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中国经济信息》2006,(9):72-73
如何使纺织服装展会更加市场化?如何整合资源,使纺织服装展会走专业化、细分化的道路9政府在纺织服装展会中应发挥什么作用?4月17日,在2006年中国纺织服装展会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大纺织服装展会的组织策划者、国家及部分地方行业协会的专业人士。围绕我国纺织展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中国报业协会行业报委员会支持,浙江绍兴县人民政府协办,中国纺织报社主办的2007“影响·中国”《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影响力新闻调查暨第二届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影响力峰会》,于8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为即将于10月21日在绍兴举办的《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影响力传媒大奖》颁奖典礼强势预热。  相似文献   

3.
中国数码纺织高层论坛9月7日至8日在广东西樵轻纺城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以现代数码纺织为主题的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与时尚”的背景下,以上海纺织为代表的传统纺织正在向现代纺织转型月11日,商务部长薄熙来和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上海签订协议,世人瞩目的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画上了句号。在随后的发布会上,曼德尔森称赞中国是个“负责任和很有价值的合作伙伴”。当然,随着“负责任”这一声称赞而来的,却是中国纺织行业未来勒紧裤带,半饥半饱的日子。  相似文献   

5.
2005年1月1日,中国对世界任何国家的纺织品出口都不再受配额的限制,面对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国内的纺织企业都在做些什么?浙江易纺数码纺织有限公司眼下正被整个行业所瞩目,该公司以数码纺织技术为突破口,其产品成为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纺织业是海宁市的支柱产业之一。2002年和2003年海宁市先后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中国经编名城”,在全国纺织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纺织新材料是海宁市纺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所占比重还不高.但发展潜力较大。为此,海宁以创建纺织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为契机,进一步明确了纺织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在现有纺织新材料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努力使纺织新材料产业成为促进海宁纺织业和全市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2004年12月,浙江省科技厅下文批准建立“海宁纺织新材料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005年4月,基地又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海宁纺织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产业》2005,(12):166-167
国家火炬计划海宁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于2005年4月经国家科技主管部门批准建立。基地以海宁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和许村数码纺织基地为核心,整合现有优质资源,集聚新的发展优势,提升了海宁市纺织业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8.
纺织2006:岁末盘点 亦喜亦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夏 《中国经贸》2007,(2):54-56
当2007年刚至,回顿过去的一年,在出口成本增大.贸易摩擦频仍、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迫使中国纺织业不得不通过加速转型来得到继续发展的机会。对中国纺企而言,在我国加入WTO完成五年过渡期后迈向全球纺织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尽快改变出口增长方式,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扩大品牌形象,彻底摒弃低价竞争策略,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是新阶段所要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相信到目前为止,中国纺织业界已经充分体会到了国际纺织服装激烈竞争的严酷现实与市场经济“调控之手”的强大威力。因此,认真总结,迎接挑战,中国纺织业需要积极寻求新的突围路径和出口亮点。  相似文献   

9.
王锋 《天津经济》2007,(8):14-16
天津是中国老纺织工业基地,属于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曾与上海、青岛并列为中国纺织业三雄,俗称“上青天”。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出口创汇和上缴利润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天津纺织随着嫁接、改造、调整的深入发展,区域的产业集群已基本建成,天津纺织新的主体地位已形成,需要重新树立起“天津纺织”的区域品牌形象,促进天津纺织工业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肖夏 《中国经贸》2008,(1):79-81
2007年年关已至,作为全球纺织行业第一生产、出口、消费大国,中国的纺织服装业风雨征程,格外艰难。一年来,受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税率变化、加工贸易新政影响,以及面临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生产成本要素不断加大等严峻现实,我国纺织服装业单纯依靠出口带动产业增长的发展之路愈发困难。此外,世界主要纺织品市场格局日益调整,贸易摩擦和限制措施频仍不断,使得纺织服装业更加雪上加霜。尽管内外部压力重重,但2007年中国纺织服装业整体依然运行良好,显示出纺织业作为中国出口的“拳头产品”,一直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1.
规模空前的第七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家用纺织品及辅料(秋冬)博览会(interTEXTILE SHANGHAI autumn)于2001年10月16-18日在上海举行.  相似文献   

12.
为何长期看好纺织服装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质仙 《新财经》2004,(12):50-51
未来十年,我们看好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看,其工业化初期均将纺织行’业作为先导型产业,在提供就业、出口创汇等方面带动了经济增长。但当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如对美国.日本、韩国多年来GDP与纺织工业相关性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工业步入衰退也标判断,这种好日子至少会到2020年。  相似文献   

13.
据海外媒体报道,越南纺织成衣总公司董事长黎国恩日前表示,由于纺织成衣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落后,目前越南的生产成本比中国、斯里兰卡和孟加拉等国高出20%。  黎国恩指出,由于越南政府将逐步废除纺织成衣业的保护措施,并将在2006年以前完全废除,越南成衣和纺织品从2001年初至今在国内市场已面临来自其他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依据世贸组织的协定规定,各国应按拟定的时间表逐步废除对其它成员国的进口配额限制,到2004年完全废除,这将使越南成衣纺织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虽然越南目前约有1000家纺织成衣厂,但只有50…  相似文献   

14.
钟芳 《中国经贸》2008,(17):78-79
“被转移方、被转移区域是消极地在等待?还是积极地进取?他们是简单地承接?还是充分考虑的后发的位次而有思索、有规划地来承接这个转移?”在2008中国纺织服装郑州论坛上,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魏林在论坛一开始就向与会者抛出了一系列问题。目前.中西部政府和企业已经意识到纺织服装产业对于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采取措施,开展活动.制定策略,招商引资.促进当地承接纺织服装产业。  相似文献   

15.
杜涛 《山东经济》2002,(2):65-66
纺织成衣业是目前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印尼经济遭受极大打击,惟独纺织业及成衣由于价廉物美,在国际市场颇受欢迎而一枝独秀,成为印尼石油天然气之外最重要的创汇产业。印尼是中国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了解印尼纺织成衣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于中国发展同印尼在该产业方面的合作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百年老工业华丽转身的典范,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纺织)下属原上海第十七棉纺织总厂,2012年7月3日正式成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这预示着上海纺织基本完成时尚产业战略布局,实现了时尚产业链的打造。  相似文献   

17.
陈银健  陈勇 《中国经贸》2009,(15):39-39
由于受年初国家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措施和4月1日进一步上调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江苏口岸纺织服装出口较年初的形势有明显的好转。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江苏口岸累计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服装及衣着附件(以下简称“纺织服装“)8.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8%。其中,6月当月江苏口岸出口纺织服装1.8亿美元.同比下降5.8%,环比增长20.2%。  相似文献   

18.
余志军 《特区经济》2007,(8):100-101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纺织服装生产国,从现实与长远发展看,印度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主要竞争对手。本文在分析中国与印度在纺织服装国际贸易中竞争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应在行业自律、市场策略、产品策略与社会责任等方面加强竞争实力,才能长期保持对印度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浙江纺织服装企业的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书竹 《浙江经济》2005,(11):38-39
浙江是纺织服装出口的大省,纺织服装是浙江第二大的出口商品,仅次于机电产品。尤其是在2004年第一季度,浙江的纺织服装出口超过广东,成为全国第一。2004年,全省纺织品出口203.8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35%,占全国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1/5强。2005年1月1日起,原先对纺织品进口实行配额限制的发达国家按照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ATC)取消了纺织品配额。  相似文献   

20.
徐纪平 《浙江经济》1999,(10):32-33
纺织工业是绍兴县的支柱产业。目前,绍兴县纺织业的年织造能力达20亿米,占全国同类产品的1/3,年印染能力30亿米,占全国的1/5,并拥有全国最大的轻纺产品集散地——中国轻纺城。绍兴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轻纺基地。但近年来随着产业变动的加速,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内需不足的双重压力下,纺织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的课题,高档设备与中低档产品、规模扩张较快与市场开拓较慢这两对矛盾日益突出,绍兴县纺织业正处在结构转换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