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飞 《品牌》2014,(10)
近年来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是导致城乡教育资源失衡分配失衡的根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教育结构直接影响到城乡间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资源的配置。应该通过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为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加快教育制度的改革,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区域教育质量的差距,以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作为面向社会大众的、无围墙的教育,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我国社区教育依旧存在普遍认知程度不够、参与缺乏主动性、教育资源匮乏等诸多问题。各级政府应从建立社区教育共同体入手,加快建立社区教育组织,创建社区学院与网络交流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社区教育共同体投融资体制。同时,还应建立社区共同体成员单位的资源共享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和完善政府、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开发是城乡统筹进程中的重要议题,通过对丽水高职教育和城乡统筹情况分析,针对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提出高职院校以自身教育资源为基础推动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服务,使高职院校真正成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仅能满足农村广大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也是建设城乡一体化、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指出城乡教育差距之现状,剖析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差距对策思考,以便能更好地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一个地区内的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在远程教育框架之下,建设教育资源信息服务的网络平台,建立政府、高校、企业与中小学四方信息交流机制,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城乡差距比和城乡基尼系数的视角看,城乡教育财政投入差距尽管有起伏,但呈现下降态势.究其缘由,一方面,在当前的官僚政绩考核制度下,对地方官员而言,在有限任期内将大童资源投入短期效益不显著的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并非理性选择;另一方面,我国教育资源呈现等级式流动,教育资源基本上是沿着中央一省府-中心城市-县城-乡镇-农村不均匀地向下流动,强化了自上而下、从城市到乡村的教育投入等级差异.针对此种状况,我国需施行教育优先区政策与教育资源均衡配3制度的联动改革.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城乡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同时呈现出不平衡发展趋势.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根源于城乡教育非均衡发展.本文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出发,分析城乡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不平衡的表现,进而提出坚持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村高等教育"两手抓"才能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才是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四川物价》2009,(7):31-31
阅读:据《南方周末》报道,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不久前表示,择校问题已成为影响教育公平发展的“顽疾”。为此,教育部一直在致力于治本之策,就是走扩大优质资源,走均衡发展之路。为了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部2005年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今后义务教育工作的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  相似文献   

9.
安娜 《中国市场》2007,(14):64-65
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与资源相对不足的现实对提高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降低中小学教育资源浪费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世纪在城乡发展问题上的新思路。目前统筹城乡发展面临一定的制度障碍。要顺利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卫生医疗制度、土地制度和财政制度,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在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育资源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国家将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力求在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从而达到缓解教育资源供需失衡、缩小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的目的。本文在分析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就区域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作用以及建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重庆市被中央政府确认为我国城乡统筹试验区,基础教育作为统筹城乡教育改革试验重点领域被提上了日程.实际表明重庆市城乡教育差距悬殊,统筹城乡,对重庆市的教育进行统筹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没有城市教育的统筹,将会导致城乡统筹不能最终完成.本文将探讨消除影响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制度性根源,以均衡、持续的发展重庆城乡教育.  相似文献   

13.
冀亚荣 《商》2013,(21):324-324,305
本文运用CEIC数据库,选择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河南、广西、甘肃等东部中部西部六省(区、市)1998年以来历年高中毕业生及所在地当年高校录取人数,和2001年以来城市劳动力市场求职人员学历分布及变动数据,分析说明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差距在地区、城乡间的主要表现。在分析说明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时,引入该省份当年高校招生人数与高中毕业生比率,检验区域间高等教育资源占有量差距;在分析城乡教育差距时,运用城市劳动力市场求职人员大多为来自农村地区的高中以下学历人员的相关数据,从一个侧面检验了城乡教育差距。同时,基于这些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思麟 《商》2014,(13):155-155
一、指标与统计方法的选择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城镇和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发展长期落后于城市的发展。本文对城乡的教育和收入现状进行分析,分别对城镇和农村的教育差距和收入差距进行测度,分析我国2001—2009年城乡教育差距与居民收入差距的程度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顾丽敏 《中国电子商务》2013,(1):151-151,155
上世纪90年代末,政府部门本着“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共享优质教育”的目的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内开始推行“撤点并校”的教育改革政策,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教育资源调整与配置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农村教育暴露出了多种不和谐现象。本文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在撤点并校之后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在当前条件下缓解教育资源偏差问题的几点建议,为构建新时期农村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将是中国教育在新世纪面临的主要发展障碍,已有的研究表明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等表现为教育资源分布上存在较大的地域差距、省际差距、城乡差距,本文则从另一个视角分析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现象,指出在一个省的内部教育资源的配置依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递减,这种配置格局是受到我国按照权力等级配置资源制度、当前的教育财政制度、社会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对于资源的争夺以及各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冲  肖杨 《人口与发展》2023,(2):151-160
教育进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基于2010年-202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教育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表现出“高-高”型集聚与“低-低”型集聚的空间特征;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表现出较为稳健的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城乡收入差距先扩大,后缩小,长远来看,延长平均受教育年限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高等教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佐证了教育进步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建议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优化高素质人才空间分布,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李娜 《致富时代》2011,(12):211-211
近一个时期以来,在建立和谐社会思想的指导下,社会对建立教育公平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期待通过教育公平的实现,来引导和促进整个社会公平体系的建立,从而为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城乡教育的不公平让建立“和谐教育”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让全国农民群众都能够享受到普惠式的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钱静雅  姜军  兰佩琴  简琪 《商》2012,(12):126-126
在改革开放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浪潮之下,农民工成为了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如今,农民工人口规模越来越庞大,跟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也与日俱增,农民工子弟校破土而生。办学起步晚、针对群体特殊、学校资金紧张,教学水平不佳俨然成为农民工子弟校的标签。一步一步发展至今,执著却艰难。教育乃立国之本,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请让农民工子弟校健康稳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