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2.
本文选取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对连锁非控股股东的内部治理效应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非控股股东行业内连锁持股与控股股东掏空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产品市场势力水平强化了非控股股东连锁持股的内部治理效应,而机构投资者信息优势与行业连锁持股信息优势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机制检验表明,非控股连锁股东对企业控股股东自利性行为的抑制作用分别通过企业间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对控股股东的退出威胁实现,具体路径为向持股单位委派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同时,非控股股东连锁持股的内部治理效应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效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关联交易资金占用行为通常被视作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而出现在诸多文献当中。但是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视角来分析,这种行为可能是出于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1年度的关联交易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资金占用情况与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经营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关联交易资金占用行为的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假说。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特别是近几年,涌现出大批联合型企业、控股公司和M型等组织结构的大企业,在这些企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内部资本市场,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相关问题由此也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从代理问题的角度研究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信息披露和股权结构对内都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张世强 《金融经济(湖南)》2014,(12):132-134
集团公司作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我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集团公司的发展作出了几次大的规划和指导.内部资本市场作为集团公司中资本配置的一种方式,西方学术界对它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鲜见.本文主要是对西方内部资本市场理论进行综述,同时对集团公司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研究——兼论控股股东与社会公众股东的权利失衡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缺陷直接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环境的缺陷突出表现为控股股东与社会公众股东之间的权利失衡。本文从内部控制的目标、构成及内部控制环境出发 ,论述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社会公众股东权利失衡的表现形式及其风险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控股股东作为公司重大决议的决策和参与主体,其股权结构变化对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关系仍不明朗。本文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资本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显著抑制了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进一步分析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影响机理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抑制关系在非国有控股企业、股价崩盘风险高时以及东部地区更加显著。最后,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会促进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本文研究结论拓展了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因素研究,从控股股东层面为厘清资本结构优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市场环境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如何防范与治理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已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本文的研究表明,市场环境显著地影响了控股股东“掏空”的行为。换言之,地区间政府干预市场越少、金融市场越发达,该地区的上市公司越不会发生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因而如何减少政府干预,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是政府在减少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应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会直接或间接地驱动了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制定监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遏止“掏空”的行为。这说明,制度层面的约束和公共治理对公司层面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其成员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来自中国企业集团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验证在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下,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成员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我们发现,企业集团通过内部资本配置,能够放松成员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国有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放松融资约束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内部资本市场规模小、成长速度快、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小的民营集团的成员企业,其所面临的融资约束比较大。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省份(或地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具有放松融资约束的功能,其成员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小。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没有放松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大的集团成员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外会计信息消费结构的比较可以发现,实施虚假消费的会计信息消费者倾向于与会计信息生产者合谋,侵占其他会计信息消费者的利益.优化会计信息消费者结构就是要找出具有强烈消费需求动力的会计信息消费者,促使其成熟,扩大他们的消费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谢军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23(4):57-64
财务杠杆能够强化管理报酬的业绩敏感度,并优化管理报酬的激励结构。公司债务所生成的约束机制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机制,促进管理效率,减少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并最终实现公司价值的提升。财务杠杆对公司价值有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截至2011年6月30日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236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风险投资对创业板IPO折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IPO折价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支持声誉效应假说,即风险投资机构以IPO折价来提早退出投资项目,以此来建立自己的声誉,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2)在对有风投参股的投资公司做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一一随着风投参与度的增大,IPO调整折价率并未出现明显的提升,创业板企业IPO时风险投资机构的数量、风险投资机构持股比例与调整折价率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16.
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因素:财务特征、股权结构及治理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1999—2003年间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财务特征、股权结构和治理环境。就全部样本来说,我们发现,(1)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与规模和财务杠杆负相关,与资产周转效率、现金流量、成长性/投资机会、股利支付需要和融资需要等正相关。(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U型非线性关系,外部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治理环境基本上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同时,我们还根据控股股东性质对四个子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不同子样本的实证结果之间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市场对股改这一事件的反应显著,在股改日当天出现显著为正的累积超常收益,说明了股改给流通股股东带来了超常收益;资产重组和权证方式使得流通股东获得较多的超常收益,而广为流行的送股方式以及派现方式和缩股方式都没有给流通股东带来较多收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