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薛宏伟 《农业经济》2013,(11):44-45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是促进现代化农业与区域旅游产业相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针对传统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模式存在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对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力不足,旅游产业消费与环境承载力不适应,旅游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从动力机制挖掘、消费者市场开发及旅游产品开发等角度提出社区支持农业型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开发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指导下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优化当前我国城乡产业结构,消弭城乡经济差距有着进步意义。研究阐述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内涵和意义,指出低碳经济视野下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开发的主要问题,给出完善基于低碳经济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系统规划策略,创新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及优化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经营策略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畅 《农业经济》2015,(6):125-126
低碳经济指导下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优化当前我国城乡产业结构,消弭城乡经济差距有着进步意义。研究阐述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内涵和意义,指出低碳经济视野下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开发的主要问题,给出完善基于低碳经济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系统规划策略,创新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及优化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经营策略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塔里木灌区地处暖温带,光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近年来,灌区大规模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资源和环境问题。针对塔里木灌区的农业环境现状,提出了强化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速优势资源转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作物布局,充分高效利用水资源,建立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维持灌区生态平衡,树立广大群众的资源价值观,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等促进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景电灌区位于甘肃省北部景泰和古浪境内,该文在研究灌区农业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灌区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节水灌溉为重点,优化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加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等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问题为研究对象,认为农业观光旅游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从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分析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价值。最后,从强化农业资源保护促进农业观光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强利益相关者参与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开发的互助合作、依托区域性农业资源特征匹配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建立健全依托农业资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市场运作基础等方面提出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桃林镇地处苏鲁两省三县交界处,是江苏省新型示范镇,省重点中心镇.全镇总面积169.8平方公里,耕地9386公顷,辖21个行政村,人口7万.近年来,桃林依托丘陵山区区位特点,根据"产业相联,村庄相近"的原则,把全镇科学规划为"精品蔬菜、特色林果、大牲畜、三禽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五大产业园区,全镇初步建成2个万亩设施农业基地,5个千头牛场,32个万只标准化养鸡场,1个万亩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和1个千亩有机食品园.其中万亩蔬菜基地规模、效益最为显著,成为东海县五个农业园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观光旅游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个新兴产业。观光旅游农业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产新、奇、特、优农产品为特色,以发展绿色农业为起点。要依托高新科技开发建设集休闲、观光、体验和娱乐为一体的现代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东辛农场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一是依据生物工程原理,优化作物布局,合理轮作与耕作,推广桔秆还田增加有机肥投入以及配方施肥及模式化载培等;二是大力发展养残业作为生态农业的必不可少的配套工程,三是发展生态农业须以资源工业为支持,以当地农畜产品为资源发展加工与深加工业,将农畜产品就地转化与增殖;四是发展生态农业以商品经济为导向,面向销售市场,捕捉市场信息合理调整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0.
信息广角     
农业部推出十大生态农业模式据新华社消息,农业部科技司今年向全国征集到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经专家反复研讨,遴选出十大类型生态农业模式,并正式将此十大模式向全国推广。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观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农户获取农业信息的重要信息渠道。方法 文章基于河北省775份小麦—玉米种植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社会化服务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探讨信息获取在二者之间是否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揭示不同井深区农户之间的差异。结果 (1)社会化服务显著促进了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信息获取在社会化服务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2)社会化服务对不同井深区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社会化服务对深井区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作用大于浅井区农户,信息获取仅在社会化服务对浅井区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外部环境中的技术补贴、政府宣传、技术培训和家庭经营特征中的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和耕地经营面积等均显著促进了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结论 政府应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农业节水项目的实施和推广,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业灌溉浅井区举办各种形式的节水灌溉宣传活动,加强节水灌溉技术补贴和培训,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以扩大耕地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12.
农业灌溉水费“暗补”改为“明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梳理国内外水价政策,得到以下启示:对农业灌溉水费实行单纯的"暗补"是低效的,与我国的水资源形势不相适应;对农业灌溉用水实行"明补"是改变农业用水低效的最有效方式,应改变我国农业灌溉不收水费的"暗补"方式,实施水费征收与补贴并举。分析了农业灌溉水费"暗补"改为"明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实施"提补水价"节水激励机制、节水效果明显为例,说明农民易于接受水费征收与补贴并举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遥感蒸散数据快速评价农田年度灌溉水平,及时获取基本农田建设成效,为农田灌溉设施分区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海伦市为研究区,MOD16蒸散产品为数据源,计算有效灌溉量、灌溉需水量和作物缺水指数,分别对研究区2013年的旱地和水田灌溉水平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农田水利设施作用分值图进行叠加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基本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分区。[结果]2013年海伦市耕地灌溉水平整体较高,区域间建设水平差别较大,可划分为4个级别。其中1级和2级灌溉水平的地块面积比例可达78.06%,地域分布上看,北部、西部、中部乡镇灌溉水平较高,东南部乡镇灌溉水平相对较低。叠加得出8种组合类型,分为设施修建型、设施提升型和设施维护型3种分区类型。[结论]研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更详细的农田灌溉水平评价方法和更具差别化的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4.
Evaluation of value of irrigation water is essential for supporting policy decision making relating to investments in the irrigation sector,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and water pricing and for crafting policies to compare the variable impacts of water reform within and across sectors of the economy. This paper asks the question of how much an established irrigator would pay for water and at what price farmers planning to expand the area they have under irrigation would consider paying for the right to access water.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is developed to estimate the net present value of both annual and perennial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in the Murrumbidgee catchment. Using these estimates the total value of water used in Murrumbidgee catchment is estimated. An aggregate water supply curve is derived for the catchment from where water may be acquired from irrigators for environmental flows.  相似文献   

15.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物质基础。淠史杭灌区六十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综合管理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文章通过调查,分析了淠史杭灌区水利建设60年来的成功经验,剖析了其建设和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从建设过程和建成后管理两个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黄河灌溉区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和制度能力三层次分析框架,利用双栏模型分析了知识性资源、关系性资源和动员能力三层次制度能力因素对农户合作供给农田灌溉系统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黄河灌溉区农户以投资方式合作供给农田灌溉系统的支付意愿水平为每年每户77.6~232.4元,以投工方式合作供给农田灌溉系统的支付意愿水平为每年每户1.8~4.6天;知识性资源、关系性资源和动员能力三层次因素对黄河灌溉区农户合作供给农田灌溉系统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村庄的灌溉规则执行情况、村委会或水利协会对农户使用灌溉设备的支持力度、对农户参与灌溉系统供给的尊重程度和组织农户学习有关灌溉技术的强度因素显著影响农户投资灌溉系统的合作意愿程度;村庄灌溉设施供给规则、村委会或水利协会对农户使用灌溉设备的支持力度、联户促进灌溉有关的集体行动能力、为灌溉系统供给争取财政补贴的能力、组织农户学习有关农田灌溉技术的强度和农户获取灌溉信息的容易程度因素显著影响农户投工农田灌溉系统的合作意愿程度。  相似文献   

17.
论北魏艾山渠的引水技术与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令福 《中国农史》2007,26(3):11-19
艾山渠是在刁雍主持下于今宁夏平原修建的引黄灌溉工程,无论是从渠口的选址还是渠首坝的建筑来看,艾山渠的引水技术都是相当合理与先进的。从干渠的形制与布局看,艾山渠规模很大,基本达到了黄河西岸能够自流灌溉的最大面积,充分显示出其输水技术的先进性。艾山渠修成后,灌溉面积约4285顷左右,促使银川平原农业获得全面的恢复和发展,成为北魏西北边疆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刁雍修建艾山渠时,对前代灌渠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测量,留下了较详尽和确切的资料,填补了两汉时代银川平原水利工程研究的空白。艾山渠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兴修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对其后银川平原水利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奠定了其"塞北江南"形成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8.
灌溉是发展农业的基础。农民要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必须组织起来。取消农业税后,部分地方出现了大中型水利系统难以发挥最大效益的现象,其有效灌溉面积明显减少;但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依然在继续扩大,都江堰水利系统依然能为灌区千万亩农田提供低成本、高保障的灌溉。其主要原因是成都平原农村自集体化时期建立以生产队为基础的行政化灌溉体制后,一直保持了生产队(村民小组)一级组织的稳定、健全,坚持了以队(组)为单位的统筹灌溉制度及其配套的组织体系,农村基层组织能够与都江堰水利系统实行组织对接。这说明,水利系统与农村基层组织的无缝对接是大中型水利能在农田灌溉方面发挥优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家界、韶山和衡山空气微生物粒子沉降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张家界、韶山和衡山空气微生物粒子沉降量用自然沉降法作了测定,三地的空气微生物污染处于轻-中度状态,以轻污染为主,衡山的空气污染最轻;三地空气多以细菌污染为主,张家界空气真菌含量较大;分析了三地空气微生物粒子沉降量的差异及原因,讨论了空气微生物粒子沉降量的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20.
张芳 《中国农史》2005,24(2):37-44
本文从原始水田的自然环境、原始水田的耕作工具、原始水田遗址的灌排设施等方面,论证我国灌溉水利最早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南方水田区。又分析夏、商、西周三代时旱田、水田沟洫水利工程的不同作用,进一步证明南方水田地区灌溉水利早于北方旱作地区,灌溉水利工程技术应是从南方传入北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