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等机构纷纷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促进经济复苏.本文主要分析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为应对危机所采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及其实施效果,并指出后危机时期非常规货币政策对我国中央银行在政策调整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对其本国甚至全球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针对次贷危机是如何产生、扩大并进行全球传递的问题,本文第一部分对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路径从宏微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从房贷政策、货币政策、风险监管方面论述了此次次贷危机对于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货币政策正常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经济体制定未来货币政策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欧元区以及日本现阶段货币政策的执行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中国当下的货币政策对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机遇及挑战,提出我国应防范外溢性风险影响、利用政策有效调控和强化金融监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微 《消费导刊》2009,(10):49-49
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复杂,既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和货币政策因素,也是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的结果。它对全球金融业及股市的波动仍在继续,并对全球经济带来即期和潜在影响。危机启示我们加强金融监管,提高我国抵御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后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为此,世界各国争相出台救市措施以挽救经济,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主义思想在全球盛行.而追溯危机发生的根源,从某种程度上是政府过度干预最终诱导了此次危机的全面爆发.本文通过对美联储历年的货币政策及政策效果的对比分析,阐释了货币主义视角下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提速和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日益增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这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物价稳定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鉴于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对金融危机期间经济、物价等领域新形势的判断和研究,以及在人民币国际化视角下对货币政策独立性和通货膨胀风险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全世界范围内的信用危机甚至可能殃及实体经济,对此,美联储及全球各大央行一致采取了降息的货币政策提高市场的流动性,而这背后却隐藏了新一轮的货币危机,本文通过利用凯恩斯流动性陷阱模型来对现行的货币政策进行探讨,并对本次危机的前景做出个人预期.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为提振经济、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各国纷纷推出各类非常规货币政策,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央行创新地推行了定向降准、常备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旨在应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失衡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实施效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杰 《商业时代》2012,(33):47-48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蔓延全球以来,我国经济在其后一段时间持续受到不利影响。为尽量减少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各类经济问题带来的影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举措。本文首先从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物价指数和广义货币等指标着手,就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出台的背景进行分析,然后又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方面解读中央银行在特定背景下采取的政策措施,从而得出货币政策应相互配合才能够发挥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发生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造成经济衰退,失业和消费萎缩,而且对中国经济也产生了严重影响。美国是我国最大出口市场,次贷危机使许多出口企业订单急剧减少,陷入困境。因此,我国应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使企业尽早摆脱困境,经济转入正轨。  相似文献   

11.
冯肖肖 《中国市场》2010,(48):97-99
次贷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席卷全球,演变为全球化的金融危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实施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避免了金融体系的彻底崩溃。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下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的特点,系统地评价此次危机管理的效果,并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QE帮助发达国家逃过经济大萧条,但是也为未来的危机埋下了种子。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退出它已经执行了长达数年的量化宽松(QE)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所谓的QE,就是央行通过大量在市场上购买金融资产包括债券来支持次贷危机之后支离破碎的美国金融系统。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经达到了3.5万亿美金,或者是美国  相似文献   

13.
陶冬 《新财富》2011,(1):48-48
2007年的次贷危机,拉开了去杠杆的序幕,这是对连续十几年的扩张性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扩张及金融创新的一次清算。今天的形势,较前两年要好许多。但是,全球范围内的去杠杆进程并不均匀,政府财政状况仍在恶化,货币政策的乱象激起市场的乱波,全球经济尚未走出高危期。  相似文献   

14.
量化宽松政策自日本央行在2001年首次开启之后,这种新型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渐渐地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2009年欧洲债权危机的突现,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纷纷实行了量化宽松政策.量化宽松政策作为一种救市政策,能充足地释放流动性,增加银行信贷能力,给予公众信心,对刺激经济有一定的成效.但由于2020年的新...  相似文献   

15.
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在金融危机时期和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不同经济阶段实行了适度宽松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经济复苏和稳定了经济增长。但我国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调节和中介目标的传递,以及使最终目标朝中央银行合意的目标区间移动的有效性程度,即货币政策传导效应较低。本文在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的影响.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明年中国宏观经济"外部风险大于内部风险,外部挑战大于内部挑战",尤其是次贷危机对中国的间接影响将不容忽视.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7.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后,引发了全球对影子银行的关注,中国也不例外。同时,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亟需加强金融监管。本文从影子银行的规范分析出发,通过分析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规模、特征与价值分析,提出了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次贷危机爆发后,以美联储为代表的许多国家货币当局纷纷采用逆周期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本文以2004-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货币政策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存在风险传导效应:宽松货币政策下企业风险管理效率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增加;紧缩货币政策下企业风险管理效率提高,银行信贷风险降低。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经济上行时期的风险传导效应。  相似文献   

19.
美国由松到紧的货币政策引发了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又引爆了美国金融危机;由于美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因此,美国金融危机又演变成了国际金融危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蔓延,已经程度不同地危及到了各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导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急剧动荡,并蔓延至实体经济.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这场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各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在此背景下,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协调与配合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