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冬季既是鱼类的收获期,同时也是下一个养殖周期的开始。精养鱼池冬季管理,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1.抓好存塘商品鱼日常管理一是要防止水温剧烈变动。冬季因降水少而造成精养鱼池水位降低,池水会因浅水而造成水温变化快、温差大,不利于存塘商品鱼正常越冬。冬季适当加深池塘水位,能有效防止水温剧烈变动,有利于鱼类越冬。  相似文献   

2.
《农家之友》2010,(1):55-55
低温寒冷的冬季,养鱼池塘常因水面结冰过厚,导致鱼类被冻死、饿死或闷死。搞好冬季寒害防御,使鱼类安全过冬,可为鱼类冬壮生长、明春放养和提早上市打好基础,使养鱼效益极大提高。多年实践证明,防御鱼类寒害主要有如下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有些人认为,冬季养鱼池塘水温较低,鱼类活动少,新陈代谢缓慢,摄食量小,对水质要求低,养鱼池塘不需要补充钙、磷,因而忽视了冬季养鱼对钙和磷的施入。其实这是误区。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提高水体钙和磷的含量,更有利于改善水质条件和鱼类生理代谢状况。既可增强鱼体抗寒能力,提高越冬存活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进步,养殖方法的改进,更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目前我市池塘养鱼普遍采取高密度集约化放养鱼种苗(密者亩放4000—6000尾),同时有许多鱼塘基配套禽畜场,高投饵,鱼类高排泄物,禽畜粪便落塘,造成养鱼池塘死亡的生物体、水中动物的粪便、残剩饲料和禽畜粪便及菜草等有机肥料不断积累,加上在夏秋雨水季节冲涮塘基的泥沙落塘,使到池塘底逐渐形成一定厚度的淤泥。  相似文献   

5.
精养鱼池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多,水中有机物和耗氧因子多,容易发生鱼类缺氧浮头的现象。如果措施不当则可能会由于严重浮头而造成大批鱼类窒息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泛塘。泛塘给生产带来的损失极为严重,因此,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夏季,必须时时注意防止鱼类严重浮头和泛塘的发生,这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一、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1、越冬鱼塘环境条件较差,池塘水中严重缺氧造成鱼类死亡。一是池塘老化,多年未清淤,淤泥厚积,配套塘头猪鸭场的猪鸭屎落塘,鱼类(种)高密度养殖,养殖季节高投饲,高排泄,有机物增多,耗氧量大。二是有的村边塘、圩镇塘,村民居住密集,生活污水和附近工厂废水排放落塘,大量耗氧而引起溶氧不足。三是水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超标,一些理化指标严重超标,亦可引起鱼类(种)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尤其是2010年)养蟹效益明显高于养鱼,不少养鱼池塘被改作养蟹。养鱼池塘改养蟹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淤泥深浅原养鱼池塘淤泥都比较深而肥。过深太肥的淤泥对养鱼不利,对养蟹更是有百害而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团头鲂成为水产品市场上的畅销品种,养殖经济效益较好,2005年,河南省商丘鱼类良种场在河南省虞城县北部黄河故堤南侧低洼盐碱地养鱼池塘  相似文献   

9.
<正>夏季气温高,雨量多,天气变化快。夏季也是鱼类一年中生长的旺季,投饵量大,鱼类代谢废物多,由于水温高,鱼类病原体也会大量繁殖。由于现在大多实行高密度精养方式,池塘水体负载量  相似文献   

10.
<正> 夏季天气多变,池塘因缺氧而造成鱼类浮头泛塘的现象,屡见不鲜。引起的主要原因是天气情况不佳或管理措施不到位。本文仅从天气变化方面,略述鱼类浮头、泛塘的天气类型和预防方法。一、激发浮头泛塘的天气类型  相似文献   

11.
<正>养鱼池塘施肥的作用,主要是繁殖浮游生物、藻类、底栖动物等,增加鲢、鳙、鲮、鲤、鲫等的天然食料;施肥后微生物大量繁殖,有机碎屑大量增加,也为这些鱼类提供了丰  相似文献   

12.
搞好养鱼池塘春季管理,是夺取全年养鱼丰收的重要保证。养鱼池塘春管要重点抓好五件事。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福建闽南地区俗称土鱼、蟳虎,属鲈形目,塘鳢科,乌塘鳢属。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均有分布。为暖水性浅海咸淡水小型鱼类,营穴居生活,栖息于河口、港湾中低潮区泥质、沙泥质的滩涂的泥孔或洞穴中。肉食性鱼类,自然水域中主要捕食小杂蟹、鱼虾、贝类。属广温、广盐性鱼类,最适盐度5‰~15‰,可在河口或淡水水域中生存,盐度21‰以上生长缓慢,最适水温23—26℃,水温低于12℃,躲在洞穴中,不外出觅食,致死水温10℃以下。中华乌塘鳢个体虽小,但含肉量高,肉嫩味美,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凉血、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为名贵鱼类。耐干性强,易于长途运输活鱼,  相似文献   

14.
夏季是鱼类生长最快的时期,也是鱼病滋生蔓延的时期。为确保塘鱼稳产、高产,夏季鱼塘管理要抓好以下六点。  相似文献   

15.
养鱼池塘经过一年的养殖生产,由于死亡的生物体、鱼类的粪便、残剩饲料和有机肥料等不断积累,加上泥沙混合,在池底淤积成厚厚的淤泥,有的达50cm,有的甚至达1m。很容易造成水质恶化,既影响了池塘的生产能力,又对水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对于养鱼池塘采取清除过多的淤泥、刘池塘进行改良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如果忽视了此项工作,就有可能造成缺氧死亡和发生鱼病等事故。  相似文献   

16.
<正>我县地处皖南山区,塘库众多,鱼类养殖主要以塘库为主,近几年由于养鱼户养殖经验不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历年的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经验,结合目前实际情况,给广大养鱼户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最近几天,我县气温高、湿度大,而且连续阴雨,这给正处在生长旺期的塘库鱼类养殖造成不利影响,养殖水体容易缺氧,鱼类摄食不旺,而且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怎样做才能维持鱼类的正常  相似文献   

17.
一、鱼类越冬期死亡原因 1、越冬鱼塘环境差,严重缺氧造成死亡首先是池塘老化,多年未清淤,淤泥厚积,配套塘头猪鸭场的猪鸭屎落塘,鱼类(种)高密度养殖,高投饲,高排泄,有机物增多,耗氧量大;其次是有的村边塘、圩镇塘,村民居住密集,生活污水和附近工厂废水排放落塘,大量耗氧而引起溶氧不足;再者水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超标,亦可引起鱼类(种)中毒死亡;四是鱼塘渗漏大,保水性差,缺少新鲜水源补充,塘小水浅缺氧,鱼类活动空间窄;五是新挖塘、瘦水塘不肥,缺少丰富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产氧量抵不上耗氧量,鱼类缺氧浮头染病死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利通区部分精养池塘每年到了七、八月份鱼类正处于旺长的时期,整塘的鱼类突然摄食下降,鱼不上食台吃食,养殖户立即进行换水、施药治疗,半个月下来,浪费了宝贵的生长时间,增加了养殖成本,还使鱼类出塘规格受到了影响,效益降低。笔者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认为,这种频繁出现的情况主要是因为随着池塘精养水平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密度越来越高,饲料使用量也越来越大,导致水质环境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些病害。现将我区境内调查发现的三种病症情况进行剖析,并提出处理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夏季天气炎热,水温高,鱼类生长旺盛,也是鱼类最易生病时期,如果不正确及时的诊断防治,会造成严重损失。现将其中危害较大的几种鱼病进行对症防治。  相似文献   

20.
<正> 夏季是鱼类生长旺盛季节,抓好夏季养鱼的日常管理对于提高全年的鱼产量至关重要。网箱养鱼夏季管理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网箱的设置与调整。夏季是主汛期,放置网箱的水域水位会受雨水和洪水的影响,网箱应随着水位的升降而调整。对于水位变化较小的水域,放养网箱也定期移动,原因是夏季水温高,鱼类代谢旺盛,饵料残渣和鱼体排出粪便大量积累在网箱底部分解,耗氧量大,水质变坏,容易引起箱内鱼类的缺氧,更易感染鱼病。尤其是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