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盘活信贷存量是1992年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但当前,这方面的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其表现为沉淀贷款比重大,资金周转不灵,贷款增量有限,银行经营困难。因此,必须重视盘活信贷存量。 一、加强领导,组织清收非正常贷款。在基层县,建议由分管县长亲自挂帅,抽调银行、财委、财政、税务、审计、法院以及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清收贷款工作小组,充分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清收非正常贷款。对非正常贷款清收中的“钉子户”、“赖帐户”提请诉讼。地方法院应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尽快审理银行收贷案件。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尤溪县乡镇企业普遍出现“三高三低”的现象,即经营风险高、管理水平低,产品成本高、产品质量低,资产负债高、经济效益低,造成企业生产不正常,资金周转困难;也使银行信贷资金运转受阻,非正常贷款占用率大幅度上升。1989年底,新桥营业所贷款余额317万元,其中非正常贷款占38.1%。针对这一情况,新桥营业所于1990年初在池田乡开展信贷员驻厂协管活动,对企业进行“支帮促”。通过两年的实践,该乡企业已走出低谷,1991年度盈余达85万元,比1989年增加3.4倍;营业所累收非正常贷款278万元、“两呆”贷款50万元,到1991年底非正常贷款占用率下降至1.5%,各项存款上升100多万元。去年三明市农行推广新桥营业所的做法,在全区开展“百名信贷员驻百家骨干企业”的活动,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总结新桥营业所的经验,主要是: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信用社信贷资金紧张,资金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制约着信用社的资金运筹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笔者对南宁地区信用社的调查和有关资料综合分析,这种局面,主要是非正常贷款占用过大,周转不灵造成的,其具体表现:一是非正常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大。从清理金融资产的结果情况看,1987年全地区信用社非正常贷款占81%;1988年底非正常贷款占83%。形成倒“二八”的畸形局面。二是增长幅度大、上升快。1988年底各项贷款余额比1987年底增长6%;而同期非正常贷款增长8.7%。非正常贷款增长额及增长幅度均比总贷款额大,而且这种趋势仍在进一步加剧。三是贷款资金的占用结构不合理,“两呆”贷款多,沉淀时间长。1987年在总的非正常贷款中,呆滞贷款、呆帐贷款占15.23%;1988年在总的非正常贷款总额中,呆滞贷款呆帐贷款占17.22%。这些“两呆”贷款沉淀时间都在四年以上,有的长达十到二十年,绝大部分收回难度非常大。  相似文献   

4.
<正> 龙海县乡镇企业有7365个,其中乡镇、村办企业2279个,联办企业1787个,私营个体企业3299个。1990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6.3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58.8%,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至1990年底,农行支持乡镇企业517个,贷款余额达3755万元,其中贷款余额在30万元以上的有18家,30万元以下的有499家。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造成非正常贷款居高不下,非正常贷款和呆滞贷款分别占总余额53%和36.8%。如何加强对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盘活这一块沉淀资金,减少贷款的风险比率,确保信贷资金正常周转,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来,武平县农行在全面查清贷款家底的基础上,一手抓建立与健全信贷资产风险保障机制,强化银行内部管理,有效地防范了贷款增量的风险,促进了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一手抓清收非正常贷款攻坚战,积极盘活贷款存量,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至1991年9月底,非正常贷款占用率由1988年的17.92%下降为11.86%,下降6.06个百分点;其中“两呆”贷款占用率由7.20%下降为5.32%,下降1.88个百分点。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建立信贷资产风险防范机制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多管齐下,狠抓重点,突破难点,盘活贷款存量。在清收非正常贷款工作中,注意区别不同情况和不同对象,分别采取如下办法:一是对抱有“豁免”、“等待”、“观望”思想的贷户,以教育为主,反复宣传清收非正常贷款的方针、政策、意义、目的,张贴地区法院、人行的《联合公告》,辐射面达98%。使“有借有还、到期归还”的信贷原则家喻户晓,提高贷户的信用观念。二是对生产经营管理不善以  相似文献   

6.
一、县级农业银行的现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农业银行作为我国四大专业银行之一,对整个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必须清醒看到,农业银行的整个运行机能是不健全的。就县级农行而言,突出表现在:第一,资金运行不畅,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以武鸣县支行为例,在1993年一季度末信贷资产总量中,非正常贷款余额占31.57%,其中“两呆”余额占贷款总额18.27%;从企业资金运用看,现有的贷款总额,有40%左右已无法转动,其中60%实际已无法收回。改革十余年来,财政赤字挤银行,企业清欠靠银行,发展经济压银行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信贷资金的  相似文献   

7.
浅谈贷款风险及防范龚秀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深化,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需求日益增加,银行贷款风险也随之增大,非正常贷款数量有所上升。农村金融工作如何才能安全、高效地营运用好银行信贷资金,避免各种风险?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些探讨。一、产...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银行对贷款决策失误多归咎于内部管理上的问题,而轻视了一个重要的外部成因——借款人的非正常借款行为。非正常借款行为是指不具备贷款资格的单位或个人,通过非正当手段谋取银行贷款的一种反常现象。这种现象长期干扰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诱发信贷决策失误,造成贷款损失。其它表现形式有: (一)中间转借式。即借款人通过具备贷款资格的第三者向银行贷款。这种行为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与银行无业务往来和人际关系,托其符合贷款条件的亲友,乃致亲友的亲友向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我国的企业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资金,有相当部分是来自银行的贷款,特别是近年来,新建的企业和老企业的更新改造,都离不开银行的贷款支持。如何科学管理和使用这些贷款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据了解。当前一些企业会计人员对如何管好已借入的银行资金,普遍认识不足,造成一些企业挤占挪用银行资金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0.
通过1988年信贷资产清理管理,旧的沉淀贷款情况,大家比较清楚,至于近年新发生的沉淀贷款情况怎样,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为了弄清清况,加强信贷资产管理,真实准确地反映信贷占用情况,活化信贷资金,我行稽核检查组29人,在分行的指导下,于1990年10月,对贵港市支行非正常占用贷款进行了稽核。稽核的范围是1989年以来所发生的非正常贷款,对五万元以上的呆滞贷款逐笔稽核,五万元以下的重点抽查;呆帐贷款逐笔稽查;对一般逾期贷款进行抽查;正常贷款中夹杂有应划未划非正常占用贷款也进行清理。通过就地稽核调查,弄清了该行1989年以来非正常占用贷款的情况及成因,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加强信贷管理,活化信贷资金的措施和办法,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亟待冲破的“怪圈”清收非正常贷款“攻坚战”的成绩毋容置疑;银行在资金营运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无须回避。目前,不少银行和信用社在资金营运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有一个“怪圈”在循环,这就是:高规模(高投入)——低效益(低收回)。一方面花九牛二虎之力去清收,另一方面非正常贷款的“雪球”还在继续滚动。以浙江省某县农行和信用社为例,去年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银企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小企业贷款难与银行放款难现象较为突出,这说明银行与企业二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中小企业和银行这种非正常的关系不但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银行业的效益。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资金需求量大,所以对银行业来讲,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而尚未有效开发的市场。银行要想占领这一市场,中小企业要想取得贷款,二者就必须建立良好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乃至今后一两年内“收贷难”已成为农行、信用社信贷工作的突出问题,而影响贷款收回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银根大松大紧,突松突紧使企业和银行信用社无所适从,导致企业和银行双重决策失误,企业生产经营严重亏损,无法归还贷款。八十年代,我国在经济发展处于非正常情况下,两次紧缩银根。但从“松”到“紧”没有相应的渐进过程,经济的大起大落导致了企业  相似文献   

14.
<正> 1990年,我市农行累放乡镇企业贷款15605万元,累收13216万元,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长10.7%;然而非正常贷款也随着增长,比上年未增加3.1个百分点,占净投放数的54.9%。乡镇企业非正常贷款居高不下的原因何在,如何对症下药?本文试对此做一粗浅的分析与探讨。一、乡镇企业非正常贷款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1.行政干预,盲目办厂。由于地方行政对干部政绩的考核,着重用产值来衡量,造成不少乡镇不顾自身的资源条件、技术水平和经济状况,与人攀比,盲目兴建一些原料无来源、产品无销路、技术无保证、经济效益差的企业。结果有的企业还未正式投产就宣告夭折,或因生产出来的产品质次价高而无法生存,或因工艺不配套而无法达产。去年全市关停的167家乡镇企业中(共结欠贷款1948万元),有半数以上是出于上述原因。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经过几次贷款清收搞活了部分沉淀资金,但是非正常贷款仍然制而不止,严重影响农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因而,很有必要进行认真研究。 一、当前新生非正常贷款的特点 l.隐蔽性。目前对非正常贷款的界定基本是以期限是否到期来判断,逾期的贷款视为非正常贷款,而对于贷款企业物资保证不足,转移挪用贷款以及定额贷款中的不正常部分,期限过长而掩盖的不正常部分都没有统计在内,因而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如粮食贷款中的超购加价补贴、政策性亏损补贴、议转平的补贴、财政资金未到位等形式挤占银行贷款,实属非正常贷款占用之列,但在统计时却未算在内。  相似文献   

16.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实行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超过7%。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境内进口企业利用人民币远期升水,在进口货物时向银行取得外汇贷款,等贷款到期后用人民币购汇偿还,取得人民币升值的收益。但目前银行外汇贷款成本很高,如何降低融资成本成了企业获取人民币升值收益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可以向企业推荐海外代付产品。  相似文献   

17.
据湖南城市金融学会调查,某市专业银行1996年各项贷款余额中的不良债权占56.6%,其中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贷款。有专家认为,这种状况已威胁到银行资金的安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虽有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是银行对企业债务管理没有控制权,企业从银行借到贷款后,可随意逾期甚至不还。那么,如何确保银行对企业债务的控制权呢?针对大额贷款,特别是投入新建项目的大额贷款,实行抵押贷款方式难度大的情况,笔者认为,实行大额贷款政府债券化,不失为抑制当前银行不良资产占比例扩大的有效途径。(一)大额贷款政府债券化的可行性八十…  相似文献   

18.
安五同志在信中提到,信贷工作应当有个界限,我们认为是对的。问题是这个界限如何定? 安五同志把信贷工作只限于管好贷款和结算。这就忽视了银行管好流动资金的责任。根据我们在工作中的体会,银行不从管好流动资金入手,是不可能真正管好贷款的。因为企业整个流动资金是由自有资金和贷款两部分组成的,银行发放的贷款已经参加到企业整个流动资金周转  相似文献   

19.
黄杰伟 《银行家》2015,(2):70-71
"年审制"贷款是指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的中小微企业,在贷款到期前通过银行年审的,无需归还原贷款、无需签订新的流动资金借款合同,即可自动延长贷款期限的贷款。有企业主这样表述:"年审制"贷款是银行真正站在企业角度开发的金融产品,是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好产品"。"年审制"等无缝对接贷款产品的推出,是银行业的一个进步,真正迎合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金华银行自2013年6月推出"年审制"贷款业务以  相似文献   

20.
信贷管理是银行管理的关键工作,如果没有高水平的信贷员,想谈高质量的信贷管理只能是一句空话。本文试就如何建立信贷员等级岗位责任制,提高信贷管理水平问题浅谈些粗浅看法。从1988年农行系统信贷资产清理的结果看,非正常贷款的比重不小。而南宁地区各种非正常贷款还高于全自治区比例的2.6个百分点。究其原因,除了受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奉命放款、经济过热等因素影响外,主要还是银行信贷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过低。为什么贷款工作规范化讲了多年,就是“化”不起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素质问题,人的管理问题。鉴此,笔者认为,建立一套严格的、科学的信贷员等级管理办法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