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某地发生了这样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大货车进人一“T”型路口向左转弯时,与一骑自行车的人发生碰撞,造成骑自行车人当场死亡。经现场勘查,事故处理民警确认,骑自行车人是撞在大货车的左前轮上倒地后被后轮辗压致死的。据大货车驾驶员讲,当时车速不快,转弯之前并没有发现骑自行车人。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这里就存在“灯下黑”的问题,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光的传播以直线形式进行,特别是当车转弯时,在车头前方约1至5米处,其左侧或右侧都存在一个灯光照不到的“黑三角”。处在这个“黑三角”内的人或物体很不容易被驾车…  相似文献   

2.
我家住在一个县级市的市区,今年4月的一天,我不满十周岁的儿子放学回家就哭。我一问,原来是他放学后骑自行车跟几名骑车的同学在马路上互相追逐,我儿子不留神骑上了机动车道,执勤交警把我儿子的自行车扣了,给开了个扣车单,还要求家长去领自行车。听了儿子的诉说,我心里很不平静。你说,执勤交警怎么连儿童骑车都不放过?还要家长去领被扣的自行车?告诉一下或当面教育教育不就行了吗,何必为难孩子和家长呢?这样处理小孩子交通违章我有看法@张章  相似文献   

3.
骑车说乐     
骑车上班原本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谁知骑着骑着倒骑出点感情来了。如果现在谁让我别骑车了,我还不适应可见什么样的“习惯”也能成为“自然”。我觉得骑车比坐公共汽车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别的就不比了没条件)首先;骑自行车比坐公共汽车快、省时间。我住的地方离单位还挺远若坐公共汽车少说也得叫。时骑车则]小时]5分钟足够了。来回可以节约90分钟时间,正好能看一场电影或者丙集电视剧;如果有人请的话吃一顿饭也是可以的。其次是骑自行车比坐公共汽车省钱。这个账好算公共汽车月票每张25元,每年正好300元。而骑自行车几乎没有什么花…  相似文献   

4.
一天晚上,福建省政和县刘某骑自行车返家,下一缓坡时,刹车不及撞上路边行走的杨某,杨某趔趄一下子便站稳了,骑车的刘某却从自行车上跌落下来,头下脚上重重地摔倒在地,当场昏迷。待民警和医务人员赶至现场时,刘某瞳孔已经扩散,救治无效身亡。  相似文献   

5.
“走亲戚”     
正夜暮降临时分,民警巡逻时发现一位老人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上缓缓地骑着自行车,车来车往的车灯一晃而过,非常危险,于是民警赶紧将老人拦下。原来老人买不到车票,觉得骑自行车锻炼身体且高速公路平坦方便,于是打算骑自行车走亲戚。民警马上把老人带离了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6.
若干年前,就像西方人认为在我们这个自行车王国里,所有中国人都骑自行车一样,我们似乎也有同样的错觉,像英国这样发达的西方国家应该所有人外出都开汽车。其实在英国,汽车早就不是“身份的象征”,仅是一种交通工具。骑自行车上下班,不但不“丢份”,反而是体现车主够年轻、够健康、够自信的时尚标签。  相似文献   

7.
我屡次看见在骑自行车的中学生行列里夹着几辆摩托车,车上坐着穿校服的“小骑士”。这些“小骑士”通常不戴头盔,摩托车也没有牌照。由于他们上学时交警还没上班,回家时交警已经下班,所以这种违规现象很难被制止。中学生们未到考取驾驶执照的年龄,缺乏专门训练,而他们又有很强的模仿性和攀比性,这种违章驾车的现象若得不到及时制止,就有可能出现更多的“小骑士”;迟早会出大祸。此事应引起交警和学校的严重注意。留意“小骑士”@赵洪达  相似文献   

8.
骑车出行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办?骑自行车出行,在道路上尤其是在没有隔离设施、人车混行的道路上,该如何处理情况,是一个很有学问的问题。笔者就每天出行的感受,谈几点不成熟的经验,供参考。一、骑车时视线应放得远一点,别只顾眼前。很多时间你要替前面行进的车处理情...  相似文献   

9.
“汽车太贵买不起.单车太累不想骑.公交车人太多不想挤.摩托车上牌又被禁”。就在人们不知所措的时候.介于自行车和摩托车之间.标榜便捷.价廉.安全.环保的电动自行车进入了老百姓的视线.得到追捧,然两.美誉与恶名同行,电动自行车上路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一直受到指责。交管部门更是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不守“规矩”头痛万分……  相似文献   

10.
苏某是一位教师。一天早上他骑车过马路时与两轮摩托车相撞,苏某轻伤,摩托车司机颅脑损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法院审理后,判苏某犯交通肇事罪,处有期徒刑一年。人们不禁要问,骑自行车也会构成交通肇事罪吗?1997年经全国人大修改后的《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苏某骑自行车在横穿马路、自行车前轮已越过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线时,没有避让机动车道内的摩托车,摩托车司机躲避苏某不及,致使两车相撞,摩托车司机头部触…  相似文献   

11.
熊晓明,湖北省安陆市陈店乡人。一日与同伴李四骑自行车到某工地打工。行至公路边,熊晓明骑车穿过路面,李四欲尾随穿过时,恰遇一农用车驶来,险些将李撞上。农用车驾驶员骂了李四一句,熊晓明一听大怒,猛蹬自行车追上去还骂。此时农用车正和对向来车相会,在避让对向车时,其车与熊的自行车后座上夹的铁锨刮擦,将自行车带倒,熊当场被撞死。为还一句骂送了一条命@王竹青@杨厚峰  相似文献   

12.
2000年6月26日晚7时许,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交警大队接到一起事故报案。民警抵达事故现场后发现,这是一条县乡道四级公路,人车混合通行,路宽6米,现场倒着一辆有牌自行车和一辆无牌自行车,两车相距5米,两车前车篮均受外力碰撞而破碎,现场未发现有与其它机动车碰擦迹象.有群众反映停在现场一辆小四轮车形迹可疑。为防万一,民警将小四轮车和两辆自行车悉数扣留,以便进一步鉴定。 检验结果显示,小四轮车没有与它车刮擦碰撞的痕迹,但骑有牌自行车的伤者李雅兰却一口咬定是小四轮撞了她。她说,当她骑自行车行经事发地段时…  相似文献   

13.
亲密接触     
群星村附近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正当民警处理时,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只见一小伙骑着电动车撞到路边电线杆上,人被弹了出去,民警赶忙将其送往医院。经过询问,原来小伙去上班,途中看到发生的交通事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边骑车一边回头张望。哪知自己也发生了交通事故。交警提醒:骑车要专心,当目光转移到别处时势必会忽略路面情况,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4.
自行车史话     
自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传入我国也有160余年。 我国成为世界上自行车销量和人均占有量最多的国家,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18世纪末,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自行车。这辆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结构简单,没有驱动装置和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用力蹬地前行,改变方向时只能下车搬动车子。即使这样,当西夫拉克骑着这辆自行车到公园兜风时,在场的人无不惊异和赞叹。 世界上第一批真正实用型的自行车出现于19世纪初。1817年德国人德莱斯在法国巴黎发明了带车把的木制两轮自行车。这种自行车虽然仍旧用脚蹬地才能…  相似文献   

15.
10月22日晚上,福建省晋江市紫帽交警中队接到报案,一部大货车与一辆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骑车人受伤。当紫帽中队值班民警赶到现场后,现场群众告知,约8分钟前,有一辆摩托车又碰撞到受伤倒地的骑车人,而后驾车逃离现场,造成骑车人伤上加伤。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骑自行车美国街上的自行车廖廖无几,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人更少,人们一般是在公园或是海滨骑自行车锻炼身体。高速公路上常能看到自行车被固定在汽车上,等到海滨后再用。一次在去海滨的路上,我注意到高速公路两侧的田地里有两条与高速路并行的不宽的土路,一问方知是专为骑自行车到海滨锻炼的人而铺设的。加利福尼亚州法律规定18岁以下的儿童骑自行车必须戴安全头盔,成年人无此规定。但在海滨和公园里骑自行车的成年人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戴头盔,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我们一行13人有一辆面包车,所以平时去超市、银行得凑…  相似文献   

17.
刚过去的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引发热议,结尾那句“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更是让人深思。2月4日,山东烟台上演了真实版的《扶不扶》,这回遇到难题的是一名交警。当天下午,烟台交警一大队民警孟庆和同事巡逻至毓西路时,看见前方路上躺着一个黑影,过往车辆行人都绕行避开。  相似文献   

18.
马路拾遗     
“顺风车”搭不得广西容县的邓某是一个聪明人,骑一辆老“永久”自行车出门办事总要找一个“动力牵引”,把手搭在机动车上,既省时又省力。一日出行,邓某又交了好运,正碰上一辆中型拖拉机,于是猛踩几脚追上中拖,左手搭在中拖的厢板上,感到爽极了,一会儿吹口哨,一会儿哼流行歌曲。不过几分钟,目的地近在咫尺了。他想收手活动活动手臂,没料到一甩手戴在他左手的那条银手链“啪”地一声不偏不倚地扣在中拖车厢的铁钩上,像个手铐似的把邓扣在车厢后。他大声叫喊,可驾驶室里的司机全然听不见。邓某只有骑着自行车被中拖“拖”着跑了…  相似文献   

19.
重庆记趣     
“有一年,到杭州去玩。长居杭州的表哥表弟们,带我骑自行车绕湖一周。他们个个身轻如燕,一跳上自行车便飞车而去,双轮急如星火地转成了两个模糊的影子。可我呢,笨手笨脚地骑上去便摔跤,再骑再摔,最后只好推着自行车,远远地跟在他们后头。”一位年轻的重庆朋友,含笑地告诉我他的小故事。  相似文献   

20.
如果问起对世纪的上班族最流行的交通工具是什么,许多人也许想不到,答案竟是自行车。不过,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是,那时的自行车是在全封闭的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时46公里的速度行进。目前,欧美许多科学家正在考虑在一些大城市的主要公路上修建这种全封闭的自行车高速公路,其中动作最快的要属当前最喜欢骑自行车的荷兰人。他们计划先修建一条实验性的自行车高速公路,公路上安装大型风扇,鼓起的风力使骑车人只需偶尔踩一下脚蹬子,就可以飞速向前行驶。美国“自行车运输系统”总裁米尔诺·塞内尔认为,用“吹风”的办法让人们骑自行车上下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