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魏旭 《时代经贸》2007,5(10X):69-70
管理层收购(MBO)是一个舶来品,它作为一种产权改革方式,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很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俄、英两国与我国在实施MBO的背景、操作方式和结果的对比,达到吸取失败教训,借鉴成功经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国有中小企业管理者收购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及国有资本从中企业中退出的意义的研究,认为实施MBO是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首选模式,并对国有中小企业MBO实施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实施MBO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存在利益冲突,20世纪70年代,MBO以企业私有化的方式在美国资本市场出现,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的代理问题,提高了公司经营效率.20世纪90年代,MBO引入中国,作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式普遍存在.然而,中国的MBO却带来国有资产流失,损害外部中小股东利益等不良后果.2005年开始,国家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本文在回顾MBO经济后果的基础上,对全流通时代中国MBO的经济后果进行再次思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MBO方式对国有建筑企业进行产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左广 《经济师》2002,(2):266-267
文章根据对MBO方式、国有资产产权改革战略以及国有建筑企业特点的分析 ,认为国有建筑企业宜于采取MBO方式进行产权改革。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采用MBO方式对国有建筑企业进行产权改革的优势以及在实践中需要的相应配套支持。  相似文献   

5.
《经济导刊》2003,(12):26-27
在西方,MBO是企业进行重组或反收购的一种特殊方式,而在中国,MBO更重要的是它的激励作用和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一种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中国的MBO是经营者(管理层)持股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MBO曲折前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淑斌 《经济导刊》2003,(12):28-32
国外的MBO是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或反收购的一种特殊方式;而在中国的主流意识里,MBO已上升为一种先进的产权制度改革方式。然而,中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还存在改革不配套、法制不健全、制度设计受到局限、市场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使得MBO在实践中遭到多方质疑,最终导致了2003年3月财政部对国内MBO的叫停。然而,国内MBO的步伐依然停而不止,在地方国企改制深化、地方国资退出的进程中,那些所有制背景为国有或集体控股、产业背景为一般竞争性行业的企业更有曲线MBO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MBO逐渐成为理论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关注的一个热点。2002年对MBO的讨论方兴未艾,我们有必要冷静下来,在现有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重新审视MBO这种新的产权制度改革方式,使之健康发展,更好地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8.
赵燕玲 《时代经贸》2006,4(Z2):22-23
20世纪90年代MBO(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层收购正式引入中国.它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形成有效的企业约束激励机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研究了MBO的现状与发展,以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定价,融资,国有资产流失,与相关法律相抵触等问题,并就以上问题提出了对MBO在我国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有企业MBO是企业界、学术界及监管部门的一个热点话题。文章回顾了国有企业MBO的实践历史,分析MBO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规范MBO实施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郎张之争”为其代表的学界关于MBO争论的实质是国企改革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是不能停下的,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方向也是历史的必然。本文从MBO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其基本特征、实施所必需的条件等因素,试图探索MBO在我国“异化”的深层次原因,即MBO在中国表现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代表(地方政府)与经理层之间或者经理层自己定价、自己收购的“内部交易”,并分析其成因,从而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对策———创造实施MBO“外部交易”所需的一切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曹时军 《经济师》2004,(9):134-134,136
MBO之风已经由国外吹向国内 ,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 ,MBO更是成为我国专家讨论的热点话题。目前 ,我国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成功完成了管理层收购 ,一些大的公司也纷纷试水MBO。文章从国外MBO的发展入手 ,结合我国MBO的发展现状 ,并通过对我国已经完成MBO的上市公司的分析 ,提出了在我国实施MBO的可行性及其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MBO对公司影响的价值传导机制,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实施MBO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提高,进而导致代理成本下降,公司价值和绩效得到提升。同时,还基于股权分置的视角,在理论上分析了上市公司MBO的利益侵占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认为导致上市公司MBO利益侵占形成的制度根源在于股权分置。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可以通过消除一部分由于上市公司MBO利益侵占而产生的代理成本,进而提升公司绩效。本文的实证研究也证实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MBO具有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3.
胡庆 《当代经济》2002,(12):21-21
管理层收购(MBO,即ManagementBuyout)作为一个企业并购概念,在一些发达的欧美国家已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所熟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进口”MBO这种收购方式已经成为必然。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建立的较晚,证券市场不够发达,因此,如何建立我国的管理层收购机制是一个值得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研究的话题。 一、MBO的概念分析 管理层收购又称“经理层融资收购”或“管理者收购”,  相似文献   

14.
管理层收购的中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梅 《经济论坛》2003,(24):16-16,19
一、中外上市公司MBO的特点从目前已实施的MBO案例来看,我国上市公司MBO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其运作模式大部分都是由管理层在外部设立一个收购主体,这个主体都是所谓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公司或是科技发展公司,即壳公司。二是收购性质都是协议收购,还没有出现美国MBO通行的要约收购方式。出让方有法人股也有国家股。三是控股权。虽然各公司MBO的规模不等,但MBO后原来的管理层大都取得了对公司的控股权,比如粤美的MBO后由管理层持股的美托投资公司持有公司股份22.19%。四是从股权转让的价格来看,80%以上低于公司最近的每股净资产值,折…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集体企业以及国有企业都在运用MBO这个工具,进行着产权制度改革,民营企业用之解决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而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则是用之解决产权不清晰的问题,即"产权归位"的问题.笔者却认为,如果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没有推进到一定程度,即不能解决实现MBO的制度障碍问题,则在中国实行MBO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本文正是基于此来探讨目前在中国实现MBO将面临哪些制度约束,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制度约束,以确保用最小的风险来获得MBO这种制度安排为产权改革探索带来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管理层收购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业德 《经济师》2005,(6):31-32
“管理层收购”是产生于西方国家的一种新型并购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创新,MBO对于企业的有效整合、降低代理成本、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等有着重大的意义。随着国有股减持的全面展开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深化,MBO被广泛运用于国有企改革方面。文章首先分析了MBO的含义、主要特征、操作方式;深入剖析了国内外MBO的现状及我国进行MBO的特点,并就如何完善和规范发展我国的MBO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MBO问题     
陈新 《资本市场》2003,(5):74-76
MBO在我国上市和非上市企业中正在兴起,在已经实施的众多案例中,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收购资金来源、收购价格的确定、收购主体的合规性、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及违规违法现象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有效实施MBO的关键:规范MBO融资渠道,使MBO融资合法化、透明化;规范MBO定价依据;完善MBO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MBO后企业运作监管等……  相似文献   

18.
MBO作为产权改革的一种方式自其被引入以来,围绕它的研究及争论就持续不断。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立足于我国的现实环境就MBO后企业的业绩问题进行实证的探讨,研究发现MBO对企业业绩不存在负面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提高MBO在中国上市公司的运营效率为目的,重点对中国上市公司实施MBO四个交易环节中的寻租行为进行详细分析,揭示了若要大规模实行MBO,需要改进它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中国MBO应在合理定价、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健全法律法规以及规范公司股权结构和金融机构行为方面采取相应策略,以规避现存的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20.
构建我国MBO实施的金融平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颖 《经济师》2003,(6):79-79,81
我国特殊的体制背景以及不完善的金融市场与金融法规 ,制约了MBO在我国的发展、加大了管理层收购的运作风险。文章针对MBO在我国的合理实施 ,就金融市场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从金融市场的环境塑造、金融中介的发展、风险监管法规的建立三方面来论述 ,借助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引导、规范MBO的发展 ,服务于我国产权制度的改革 ,为国有股减持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