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温室气体的增加、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出现对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凸显出来,农业作为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排放源,必须实现从高碳向低碳的转变。当前在农村金融的发展中对低碳农业的认识还刚刚起步,应从政策导向、转变观念、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着手,把低碳农业作为金融支农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预期。低碳经济的价值理念是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符合两型社会构建的要求,低碳农业则是低碳经济在农业领域的体现与应用,具有"农业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农村金融"的多元功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扶持,低碳农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更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而政策性金融作为传统支持农业发展的一大金融主力,在推动低碳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绿色小额信贷这一新兴金融创新工具的角度,结合实际探析政策性金融对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路径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应重视农业发展方式向低碳高效转变,并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信贷支持和引导作用。本文对政策性金融如何支持低碳农业经济发展,如何制定相应的信贷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 一、低碳农业的内涵人类历史上,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三个阶段,目前呈现向有机农业阶段迈进的趋势。近年来,随着低碳经济的崛起,低碳农业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理论界对于低碳农业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对低碳农业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性定义。我们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的论述,对低碳农业  相似文献   

5.
卢晓玥 《中国外资》2011,(8):237-238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候频繁出现的趋势加剧,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意识日趋增强。随着低碳金融这一活动的产生,其应用于农村的实践愈发广泛。以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必将成为我国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在农村的实际应用,指出了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通过改进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制度、框架、方式等,使其得到更加深入有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候频繁出现的趋势加剧,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意识日趋增强.随着低碳金融这一活动的产生,其应用于农村的实践愈发广泛.以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必将成为我国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在农村的实际应用,指出了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通过改进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制度、框架、方式等,使其得到更加深入有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的变化及世界能源压力的日益紧张,各国在面对能源危机时纷纷出台政策以期缓和自身能源压力。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一个新的举措,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物质产业,长期以来的高耗农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我国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缓和日趋严峻的能源压力,还能为低碳环保农村社区的发展创造一个新的起飞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如何发挥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助推企业将低碳经济推向产业化发展,是税务部门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就现行《企业所得税法》框架下,如何引导企业进行能源技术创新,助推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杨凌示范区为例,总结了金融支持低碳农业经济的实践经验,提出实现低碳农业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如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开展低碳农业领域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它是生态环境代价和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探索低碳经济和绿色环保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潮流.黑龙江省做为重工业基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协调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推行低碳经济将为黑龙江省改变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发展模式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要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的理念,其中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占用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如何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和低碳经济的有效结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实现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问题.面对资源环境的约束和经济增长的压力,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郑重提出了构建低碳城市和低碳农村的战略部署.文章针对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成彦 《中国外资》2010,(6):177-178
低碳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它是生态环境代价和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探索低碳经济和绿色环保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潮流。黑龙江省做为重工业基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推行低碳经济将为黑龙江省改变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发展模式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农业碳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减少农业碳排放高度依赖农业技术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从我国绿色金融制度设计来看,需要通过构建完善农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和低碳农业项目评估标准、强化农业碳补贴等方式加强对农业碳减排的政策引导,推动数字科技在金融支持农业碳减排领域的创新应用,构建有效的农业碳减排风险共担机制;同时,加快建设碳交易市场,推动农业部门广泛参与碳汇交易,充分挖掘农业碳减排的经济价值,着力提升市场主体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与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要求经济发展实现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生产方式。吉林省能源储量相对缺乏、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第二产业,而能耗高、排放高的行业又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的重工业领域。因此,分别以化工行业、汽车行业、建筑行业、冶金矿业和农业这些高能耗的行业为切入点,探索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更具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休闲农业"这一概念逐渐被人们所理解,并且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休闲农业更多地注重于旅游观光,发挥农业资源,更好地促进农业商品化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本文将从低碳经济视角,对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将全世界的注意力引到了环境保护上,"低碳经济"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追求的新模式。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传统GDP指标无法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无法适应低碳经济的评判标准。目前衡量低碳经济一个非常有效的指标就是绿色GDP。本文借助EKC曲线分析我国的绿色GDP,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以其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强调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低碳经济迅速成为了发达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作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国家,研究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种财政政策,并据此来指导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贾日昕 《中国外资》2010,(8):170-170,172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使气候问题倍受关注,中国是世界第一温室气体排放国,发展低碳经济别无选择。本文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内涵、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中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9.
王莉 《中国外资》2011,(16):179+181-179,181
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类各种活动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因此,减少碳排放量成为我国的目标和责任,低碳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发展低碳旅游是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响应,从而低碳旅游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发展低碳旅游成为政府、旅游企业甚至旅游者热议的话题。本文是在低碳旅游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低碳旅游现状,进而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等问题日渐突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形势和研究状况,分析了低碳经济的起源、内涵、特征,对城市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日常生活等四个主要的低碳经济实践模式进行了概述,对低碳经济的实现技术、政策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当前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简短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