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当前社会普遍对法院执行工作不满意,"执行难"、"乱执行"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许多违法现象,都不能得到有效制止.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法院执行缺乏外部监督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检察机关作为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机关,有责任和义务对法院执行工作进行监督.但民事诉讼法只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并未就民事执行中的检察监督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从而对民事执行活动外部监督机制的设置留下了空白.笔者认为检察机关依法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不仅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可行性,而且也具有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应积极的构建和完善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2.
新修改的民诉法以基本法的形式确立了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民事执行活动进行检察监督的权力。但是关于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具体运作模式,如监督的启动、监督的范围、监督的原则、监督的方式、法院的对应处理等等都有待于最高法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司法解释予以具体规定。本文主要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即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启动方式这一主题来讨论。  相似文献   

3.
修改后民诉法借鉴吸收了检察机关司法改革的有益经验,并在监督理念、监督范围、监督职能上有了新发展。在监督理念上要求做到审判与执行监督并重、实体与程序监督并重、对人与对事监督并重、诉讼与非诉讼案件监督并重、依申请与依职权监督并重;在监督范围上,明确了检察监督涵盖民事诉讼全过程,增加规定了对审判人员违法行为、民事调解和民事执行活动的检察监督;在监督方式上,改造了抗诉监督手段、确立了检察建议和调查核实权,为民事检察制度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新民诉法中引入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究其立法本意,应为在不断完善现有执行救济制度,强化法院内部监督的基础上,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确定为执行监督的第三维度,以期建立理想的民事执行监督体系,最终实现促进民事执行的依法有序运行。在现有的民诉法程序中,我们不能忽视民事执行与执行救济的双向互动与利益平衡,即便现有的执行救济因立法不完善而相对于民事执行处于弱势地位,也不能否认执行救济对法院民事执行的监督作用。同时,我们也不能以检察监督的引入为目的,全盘否定已经成效明显的执行体制改革,而应当支持其不断完善并在检察监督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这种比较成熟的内部监督机制。最终笔者认为,在民行执行监督体系中,还是应以包括执行救济在内的执行程序自身的完善作为核心之维。  相似文献   

5.
杨乐 《大众商务》2010,(16):307-307
传统的民事执行的监督是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行政纠错式的监督,其重心在于解决实践中的执行乱的现象,但却忽视了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其主要运用的是上令下从的行政管理模式,忽视了执行监督的法律属性。纵向监督强势,横向监督薄弱;外部监督主体泛化、执行救济不完善是民事执行监督发展的一个硬殇。民事执行检查监督作为解决传统模式弊端、强化民事执行监督的重要手段,有其必要性和正当性;同时,对民事执行检查监督机制的合理架构的探索也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赵伟 《大众商务》2010,(16):310-310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包括监督主体范围和客体范围。其中,监督主体范围研究的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由谁来监督的问题,客体范围研究的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那些行为的问题,对其进行界定是眼前迫切的一项任务,有利于解决民事执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包括监督主体范围和客体范围.其中,监督主体范围研究的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由谁来监督的问题,客体范围研究的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那些行为的问题,对其进行界定是眼前迫切的一项任务,有利于解决民事执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民事执行的监督是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行政纠错式的监督,其重心在于解决实践中的执行乱的现象,但却忽视了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其主要运用的是上令下从的行政管理模式,忽视了执行监督的法律属性.纵向监督强势,横向监督薄弱;外部监督主体泛化、执行救济不完善是民事执行监督发展的一个硬殇.民事执行检查监督作为解决传统模式弊端、强化民事执行监督的重要手段,有其必要性和正当性;同时,对民事执行检查监督机制的合理架构的探索也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探讨现有法律框架下,如何准确界定民事检察监督职权行使的正当性,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民事检察监督的"错位"行为进行反思,深入探讨如何正当、依法、准确行使民事检察监督职权,构建民行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于检察监督仅规定检察机关可以抗诉的方式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检察监督,实际上使检察监督虚置化和民事公诉缺失化.近些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环境污染等公害行为时常发生,使得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经常遭受损害.实践中迫切要求有一个主张权利的诉讼主体代表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提起民事诉讼,而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可行的.因此,我国应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实施法律监督的可操作性条款十分不完备,程序上缺少对于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之间的衔接及诉讼力量的整合,这些问题给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增添了许多困难。因此必须建立或修改相应的检察监督制度以改变目前现状,也应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审视和判断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相关职能。  相似文献   

12.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确立的一项基本法律监督制度。由于我国现行立法对其规定极不完善,围绕着这项制度的存废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中展开了激烈论争,其取消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站不住脚,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存在有其足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必须在监督理念、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范围、监督方式、监督程序、监督职责等方面重新构造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特有的职能,这种职能反映了检察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相区别的本质特征。要依据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基本原则,用足用好相关条款,全面加强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刑罚执行监督。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职能与公、检、法三机关"互相制约"原则有着明显的本质区别,不能相互代替和混淆。  相似文献   

14.
在对民事诉讼实行检察监督的过程中,由于民事诉讼立法对抗诉制度及抗诉权限规定得不够明确,致使检察机关与人民法院在对诸多问题的认识上产生偏差,并在行使抗诉权与审判权的过程中产生摩擦和冲突,严重影响了民事检察监督体刺的顺畅运行。本文就其中存在的四个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行政违法检察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要求检察机关通过诉讼性权力和非诉讼性权力的全面行使来实现对行政主体违法行为的法律监督。行政违法的检察监督权能结构及其实现,需要构建系统完备的行政违法检察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并无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明确规定,审判监督一章中也没有考虑执行监督问题.目前,在如何进行执行监督的问题上有各种观点.而更多的是理论层面针对审判权的运行发生的争论.但换一思路,以审执分离为原则,对法院在执行中的具体事项进行分类,对执行程序中的审判事项可以全方位监督、执行程序中执行审查事项可以有条件的监督、执行程序中执行实施事项无须监督则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在社会矫正的执法活动中行使监督职能,不过,由于法律规定的并不明确,所以实践过程中人们对于检察院的监督职责有一些模糊性的认识,这妨害了检察院监督职能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从社会矫正的司法审判、刑罚执行、违法犯罪和矫正对象的伏法状况四个方面明确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是否应该享有民事行政诉讼权,是近年来立法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方面.从国外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相关规定、我国对检察院提起民事诉讼的立法规定层面,探讨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行政诉讼的法理基础,并分析检察机关在提起民事行政诉讼中的地位、民事行政诉讼权的范围等,可进一步明确我国检察机关民事行政诉讼权.  相似文献   

19.
在对民事诉讼实行检察监督的过程中 ,由于民事诉讼立法对抗诉制度及抗诉权限规定得不够明确 ,致使检察机关与人民法院在对诸多问题的认识上产生偏差 ,并在行使抗诉权与审判权的过程中产生摩擦和冲突 ,严重影响了民事检察监督体制的顺畅运行。本文就其中存在的四个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当前的刑罚执行监督工作中,存在着人权保障意识缺乏、立法滞后以及制度设计上的结构性缺陷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刑罚执行监督效用的发挥。检察机关应当始终以人权、公正、平等、效益为价值取向,通过进一步明确保护重点,准确掌握减刑、假释的适用条件,改革驻监检察监督模式,完善对社区矫正活动以及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督机制等途径,强化对刑罚执行的法律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