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久前,十几家媒体举办的“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活动”,评出中国“二十世纪十大文化偶像”为:鲁迅、金庸、钱钟书、巴金、老舍、钱学森、张国荣、雷锋、梅兰芳、王菲。河北省选票的统计结果是:鲁迅、雷锋、梅兰芳、金庸、巴金、侯宝林、钱学森、齐白石、张海迪、老舍。这一评选结果的公布,引起了文化界和学术界的强烈反应。在我看来,这种“二十世纪十大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11,(12):46-46
《经济观察报》日前发表特约评论员陈季冰的文章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今天来看,  相似文献   

3.
显然,《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的上映,引发了人们对这部电影的多重思考,甚至是文化哲学的大讨论,它的意义看上去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正在进行的电影三部曲,它现在是一种文化现象。成为文化现象的电影有不少,过去有《星球大战》、最近有韩国影片《我的野蛮女友》。成为文化现象的电影,就是说这种电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电影之外的衍生物,比如《星球大战》之后,影片中的角色被制造  相似文献   

4.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要“推动信息产业与有关文化产业结合”。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代表的当代信息革命,不仅带来了崭新的经济形态一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而且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一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当前我国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国民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文化不要敬陪末座《中关村》图文并茂,大开本,大气魄,一定很有影响,很叫座。访问范光陵的文章读过,范光陵在台湾是一奇人,从电脑中搞出了新古体诗,又热心两岸文化,经贸交流,令人敬佩。《中关村》似乎重点在经贸、科技,希望文化不是敬陪末座的配角,毕竟中关村是大学集中地文化荟萃区。台湾《葡萄园》诗刊社文晓村望扩大视野看过几期《中关村》,觉得办得大方雅致,新颖前卫,很是喜欢!希望今后扩大视野,发挥特色,越办越好。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委宣传部乔忠延  相似文献   

6.
在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海淀文联工作报告.修订了《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机构。从一个区域的活动,我们看到了中国艺术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7.
偶像的诱惑     
韩永飞 《中关村》2012,(5):113-113
偶像有幽香,偶像有毒害,偶像也有诱惑,吸引许多人自扑。青少年有偶像,是可以理解的事情。有成熟价值观的人有偶像,不是说假话,就是骗自己或装年少。偶像容易唤起人们的希望和热情,可我们天天在地上生存。奥巴马的"WE CAN CHANGE"的口号吸引了美国的不少年轻人,忽悠了大多数美国人,自己混了个总统。结果现实的打击使宣称代表99%的人不得不去占领华尔街和国会。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偶像》西蒙·科维尔、保拉·阿巴杜和兰迪·约翰逊三位评委身前的桌上,总摆放着三个红色的杯子,数以千万计守侯在电视机前的观众知道那就是可口可乐,哪怕三个杯子中装的东西压根儿就和可乐扯不上半点关系。因为在美国观众心目中,可口  相似文献   

9.
纳兰性德和十年著述《红楼梦》于香山的曹雪芹一样,是历史文化资源非常深厚的京西海淀的两张文化名片。近年来,海内外华人知识分子群体中兴起了一股"纳兰热"。许多城市社区和网络空间,成立了"兰吧"、"兰迷会"、"纳米团"、"纳兰研究中心"等机构。更有些追酷求雅的年轻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尽信网不如无网","名人的话不都是名言",当是值得牢记的座右铭。流言或谣言者,信口开河或无中生有之传言也。浏览《2014年十大"科学"流言》和《2 0 1 4年十大生活谣言》,很是为自己的孤陋寡闻学识浅薄而汗颜。我一本正经地讨教过近十位"而立"、"不惑"、"知天命"乃至"随心所欲"之年的朋友,尽管他们多是智能手机不离身的"网络捕快",可是给出的答案不置可否,一头雾水。更让人忧心的是,"老吾老""幼吾幼",对"科学"  相似文献   

11.
“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与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提出这个充满创新意味的中国文化改革思路的不是专家学者,也不是骚人墨客,而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最近,在党内分管文化等方面工作的李长春在各地视察中多次提到这“三个坚决”。从这一信息中人们不难感觉到,中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将进一步摆脱陈旧观念和落后体制的束缚,迎来一个空前大发展的时期。文化将更加和大众需求贴近,和消费贴近,和产业贴近。文化的开放,也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腾挪空间。有眼光的经营者们将更大踏步地向文化靠拢,大打“文化牌”,靠文化提升产品品位和企业竞争力,挖掘更多的价值内涵。我们相信,这决不单是简单的“作秀”,而是代表了一种产业发展的方向,它体现出的是在物质繁荣和过剩的时代,消费者对精神内涵的更多追求。在本期经济版块的《纵深观察》栏目中,我们推出了一组反映文化和产业相互融合的文章。《文化,给消费和产业加点糖》透视了近年来传统产业嫁接文化的现象,着力分析文化在消费和生产经营中的“神奇妙用”;《论坛经济红杏出墙》评介在我国方兴未艾的论坛经济新现象《围棋市场的食物链》则以时兴的价值链理论,“煞有介事”地解剖围棋的市场化问题,也算一种别样的视角。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中  相似文献   

12.
和你在一起     
“我和我的工作,就像电影《和你在一起》”不知道是喜欢陈凯歌还是喜欢《和你在一起》这个电影的名字.抑或是喜欢电影表现的文化韵味.荣欣在看完了第十遍后说:“我和我的工作.就像这个电影的题目一样。” 2002年荣欣从墨尔本大学学成回国。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市场工作后.她发现自已更适合去做乙方的工作.并从此乐此不  相似文献   

13.
重读孔乙己     
王宏甲  于镭 《中关村》2005,(3):98-99
回顾我国五四时期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鲁迅先生那一代先驱者做出了辉煌的文化创建,使我们获益深远。但我们对鲁迅先生一些名篇中深邃的见解,也可能理解得不够充分,随着我国科技、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先生的名篇可能使我们突然发现,那不朽的著作中还闪烁着更耀眼的光芒。至今记得,我读书时,老师讲《孔乙己》,说这部作品写科举制吃了孔乙己。讲《祝福》,说封建礼教吃了祥林嫂。说鲁迅先生是通过对孔乙己、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描写,深刻地批判了吃人的科举制和封建礼教。近十多年见新兴生产力在改变世界,由此重新审视19世纪后中国遭遇工…  相似文献   

14.
不远千里赶赴比赛现场为偶像加油助阵,买数万元的电话卡为偶像短信拉票,一掷千金拍下偶像用过的物品……粉丝的这般疯狂行径,一般人很难理解,因此很多粉丝会选择网络上的粉丝俱乐部,来分享偶像的点点滴滴。而在网络上的相互交往,也使得他们获得了全新的身份认同,得以暂时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闲境、孤独和焦虑。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5,(5):125-125
要搞好“多种经营”知识产权论坛好看了今年3月份的《中关村》,觉得内容信息量大,品位较高。尤其是关于知识产权的一些文章和讨论(编者注:详见本刊3月号《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我认为,《中关村》杂志在现有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诸栏目外,再增设一个“成功”栏目,更有利于  相似文献   

16.
《信息产业报道》2005,(10):42-44
十年群侠传十年武侠梦 “飞雪连天射白鹭,笑书神侠倚碧鸳。”当年摆出这几个字后,通关了《金庸群侠传》单机版,查小庸这位误人金庸武侠虚拟世界的人物,也终于在战胜十大邪派高手的轮番挑战后成为一武林宗师。就是这样一款在如今看来相当粗糙简陋的游戏,在当年掀起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武侠游戏热。时光飞逝,转眼间离这款经典的单机游戏已经十年了。十年间游戏的世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游戏日渐兴起,在经过几年的蛰伏后2001年由中华网龙制作,  相似文献   

17.
张颐武  CFP 《中关村》2007,(2):114-115
1917年1月号的《新青年》杂志刊载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那是在当时的文化变革氛围中的一篇煌煌大著。胡适从语言的变革出发,提出了著名的“八事”,为倡导白话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新文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视界。那是一个社会正在剧烈变革的时刻,文化领域的沉闷压抑已经结束,一种新生的力量正在崛起之中。胡适的这篇文章正是为一种新的“现代性”文化开辟了道路。他和他的同时代人在历史的一个关键时刻、在被历史创造的同时也创造了历史。  相似文献   

18.
萧惑之 《中关村》2013,(4):120-123
余秋雨教授是"学问、哲思、文采、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把深入研究、亲临考察、有效传播三个方面合于一体"。《何谓文化》这部力作正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结晶,"用最诚恳、最隆重的方式",从"学理、生命、大地、古典"的视角,诠释了文化的真谛,回答了"什么是文化"的问题。别开生面让抽象的"文化"概念舞动起来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教授,走过"文化苦旅",开创"文化大散文"之新风,如今放谈"文化",充满激情,凸显凝重,启迪读者。日前推出的新作《何谓文化》,凝练出世界上最为简短学理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  相似文献   

19.
于朝阳 《中关村》2012,(8):105-107
一本崭新的《稻香湖》诗刊。飞落在山东安丘县青云湖畔我的家,打开2012年春天的这个上午。随后电话打进北京。千里之外,一位老妇人。一位诗歌的老妈妈的声音,电话那头晌起……艾砂、马乙亚,是一对穿越了半个多世纪风雨的诗坛伉俪。2006年。他们的爱情故事就被中国妇女报社评为“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之一,进而在《中国妇女报》、《中关村》、新浪网、搜狐网、维普网、《老年人》、《齐鲁文学》等全国报刊、网络上刊登、转载并广为传播,在民间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20.
萧惑之 《中关村》2014,(6):120-122
古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为的是大唐江山社稷永固;今有路甬祥院士《为科学创新献十策》.为的是圆中华复兴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