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为公司金融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两个不同的模型。模型之一是"非理性投资者"模型。这一模型假设管理者是理性的,它研究的是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对公司金融决策的影响;模型之二是"非理性管理者"模型。这一模型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它研究的是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对公司金融决策的影响。文章综述行为公司金融学在理论、实证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并提出一些行为公司金融学需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行为公司金融是行为金融和公司金融的融合,这一概念由Barberis和Thaler(2001)提出,他们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公司管理者决策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建伟 《财会通讯》2010,(5):116-118
随着行为公司财务学研究的逐渐兴起,基于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管理者过度自信视角的股利决策研究正成为现代财务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本文探讨了行为公司财务视角下投资者、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对公司股利决策的影响,以期能对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利润分配现象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行为金融视角下的公司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为金融理论对传统公司理论的代理人激励机制、公司融资决策和公司投资决策 ① 三个方面分析提出了新的思路。有关激励机制和公司融投资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不少 ,但行为金融的出现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考虑这三个问题 :代理人本身的心理偏差很可能会导致设计良好的激励机制失效 ;公司的融资决策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密切相关的 ,即从行为金融角度重提资本结构相关论 ;非理性的投资者导致错误定价 ,还进一步影响到公司的项目投资决策 (资本预算 )  相似文献   

5.
行为金融学目前已逐渐成为金融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它的影响下,公司财务领域内也形成了行为公司财务的研究范式。与经典的公司财务理论相比,行为公司财务引入了行为因素的影响,它认为外部市场的非有效性和内部管理者的非理性影响着公司的财务决策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文章简单总结了行为公司财务的最新研究进展,也就是市场的非有效性和管理者的非理性对公司的融资政策、投资政策、股利政策和并购行为等各方面的影响。针对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非有效性,文章认为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研究中应该引入行为公司财务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才能使得研究前提和结果符合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  相似文献   

6.
李贞 《社会科学动态》2013,(11):105-106
本文首先介绍了心理学和行为金融理论中的过度自信,然后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金融决策各方面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利用和防范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建议,希望能为改善企业金融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行为公司金融是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新兴领域。从管理者行为与股票市场行为构成的四种组合出发,本文对行为公司金融的研究现状做了分类阐述,并就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现实中,公司理财——资本结构、投资决策并不像传统金融学所描述的那样是理性的,而行为金融理论回归到人的本性——有限理性,即人的情绪变化会影响公司管理者一系列投资、融资决策,对公司财富的变化有着必然联系。本文主要通过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比较,用更接近人本性的现实角度解释问题——即投资者情绪的变化对公司资本结构、管理者的投资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现代金融理论都有两个共同的基础假设:管理者、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和资本市场是无摩擦的。这两个理想的假设导致很多经典金融无法解释的资本市场异常现象,如:小公司效应、羊群效应等。从而使得部分金融学者产生了对行为理性和有效市场的质疑,促进了行为金融及行为公司金融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行为金融从投资者非理性角度出发,认为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文章从资本市场的误定价和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入手粗略介绍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对公司并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代金融理论都有两个共同的基础假设:管理者、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和资本市场是无摩擦的。这两个理想的假设导致很多经典金融无法解释的资本市场异常现象,如:小公司效应、羊群效应等。从而使得部分金融学者产生了对行为理性和有效市场的质疑,促进了行为金融及行为公司金融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行为金融从投资者非理性角度出发,认为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文章从资本市场的误定价和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入手粗略介绍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对公司并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3,(18):184-185
在行为金融的影响下,管理者过度自信成为研究公司财务的焦点。本文以相关研究为基础,归纳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成因、对决策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其判断和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不断增多。在公司的决策中管理者的个人特征也发挥着不容忽略的重要影响。现有研究认为,公司的管理者存在着一种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对公司融资决策行为和公司价值有着潜在的影响。本文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角度来描述其与公司融资行为之间的关系。主要围绕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成因、度量方法以及过度自信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等方面,对国内外在此领域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验证在我国现行报告制度下,公司对外报告次数变化导致公司管理当局进行决策的选择行为。由于外部报告产生的资本市场压力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管理人员的决策行为和决策动机,当决策项目产生的会计盈余时与公司未来长期盈余之间存在矛盾,管理者在进行项目决策时,面临外部报告的资本市场压力,内部代理问题和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测相关因素影响,管理者通常选择短期利润最大化的项目而不是选择长期盈余最大项目,从而导致公司管理层的决策短期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本论文的叙述了解个人交易行为的一般原理和影响顾客选择金融机构或金融产品的主要因素;在了解顾客金融交易的决策过程中,同时掌握分析顾客决策过程的方法;本论文也会让读者对行为金融学的内容有所简要了解.  相似文献   

15.
决策中的非理性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为决策的研究表明,虽然在决策时,每个人尽力做到不犯错误,但由于认知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真实决策环境的不完备性和复杂性,使得决策者在判断和选择时会出现系统性偏差,再加上心理因素的影响,使之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即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会出现非理性行为特征,由于公司投融资决策项目往往涉及面广、信息不完备,因此,公司高层管理者所面临决策条件的不确定性更强,这样,他们在决策中更容易被非理性因素所主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7—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利用管理费用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管理者薪酬业绩比作为管理者自利行为的代理变量,研究发现管理者自利行为是内部控制影响费用粘性的中介变量,内部控制通过抑制管理者的自利行为,进而影响费用粘性。上述研究结论对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约管理者自利行为进而减轻费用粘性,提升公司价值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林宝胜  刘伊铭  刘艳杰 《活力》2010,(21):69-69
一、行为金融理论的概念行为金融理论是从人的观点来解释金融学和投资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以及怎样形成的,把投资决策看成是投资者在一种心理上计量风险与收益并进行决策的过程.因此受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影响,是经济行为科学化研究方法的一种价值分析回归。尽管行为金融理论发展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它通过心理和决策行为等因素的引人,已经成功的对证券市场的异常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8.
过度自信是人类最为常见的心理特征之一。本文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指标、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行为和公司价值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评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基于对实际决策行为的调研和文献研究,归纳出公司资本投资决策中管理者经常出现的12种非理性行为,并按资本投资决策的逻辑步骤将其分成3类;然后,针对每一种行为,根据访谈和行为决策理论,提出"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假设;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被检验的38个假设中,有36个假设得到支持;最后,对36个假设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每一种非理性行为产生的具体原因,揭示出行为背后的不确定因素、认知偏差和心理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思维框架,为改进公司资本投资决策方法与防范管理者非理性行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商誉减值是管理者投资低效的典型表现,2019年年初我国上市公司现象级商誉减值浪潮引发了资本市场对管理者溢价并购和商誉减值的持续关注。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以掌趣科技为例,从管理者行为视角出发,结合管理者理性与非理性行为,系统地研究掌趣科技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发现:并购商誉受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羊群行为和代理行为的共同影响,商誉减值既包含经济因素,也包含盈余管理因素;商誉减值的经济后果表现为大股东的财富转移及公司的业绩“大清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