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上世纪末,祖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发展缓慢,远远落在台湾岛的后面,然而,自千禧年开始,台湾半导体方面的人才与资金突破台湾当局的种种封锁,冲出突围,进入祖国大陆,开始了在祖国大陆半导体产业领域的创业与拓荒。其中,由台湾前世大公司总经理张汝京主导成立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SMIC)是其典型代表。在外界原来不看好的情况下,中芯国际迅速崛起,4年之后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引起台湾当局与岛内同行的极大震动,官方发出重罚张汝京的通知单,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接连向美法院控告中芯国际侵权。然而,这一切似乎无法阻挡以中芯国际为代表的台湾半导体产业向祖国大陆的转移,也无法阻挡祖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2.
人物     
柳传志:下注3000万追网络新热潮;张晖:为表信心 猛摔自家笔记本;张汝京:宁舍台湾户籍不交台湾罚款;曾云高:“黑心矿主”代名词。  相似文献   

3.
张汝京,5年前来到上海张江工业园创办中芯国际集团。4年后,他的公司在港、美上市,继而晋身全球晶圆代工厂的前三甲。有人说,所谓半导体行业,就是“做到一半就会倒”的行业,这个56岁仍充满梦想的“老头儿”经历了哪些挑战,最终才成为半导体行业的“不倒翁”?  相似文献   

4.
台湾IC产业的生产模式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聘奇 《北方经济》2008,(10):39-40
随着垂直产业形态的逐步成熟,IC产业未来将可能选择群聚虚拟垂直整合模式的发展方向。在生产运营模式的多元化背景下。台湾IC产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晶圆代工厂商模式切入,以晶圆代工、芯片设计、虚拟整合等方式嵌入全球IC产业生产网络,呈现出多种的模式演化方式和不同程度的互动协作。  相似文献   

5.
国际跨国公司在台设立研发中心有增加趋势 尽管近年来台湾经济不景气及两岸迟迟不能直接“三通”,一些跨国公司将亚太营运总部或采购中心撤离台湾,但由于台湾当局提供诸多优惠措施,鼓励海外企业在台设立研发中心,加上台湾高科技“代工”及人才优势,仍吸引不少跨国公司在台湾设立研发中心,而且有增加趋势。到2002年  相似文献   

6.
一周人物榜     
《中国经济快讯》2009,(24):28-28
张忠谋:台“半导体教父”重出江湖 6月11日,全球半导体代工巨头台积电宣布,由离任四年的台积电创始人、董事长张忠谋重新担任公司CEO。蔡力行卸任CEO一职,转而担任台积电新成立的“新事业组织”总经理。现年78岁的张忠谋出生于浙江宁波,1986年创建全球第一家专业代工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  相似文献   

7.
一周人物榜     
张忠谋:台“半导体教父”重出江湖 6月11日,全球半导体代工巨头台积电宣布,由离任四年的台积电创始人、董事长张忠谋重新担任公司CEO。蔡力行卸任CEO一职,转而担任台积电新成立的“新事业组织”总经理。现年78岁的张忠谋出生于浙江宁波,1986年创建全球第一家专业代工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  相似文献   

8.
IC产业是台湾“十大新兴工业”之一,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IC封装业。目前已成为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笔者认为,台湾IC产业发展特点,主要表现3个方面:一是以“聚群”为发展模式;二是以晶圆代工为主体;三是以DRAM产品为主轴。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台湾IC产业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台湾的IC产业已经成为影响全球IC产业的发展的一个因素。截至到1999年底,台湾IC产业营 业额达新台币3608亿元,其产值已进入全球排名的前4名。同时由于台湾的半导体产业以“ 代工”制造为特点,成为全球半导体生产体系分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3月,台湾著名晶圆代工大厂台积电发出一份新闻稿,标题是《珠海全志科技采用台积电公司55纳米制程,成功推出A10芯片平台》,台积电中国业务副总罗振球在新闻稿中表示:"我们一直关注全志在平板电脑市场的发展。"这则消息让当时台湾许多半导体业者一片狐疑:全志究竟是何方神圣?居然让台积电特地为这家默默无闻的大陆本土公司发布新闻稿?这个问题直到台湾记者走进深圳华强北电子商圈才获得解答。  相似文献   

11.
过去20年间,台湾资讯产业从无到有,凭借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上、中、下游产业高度一体化整合,以深具弹性与速度的产业集群后来居上,成为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不可或缺重要环节,产品纵横四海,如笔记本电脑、主板、光碟、显示器稳居产量之冠,芯片代工、设计与光电制造亦名列前茅,其产业竞争力之强大由此可见一斑。探讨台湾IT产业竞争力,离不开以下名词:海归、园区、创投、代工、成本控制、中卫体系、弹性专精、分红入股、电子管理等,这些反映出其产业发展过程中独到创新之境界。因此,深入分析并借鉴台湾IT产业竞争力,把握其中成功要素与经验,对于促进大陆IT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联想集团近期在台湾设立IPO采购办事处,首任联想IPO总经理由美籍华人卢建军出任,初期人员编制将有10多人。今年联想在台湾采购规模高达四、五百亿元,比去年增长五成以上。联想笔记本电脑均在台采购,合作对象包括:大众、仁宝、广达、纬创、神基等业者,主机板则与技嘉、精英等合作密切,移动PC与精英密切合作。联想与代工厂新年度的合作计划,将进一步评估手机代工订单,与台商的合作关系由信息产品代工扩展到通信产品领域。台湾财政部门传统产业专项贷款目前已近满额,“中央银行”希望扩充1兆500亿元传统产业专项贷款能量,7月底前将增加3000…  相似文献   

13.
邢舟 《沪港经济》2012,(8):72-73
这是台湾某家代工品牌香港股东会的现场,一群年轻人在这里聚集,举起了“血汗工厂”的牌子,高呼“工人不是机器”,和这里金碧辉煌的布置,以及即将公布的年度骄人业绩,格格不入。而几乎同时,企业的主席正在会议室里掷下豪言壮语:我们不怕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来了才好,  相似文献   

14.
<正>三星是可畏的对手晶圆代工是台湾"两兆双星"产业中仅存的明星之一,而台积电又是这少数明星中最荣耀的一颗,可以说代表了台湾业界最大的骄傲。但谁都没想到,韩国三星日益膨胀的野心已经瞄准了它。台积电成立于1987年,是由工研院出资,在新竹科学园区内成立的台湾最早的高科技企业,也是全球第一家专门的晶圆代工企业,为台湾培养了一代半导体人才。台湾后来能够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占  相似文献   

15.
<正>瞄准台湾笔记本电脑产业韩国三星电子这几年来势如破竹,不仅在DRAM、液晶面板和智能手机领域将台湾厂商打得节节败退、溃不成军,而且最近又瞄准了其它台湾传统强项行业,挟DRAM模式进行抢攻。例如在笔记本电脑领域,2011年三星笔记本电脑产量达到1300多万台。尽管今年遇到全球经济疲弱,欧美国家消费者攥紧钱袋、新兴国家也需求不足,导致各大笔记本电脑厂家产能过剩,特别是台湾几大电脑代工企业减少开工量,但三星认为这正是提高其在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占有率的有利时机,开始积极  相似文献   

16.
一句话新闻     
台湾“数位台湾计划”将在6年内投入366亿元资金,届时可带动1000亿元以上的商机。台湾上网人数突破620万,家庭上网普及率达46.2%。台湾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12英寸晶圆生产基地,预计5年后将建10座以上的12英寸晶圆厂。台湾液晶显示器今年将增长69%,总额为240亿美元。亚洲3大晶圆代工业者台积电、联电、特评半导体共占全世界晶圆产量的12%,占亚洲产量的33%。台湾滤光片的产量明年底将超过南韩。台湾“中油”公司与祖国大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约,合作勘探石油,这是两岸公有企业的第1项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7.
富士康,这条游进中原的“鲇鱼”正存将内地的用工薪酬搅得水涨船高。众所周知,富士康是代工企业,利润率远低于其他行业。但是,富上康这条“鲇鱼”敢为人先,率先给员丁开出高工资。近几年的“民工荒”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机构·人物     
台湾成立国际工业合作发展促进协会台湾国际工业合作发展促进协会在高雄成立。台湾加工出口区曾为台湾赚取大量外汇,35年来累计总营业额达6兆4000多亿元新台币。但随着时代的改变,代工业逐渐转弱,因此,提出“国际行销、全球布局”的理念。协会的成立将带领加工区中小企业走入国际舞台,协助业者进行研发设计、自创品牌、国际营销,共同开拓国际市场,逐渐走出代工的阴影。台湾成立产业设计推动小组台湾工业当局成立产业设计推动小组,运用设计提高产业附加价值,并拟定未来推动产业设计的方案,将每年11月定为“设计月”。该推…  相似文献   

19.
<正>台湾的代工制造产业应该如何发展?这虽然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依然困扰产业龙头企业家们,特别是在公司面临产品成熟、订单骤减、毛利下滑的时期。近年来,随着PC产业的日益成熟,IBM退出市场、DELL下市重整、Acer巨幅亏损及HP的再度大裁员,一连串不利于台湾PC代工制造业的消息,无不令公司经营者陷入彻夜难眠的省思:代工制造的长期策略为何?同时,我们也观察到苹果公司借iPhone与iTune重现荣耀、Google布局硬件而股价再创历史新  相似文献   

20.
台湾与韩国产业型态高度相似,竞争是必然宿命。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进行痛苦的内部改革,不断健全内部金融体系和企业财务制度,与台湾分道扬镳,走上不同产业发展道路。台湾走代工,韩国则走创立品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