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通讯》2013,(19):14
编者按:天蓝、地绿、水净;富裕、文明、健康,这是广大农民对家园的期盼,也是当前建设美丽新农村的核心所在。建设美丽新农村不仅可以让乡村变得更加美丽,还可以让农民走上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2003年以来,浙江在全省农村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  相似文献   

2.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人才,核心是新型职业农民。本文就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加快供销合作系统职业教育改革,抢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平台,探索拓展供销合作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促进供销合作社跨越发展,增强供销合作职业教育为“三农”和新农村美丽家园建设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大勋  何宗英  王金国 《发展》2014,(12):57-58
正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按照中央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探索和推进具有张掖特色的"四化"新农村建设模式,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一、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是张掖市按照中央  相似文献   

4.
张彩云 《发展》2008,(4):41-4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和利益。如何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问题。切切实实地让广大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是各级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重大课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既可以巩固和完善新农村建设已取得的成果,同时还可以解决目前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许多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2013年,在谱写“中国梦·美丽江宁华彩诗篇”和快速融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样板区的进程中,江宁区根据南京市委、市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体部署,按照“空间优化形态美、绿色发展生产美、创业富民生活美、村社宜居生态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要求,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由江宁交通建设集团主导开发建设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这种让国有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开发、建设城乡一体化新农村的模式,不仅加快提升了新农村建设水平,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践中也显现出很大的优势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同时人们对精神生活层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则可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文章针对美丽乡村——承德县的农村文化生活现状,就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从而了解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到老百姓缺什么、需要什么,并针对"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任伟方 《宁波通讯》2006,(5):46-47,I0005
这是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春天,这是一个让广大农民群众欢欣鼓舞的季节。3月27日至29日,列入宁波市第四批示范创建村的59位村党支部书记,带着对新农村建设的渴求,带着农民群众的殷切期望,来到江苏苏州、常熟等地,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先进经验,探索寻求新农村建设有效途径,共同描绘新农村建设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村的现代化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而没有新观念就没有新农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可以说,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塑造农民的独立意识、平等意识、主体意识、市场和开放意识、权利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等现代性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9.
王涛 《理论观察》2006,(5):72-7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尽快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法治环境,树立法律的权威,让农民敢于用法律保护自己,使农民能打得起官司,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根本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因而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离不开市场,离不开农村流通。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根本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因而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离不开市场,离不开农村流通.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但投资主体则不完全是农民。政府应作为重要的投资主体如果政府继续沿用传统支农模式,不仅投资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导致新农村建设夭折政府在农村的公共投资项目选择的好不好,不能由政府主管部门和领导说了算,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切身感到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新气象。[编按]  相似文献   

13.
把农民中等收入者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科学监测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环节,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新农村建设为农民中等收入者的培育提供平台、农民中等收入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中等收入者的培育与新农村建设处于同一历史进程中三个方面,阐述了农民中等收入者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内涵,进而分析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关系,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江苏科技信息》2021,(2):34-36
农民科学素养提升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指出,提升我国农民的科学素养,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农民信息素养问题的研究很有必要性,可以为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宁波通讯》2014,(15):4-5
<正>近年来,奉化市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合力打造美丽乡村,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相继荣膺全国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全省农房"两改"先进县(市)等荣誉。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奉化市又连续第三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建设者。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建设新农村要引导农民依靠自己的努力建设自己的家园,鼓励农民办好自己的事情,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笔者有以下四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诸于世为标志,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部署,进入到科学规划和扎实实施的阶段。胡锦涛同志指出,规划和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同时要有效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自主创业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杨玉敬  吴小璐 《北方经济》2007,(8):73-73,77
从目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来看,个别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新村建设,在工作中偏重于新村规划和村庄整治,对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深化改革的任务重视不够。发展的首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的首要任务也应该是解决农民的经济问题.让他们丰衣足食。我们探讨的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也必须从增加农民收入起步。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权利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保护好农民的宪法和法律权利。当前农民权利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深入分析农民权利缺失的原因,寻求农民权利保障的对策,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