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五一节购物高峰来临。根据以往的消费投诉,有情提醒消费者,千万不要忽略了索要购物发票,而且要当心购物发票的陷阱。  相似文献   

2.
时下,消费者在逛商店时,经常会看到一些反季商品热销的场面。一些名牌服装4~6折,更有甚者打到了3~4折。反季商品由于价格便宜,很受部分消费者的欢迎。但是,有不少消费者购物只注重价格,而不考虑商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的消费者看见别人买,自己也跟着“抢”,把商家的“库存”变为自家的“箱底”。但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部分商家常以“打折反季商品不退不换”为借口,不提供信誉卡、发票等购物凭证;更有一些商家利用反季销售,倾销“问题”商品。而消费者购买反季商品后一般不会马上使用,只能等到适合季节再用,有的商品在消费…  相似文献   

3.
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一些商家在消费者购物时提供各种免费、优惠服务,但是其中一些免费、优惠服务成了强迫消费者消费的陷阱,让消费者苦不堪言。近日,笔者到某商场购物,商场门口站着两个推销鞋油的服务员,只要见人走过来,便上前游说,免费给消费者擦鞋油,在擦鞋过程中,服务员则喋喋不休,宣称该鞋油如何如何好,推销人员的攻势让人难以招架,多数消费者不得不躲避,有的则迫不得已买下价格不低的鞋油。家住江滨新村的陈女士则掉进了商家“免费抽奖”活动的陷阱。当她在某商店购物后,服务员拿着装有奖号的纸箱,让消费者抽奖,而…  相似文献   

4.
又到元旦和春节,各商家为了迎接这难得的购物黄金期,使出了浑身解数:打折、送礼、抽奖……在此,消协根据多年来“新年消费投诉”,指出了商家惯挖的多种陷阱,提醒消费者要小心提防。  相似文献   

5.
临近元旦、春节,商家纷纷展开"年度清仓、购物抽奖"等优惠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眼球。这些促销活动往往埋设着各种陷阱,消费者可能会花钱买不到实惠,反而掉进不法商家的圈套。  相似文献   

6.
税务机关、商家与消费者的三人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税务机关与商家的纳税博弈模型的基础上,把消费者引入博弈模型,建立了税务机关、商家与消费者三人博弈模型,以此说明了有奖发票的作用机理。认为消费者的风险态度是有奖发票发挥作用的一个关键因素,税务机关应该设立较大金额的奖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有奖发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如果您在消费后向商家索要发票时,被告知没有发票了,让您日后再来取。您可要留个心眼了,这很有可能是商家设的一个陷阱。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两会"上,"扩大内需"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一项重要议题。这是国家的大事,也是商家的大事。作为消费者对商家大事最有发言权。总让购物人担心处处有陷阱,或者两眼一摸黑,这商家兴旺不了。商家门可罗雀,没了效益,于"扩大内需"也不利。"诚信经营",商家可做的事很多,"百城万店无假货"仅仅是最最起码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消费者的购物模式发生了很大变革,网络交易应运而生,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同时商家的低价陷阱、出售劣质假冒商品以及不诚信经营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也屡见不鲜,致使网络消费纠纷逐年上升。我国消费者协会作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自成立以来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如今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消费纠纷,其传统的组织系统必定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了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和谐地向前迈进,基于网络消费纠纷下的消费者协会职能问题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又一个"五一"长假黄金周即将到来,新一轮假日消费热潮又即将开始.商家们自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打促销牌,使出种种招数吸引消费者.假日的氛围和商家的促销,常令消费者眼热心跳,慷慨解囊.但值得提醒的是,消费者购物时一定要"冷"眼看世界,三思而后行,谨防众多商家导演的促销假招.  相似文献   

11.
最近,山东省消费者协会不断接到消费者有关电视购物方面的投诉。山东省消协专门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谨防电视购物四大陷阱。 陷阱之一:广告发布不实,夸大产品效能。如有推销祛斑嫩肤商品的电视购物广告声称“包祛百斑,肌肤像水一样”,当消费者使用后未达到预期效果与经销商交涉时,一些经营者就会强调消费者个人的特殊性,并诱导消费者再继续购买。调查发现,大部分电视购物广告没有明显的广告标志,容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相似文献   

12.
预付购物卡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名目繁多的购物卡、消费卡、充值卡、会员卡、健身卡、购书券、提货券等等卡券充斥在商业流通和服务领域之中.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商家发卡售卡的积极性日渐高涨.消费者持卡购物消费也乐此不疲。在市场繁荣景象的背后。却时常传出发卡商家携款出逃、格式合同存在消费陷阱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件.凸显了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售卡和持卡购物消费行为监管缺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节日期间,降价让利是商家惯用的促销手段,也是假日消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商家铺天盖地潮水般涌来的降价宣传、原价与现价之间的巨大落差面前,消费者难免为之心动,稍不留意就会被吸进商家精心设置的降价陷阱。南宁市消委会提醒市民:节日消费要理智切勿掉进降价陷阱。商家降价打折陷阱,不外乎是以下几种方式:先抬价后降  相似文献   

14.
发票是消费者与商家发生纠纷  相似文献   

15.
《大众标准化》2013,(11):31-31
时下,网络购物凭借价格低廉、商品繁多、方便快捷等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购物方式之一。但由于刚络购物时,消费者选择商品主要依靠互联网上的文字和图像,收到的产品有时会出现与所宣传图片不符的情况;另外还有部分商家采取低价的手段诱惑消费者推销残次品;  相似文献   

16.
空调购买需谨慎夏天到了,空调成了热门商品。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空调时谨防4大陷阱:一、商家劝购。消费者要进行“房型与机型匹配”咨询,不可轻信商家的劝购,商家一般会给消费者介绍功率大、价  相似文献   

17.
消费警示     
《大众标准化》2016,(8):68-70
零团费快乐旅游?陷阱!
  “亏本大甩卖”、“买一赠一”,生活中往往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促销信息。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花样百出的促销活动中,很多是假低价真陷阱,不法商家采取各种花样,以低价为幌子诱使消费者上当。
  当前旅游市场火爆,以优惠的价格享受同样出行乐趣的“低价游”、“低价机票”对消费者来说,具有很大吸引力,一些商家使用不规范的营销方式,打着“零团费”、“负团费”、“超值低价团”的口号进行非法合作与竞争,消费者在报团时缴纳的费用很低,到了旅游景点却被强行拉去进行极其高昂的购物消费,最终让“低价游”变成了“消费陷阱”。  相似文献   

18.
每逢假日之际,都有不少消费者想趁着节日期间商家的让利、甩卖,购买一些建材、家具。在此,专家指出不良商家为蒙骗消费者而设置的几种陷阱,并为消费者支招,以免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9.
一些服务行业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推出了购物券、消费卡、会员证、优惠卡、金银卡、套票等经营方式,特别是在商业超市、酒店宾馆、健身游泳、美容美发、洗染洗浴等行业中颇为流行。这种先付款后服务的消费方式,对经营者和消费者来说,本是件双赢的好事,但由于某些经营者的恶意操作,致使一些消费者上当受骗,跌入约定消费的陷阱,造成了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并对其身心也造成了伤害。  相似文献   

20.
顾客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自身权益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向消费者协会和质量监督部门投诉,经营者要依法尊重消费者的权利,履行经营者的义务。消费者如何进行投诉呢?一、要有完整的证明材料。购货发票是购物的凭据。发票是处理投诉依据。投诉商品质量等问题,要出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