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系统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ICU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重症监护系统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监护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中应用重症监护系统,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降低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治疗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将36例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1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大承气汤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在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大承气汤联合治疗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可明显改善预后,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治疗费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间歇气压治疗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118例重症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间歇充气装置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死亡2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死亡3例,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5.1%,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7.0%,治疗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间歇气压装置可降低ICU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本院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提升本院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质量。方法本院于2012年1月起采取措施干预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随机抽取2010年(对照组)和2013年(观察组)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各100例,回顾性分析其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费用以及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防用药选择、预防用药时机及预防用药疗程合理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法用量合理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指征联合用药、无依据换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可以在降低抗菌药物费用而不影响患者预后的基础上,提升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减少无指征联合用药、无依据换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行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道症发生情况以及ApacheⅡ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胃肠道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甲泼尼松龙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甲泼尼松龙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2%,对照组患者动脉氧分压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松龙能够显著缓解重症支气管哮喘症状,不良反应少,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循证护理应用。方法选自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诊治存在剖宫产指征的产妇112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产妇均行剖宫产,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其中研究组满意30例(53.6%),对照组满意17例(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产后出血率为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呼吸道护理,管理组患者接受系统性呼吸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管理组患者肺部感染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患者呼吸道的护理,医护人员应采取综合性系统管理措施进行护理,可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腹腔镜腹膜外手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效果分析。方法选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58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患者行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29例患者行腹腔镜腹膜外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疗效等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感染率等指标比较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腹膜外手术在治疗局限性前列癌时,具有失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死亡率低等特点,且治疗效果较传统开放性手术效果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与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认知功能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3例难治性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托吡酯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联合托吡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癫发作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8%)优于对照组(74.2%),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和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和6个月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发作次数两组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且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程度较小,可用于临床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辽阳市太子河区医院收治的86例门静脉高压症伴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以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凝血酶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更显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大幅度降低,缩短了治疗时间,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颅内压监测治疗),每组各30例,平均随访6个月,对两组临床疗效、甘露醇应用时间和剂量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转,甘露醇应用时间和剂量均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重症颅脑损伤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近年收治重症感染患者52例,依据治疗时长分为≤2d组18例和>2d组34例,总结两组主要临床指标,分析其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法总结ICU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在慢性病史、来源科室、感染部位等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APACHEII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及MODS和DIC发病率上则差异明显(P<0.05)。结论APACHEII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及MODS和DIC发病率是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长的主要因素,需要多加重视。  相似文献   

14.
吴炎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3):212-213,237
目的观察能气朗(CoQ10)对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预后评估。方法 86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CoQ10,两组疗程均为1年,治疗前后观察两组心功能改善程度、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心功能不全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浆BNP水平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CoQ10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在急诊泌尿系结石致肾绞痛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10月中山市西区医院收治的急诊泌尿系结石致肾绞痛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42-2组与间苯三酚组,每组25例。642-2组患者给予642-2 10 mg静脉滴注治疗,间苯三酚组患者给予间苯三酚80 mg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30 min,间苯三酚组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64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2-2组的止痛总有效率为76.0%,间苯三酚组的止痛总有效率为9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2-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0%,间苯三酚组为1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在急诊泌尿系结石致肾绞痛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利奈唑胺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治疗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经利奈唑胺治疗脓毒症患者52例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其疗效,同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组5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75.0%。治疗后患者APACHEⅡ评分、血乳酸及炎性因子TNF-a、IL-6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6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未经特殊处理,停药后恢复。结论利奈唑胺治疗脓毒症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有指征的应用对提高救治率,挽救患者生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宫颈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淋巴囊肿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后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在重症监护病房失禁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重症监护病房失禁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采用湿润烧伤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凡士林治疗。结果两组疗效存在明显差异,试验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少于对照组,且平均愈合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湿润烧伤膏对重症监护病房失禁性皮炎进行皮肤治疗,能有效促进失禁性皮炎糜烂的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且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择45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支原体肺炎治疗的患者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红霉素治疗,治疗组患者行阿奇霉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原体肺炎患者行阿奇霉素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吉林省舒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重症监护室病房诊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误吸以及排痰不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包括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误吸以及排痰不畅等,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