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正在兴起的服务外包承接国,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规模、能力和质量等方面,与印度、爱尔兰等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面对全球服务外包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如何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服务外包发展,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服务外包发展迅猛,主动承接服务外包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吸收外资结构的重要途径。因此,江苏要充分认识承接服务外包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相似文献   

3.
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及我国的应对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服务外包是国际分工向服务业的延伸和深化,积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对我国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服务外包的发展,分析了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现状及效应,指出了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迅速,积极承接服务外包已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途径。山东省在积极承接服务外包项目的同时,面临着规模小、资金紧缺、人才不足和知名度不够等困难。通过分析山东省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优势,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服务外包企业制定正确的承接战略提供依据,为政府制定服务外包政策提供信息支持,从而促进山东省服务外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外包的兴起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目前服务外包是中国承接外包活动非常活跃的一部分,在我国对外合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基于我国政策环境、人力等优势,发展服务外包对于我国来说,是一次参与国际发展好机遇;基于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和相关市场的发育,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共存,机遇远大于挑战,我国应该抓住发展服务外包的历史性契机。  相似文献   

6.
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现状、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编者按:承接软件服务外包是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在分析国际软件外包发展趋势和动因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发展的现状、承接模式以及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给承接国带来的贡献.在大量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抽象出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四种模式,提出中国既要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承接软件研发、软件市场开拓等高端环节,也要在大连、西安、成都等城市承接软件编码、测试等中低端环节,形成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完整体系,提升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国际环境、政策制度环境、国内经济环境、技术环境、要素市场五个方面对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产业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1997~2010年产业发展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环境呈现逐年改善的态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产业发展环境和离岸服务外包规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发展环境是我国离岸服务外包规模增加的格兰杰原因。长期看,产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将有助于离岸服务外包规模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但由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我国在承接服务外包方面还落后于印度、爱尔兰等国。积极承接服务外包是我国参与跨国公司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战略选择。为此,加快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将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为我国提升产业结构、克服自然资源、环境容量不足提供新的切入点.企业作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主体,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一方面有赖于政府出台鼓励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要靠企业自身具备的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随着国际服务业转移日益加快,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应找准服务外包业务切入点,发展规模经济,增强企业实力和活力;根据企业优势选择相应的服务外包模式和切入点;重视市场调研,提升企业沟通能力;树立服务品牌,优化企业服务形象.  相似文献   

10.
一、国内外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在全球的服务外包市场中,发达国家是外包业务的主要发包国,其中美国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二,欧盟和日本占三分之一,其他国家所占比例较小。发展中国家是主要承接国,其中亚洲是承接外包业务最多的地区,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45%,而印度是亚洲最主要的承接国,其次是中国和东盟;欧洲的主要承接国为爱尔兰和东欧国家;拉美的主要承接国是巴西。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离岸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对于中国来说,吸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不仅有助于发展该产业,提高本地服务提供商的竞争力,也有助于开发中国外包市场潜力,甚至有助于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指出了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动因,利用SWOT法分析我国当前承接服务外包市场的现状,并提出了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承接制造业外包,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所以主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佳路径之一。本文选择了"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这一课题,通过对近年来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模式、产生的经济效应等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更好地利用服务外包这一新的发展模式,我国应抓住机遇,制定并贯彻承接外包服务的战略措施,提升我国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13.
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并出现离岸趋势,这是中国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转变的历史机遇。分析全球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研究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必要性及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有利条件,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许敏 《北方经贸》2011,(11):16+18-16,18
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能耗低、附加值高,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因此,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成为我国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应加强服务人才的培养;大力培育本土品牌,拓展国际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创建国家级的服务外包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离岸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对于中国来说,吸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不仅有助于发展该产业,提高本地服务提供商的竞争力,也有助于开发中国外包市场潜力,甚至有助于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指出了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动因,利用SWOT法分析我国当前承接服务外包市场的现状,并提出了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发展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步拓宽,为我国服务业就业市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国际服务外包从1980年代早期开始在美国发展,国外相关研究主要是从服务外包的发包国角度就服务外包对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国内相关研究主要从服务外包的承接国角度分析服务外包对就业影响。在我国目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规模及服务业发展情况的了解基础上,从就业数量、就业结构及就业质量多个角度分析国际服务外包对我国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促进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财政部和商务部将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我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公共平台建设及企业发展,降低服务外包人才定制培训的成本。  相似文献   

18.
黎奔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4):93-94
国际服务外包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新现象,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同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国家。比较了两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并做了较为深入的原因分析,对我国提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服务外包业务迅速兴起,其中软件外包服务由于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等特点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重点。目前我国的软件外包国内市场需求主要来源于国内的外资企业,而我国企业承接的外包业务仍是以低端服务为主。金融危机对我国离岸外包企业冲击较大,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相对世界其他经济体而言,中国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国应不断改善软件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环境,引导软件外包服务企业准确定位,着眼于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国服务贸易之服务外包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结合服务外包的基本理论、服务外包对经济的效应分析,得出我国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的必要性在于通过服务外包可降低成本增加了收益;通过细化产业分工,促进了服务业加快发展,并促进了贸易和投资;促进就业和改善就业结构;增加了消费者福利等方面。政府应抓紧完善鼓励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经验,在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同时,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并购、重组,组建大型国际化服务外包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