旅游业依赖达到一定程度时,旅游业对制造业产生抑制作用,导致"荷兰病效应",对技术创新投入水平产生挤出效应,增加政府干预,弱化制度质量,其中阻碍制造业发展是最主要的传导途径,但旅游业发展会促进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入水平的提高。最后,结合得出的结论,提出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