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大规模进入中国的条件下,中国民族经济出路在哪里?本文首先说明了中国加强发展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并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寡头垄断有利于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李长玉 《商》2014,(4):170-170,151
在清朝末年,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短暂的发展,这得益于当时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上,帝国主义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在国内,经济法规的制定和颁布,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经济法规是保障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就清朝末年中国的法制环境来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探讨法制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区域经济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动向是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与民族经济发展日益不平衡。在民族区域经济趋于繁荣的同时,民族经济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其结果是在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工农差别之外,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差别。因此在民族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推进民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民族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该文结合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情况,论述了区域经济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江 《财贸研究》2002,13(6):25-28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国家经济主权和民族工业发展等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经济全球化是历史赋予我们赶超发达国家重振民族经济的一次发展契机,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制定应对策略,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遵循"发展民族产业,繁荣民族贸易,促进民族团结,振兴民族经济"的工作宗旨,在反映会员企业诉求、提供优质服务、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民贸发展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相似文献   

6.
民族经济学是结合我国现实情况由中国学者创立的中国特色的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主体是"民族",客体是"经济问题",民族经济的二重性和多样性特征是民族经济学研究的着眼点。自1979年该学科创立以来,经过学者们不断探索与研究,已经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出台,民族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也在不断拓宽。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振兴民族品牌意识的加强,国人对于民族品牌的关注日益增强。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民族名牌队伍的日益壮大,而民族名牌的发展又离不开国家对于这些品牌的扶持,离不开公众对于民族经济的支持和民族品牌意识的觉醒。以北京市为例,1997年3月北京市公布了138种本市的名牌产品,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赞赏的人认为这对于北京乃至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反对的人认为这是一种短见的狭隘保护,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健康成长,将无法适应真正的竞争。然而无论人们是持哪一种观点,有一点是相  相似文献   

8.
扶持西藏经济发展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重要战略,西藏在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都与内地城市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制定以西藏客观实际和民族根本利益为基础的经济政策,对于促进西藏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党的民族政策为指导,通过对于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内容列举,论证了西藏在具有中国特色的西藏民族经济政策下取得的多项成就,对于后续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经济政策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更有助于世界范围更好地理解目前党在西藏政策的重要内容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GDP已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二.然而仔细分析国内经济却发现,我国的经济主导权正在慢慢流失,在很多领域民族品牌已渐渐销声匿迹.本文将重点从政府、消费者,专家学者、国外的跨国公司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民族品牌的生存现状.并简要阐述国内企业发展民族品牌的自身缺陷以及发展民族品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财经界》1997,(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振兴民族品牌意识的加强,国人对于民族品牌的关注日益增强。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民族名牌队伍的日益壮大,而民族名牌的发展又离不开国家对于这些品牌的扶持,离不开公众对于民族经济的支持和民族品牌意识的觉醒。以北京市为例,1997年3月北京市公布了138种本市的名牌产品,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赞赏的人认为这对于北京乃至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反对的人认为这是一种短见的狭隘保护,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健康成长,将无法适应真正的竞争。然而无论人们是持哪一种观点,有一点是相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已近6个年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核心地位。大量外资流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劳动就业率。但是,利用外资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是民族工业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挑战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如何合理利用外资是所有国家都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就加入WTO之后中国利用外资和保护民族工业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逻辑起点是某个学科体系中最基本、最首要的问题。从"民族"出发,以"民族"为中心,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的逻辑起点就是其特殊性。分维度讨论,时间视域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不同民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方面;空间视域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不同民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方面。只有因地制宜,以内生发展为动力,才能不断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族区域经济与民族经济是有区别的,进入21世纪新阶段,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动向是民族区域经济与民族经济发展的日益不平衡。即如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而且当前时代更加注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且国家主要强调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而扶助民族经济与民族区域经济也是当下国家常用的对策开展的主要方向,当然,两者存在本质的差异性,而研究两者的协调发展也是实现民族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由于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民族地区市场建设和贸易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如何改变这一局面,统筹城乡协调和区域协调发展,是事关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之一。王兆峰教授和张海燕副教授的《民族地区农产品市场创新建设与民族贸易发展研究》一书,可以说在这方面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该书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和湖南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重点基地学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正>近两年来,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遵循"发展民族产业,繁荣民族贸易,促进民族团结,振兴民族经济"的工作宗旨,在反映会员企业诉求、提供优质服务、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民贸发展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王利 《致富时代》2010,(12):105-107
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少数民族经济研究的侧重点是多民族国家中人口处于少数的民族的经济问题,具体包括某个或某些民族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特点、发展模式以及与其他民族的经济关系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研究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经济,即把一定地域范围作为研究的重点,这个地域居住的可能是单一民族,也可能是几个或多个民族,是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中国西部青海省的经济发展数据为研究基础,从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在民族多样化且自然资源匮乏的地区,如何利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本地经济并缓解民族冲突。借由青海省最具代表性的拉面经济作为案例,文章粗略分析了民俗产业在青海的未来发展空间以及潜在经济利益。结合青海的经济现况来看,当地政府不应该一味地学习中国东部的成功案例,强行大力发展制造业和进出口贸易。反之,应当积极审视当地的竞争优势,通过发展少数民族产业来充分实现少数民族的就业转移、提高少数民族的收入水平,从而也间接达到缓解民族冲突、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的。深入研究青海省的经济形势以及发展方向,不仅能够为其他处于相似环境的省份(例如,新疆、西藏)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也能够为不少地处偏远的多民族国家提供一个更加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样本。  相似文献   

18.
民族形成以后,民族问题相伴而生.民族问题概念是民族理论中最基本的理论,直接关系到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发展和建设等方面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各方面,必须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促进民族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经济全球化下,为了抵制文化霸权主义,我们应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推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创新发展我国民族文化。我们要立足民族文化优势,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民族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20.
邓斌 《商场现代化》2005,(32):326-327
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的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探索一条非资本主义化的现代化的民族发展道路.我们要因时应势,把握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坚持社会主义的统一,走出一条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