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度动荡的外部环境中,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是后疫情时代的热点问题。借助新冠肺炎感染疫情(简称“疫情”)的外生事件,采取双重差分的方法探讨疫情冲击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其他企业相比,疫情前储备财务柔性企业具有更强的资金调用能力。但是,通过不同方式储备财务柔性的企业疫情期间的融资方式存在差异。当采用低杠杆政策和综合政策衡量财务柔性时,与其他企业相比,疫情前储备财务柔性企业疫情期间举债增幅更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财务柔性与举债增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民营企业更显著。当采用超额现金储备财务柔性时,与其他企业相比,疫情前现金储备较多的企业疫情期间举债增幅与其他企业并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现金柔性企业更多选用自有资金为所需项目融资。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现状可以得知,目前我国上市企业最为常见的融资方式是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通过对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进行比对后可以发现,上市企业在外源融资中会更偏好于股权融资。我国上市企业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即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多会选择股权融资方式。本文分析影响企业出现此种现象的因素,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0—2021年中国沪深林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林业上市公司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时会计信息质量对融资约束造成的的影响。结果显示:林业上市公司处于成长期时,会计信息质量与融资约束呈显著负相关;林业上市公司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时,会计信息质量与融资约束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不再显著。根据上述研究结果,针对林业上市公司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鼓励公司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来降低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融资来源对投资规模的影响。通过对农业上市公司投融资特征的分析发现,我国农业企业的外源融资与投资规模正相关,而内源融资与投资规模的关系不显著;通过进一步研究留存收益、股权、债权融资等与投资支出的关系,解释了内源融资与投资规模关系不显著的原因。针对农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现状,政府应逐步完善资本市场、为农业企业提供稳定的外部融资环境,农业上市公司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建立科学的内部积累制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保持一定的财务柔性对于企业而言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我国重点发展农业的区域,其对于财务柔性管理工作的质量会对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梳理了财务柔性对企业价值的相关文献,然后在回顾财务柔性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中国2010~2015年度A股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度量了我国40家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柔性,运用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财务柔性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储备的财务柔性增加会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现代融资理论认为,企业的融资顺序应遵循“啄食“理论(PeckingOrder),即内源融资优先,债权融资次之,股权融资最后。然而,我国上市公司却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与国外成熟市场的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本文在几个传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影响融资偏好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对提高公司经营效益、完善治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现象,这与西方企业在融资偏好上存在着明显不同,可能导致资本结构扭曲。本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面临的环境和特征,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偏向股权融资,剖析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原因和因股权融资偏好引起的不合理融资结构带来的影响,对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融资结构特征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虽然融资结构特征体现出明显的股权融资依赖性,但企业并不具有股权融资偏好。我国农业企业融资行为基本吻合融资啄食理论的"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偏好顺序,融资偏好与融资结构特征之间存在明显的背离现象。  相似文献   

9.
资本结构的顺序偏好理论认为,企业偏好将内部资金作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其次是债务,最后才是新的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融资行为似乎严重背离“融资定律”。具有股权融资的偏好,其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和内部融资。这种过度偏好股权融资,一方面导致负债水平明显不高,没有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和节税作用;另一方面会导致资金使用绩效下降,不利于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影响投资者利益与长期投资的积极性,也会加重资本市场发展的失衡。因此,必须纠正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1、树立资本结构战略管理观念。资本结构战…  相似文献   

10.
风险投资机构作为我国创业公司的重要融资渠道,在被投资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20—2022年在中国创业板IPO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风险投资能否有效降低IPO抑价率。结果表明:风险投资能够吸引高质量的承销商,但无法降低IPO抑价率,也无法降低公司的发行费用;风险投资在调整抑价率和发行费用上“认证失败”,在我国创业板市场未能起到明显的认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近几年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行为上存在较显著的股权融资偏好现象,股权融资成为上市公司资产增长的最主要来源,股权过度集中,忽视债务融资,债务结构中以流动负债为主。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从资本结构的组成、债权结构和权益结构方面入手,设计我国上市公司最佳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2.
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渠道,发行股票是外源融资的一种,在西方发达国家发行股票已成为上市公司进行融资一大忌讳。在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对配股和增发新股表现出强烈的偏好,偏好的原因主要受公司治理结构、融资成本、盈利预期以及财务状况等内在因素的影响,进行适度的负债经营,完善公司的资本结构,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所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创新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具有生命周期的特征。文章选取2012-2017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内,技术创新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与现金股利之间呈现显著负向关系。与此同时,在企业的成长期,技术创新与现金股利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但是在成熟期和衰退期,这种负相关关系不显著。研究从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视角探究技术创新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深化了对现金股利相关理论的认识,研究结果对于公司治理以及政府监管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创业板市场作为国内二板市场,为众多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提供了一个便利的融资平台。由于在该市场上市的公司普遍具有高风险性、高成长性的特征,因此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于投资者而言尤为重要。本文选取2011-2013年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运用PEG指标来估算上市公司股权资本成本,就信息披露质量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控制公司规模、盈利水平、市场投资价值等因素的条件下,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股权资本成本。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2009年10月23日,我国深交所推出创业板,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上市之后,中小企业由于其还处于成长期的早期,经营状况不稳定,必将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因此,理性、全面地认识和评价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其财务风险控制,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平稳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通过运用财务风险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特点,识别并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并进行防范,从而在创业板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融资顺序假设理论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企业融资决策中的资本结构指的是狭义的资本结构,即长期负债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构成比例关系。融资顺序指企业对各种资金来源的选择的偏好和顺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在西方受到企业理财者的重视。然而在我国上市公司却出现了融资顺序理论与公司融资偏好的背离。因而,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业日益成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本文选取2014—2015年我国创业板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相应指标,实证检验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实证结果表明:股权结构与融资结构呈负相关;企业成长性与融资结构呈正相关;管理者持股比例与融资结构呈负相关;盈利能力与融资结构呈负相关。因此通过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多元化发展融资工具等方式转变我国创业板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更加有利于融资结构平衡化。  相似文献   

18.
优序融资理论的观点得到西方资本市场发达国家实践的普遍支持,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反映出股权融资偏好的特征,与优序融资理论的观点相左。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几点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再融资时,国外企业纷纷注重内源融资和把债务融资作为外源融资的首选,而我国上市公司则偏重于股权融资。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进行深层次分析,并指出股权融资偏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为完善公司治理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拆上市作为资产重组的重要方式,成为企业业务集中化的首要选择,2019年允许“A拆A”上市后,我国掀起一股分拆热潮,诸多企业陆续公布分拆预案。本文选取医疗行业第一家“A拆A”上市公司作为案例对象,结合杜邦分析法、事件研究法、因子分析法对分拆动因进行检验。提出结论如下:分拆上市能够为母公司带来积极短期市场效应,但对于财务绩效提升效果微弱;分拆后子公司融资渠道拓宽,融资成本降低,管理层激励方式增多。希望本次案例研究能够为拟分拆上市公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