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国公司进入方式规制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战琪 《财经研究》2006,32(9):123-133
跨国公司采取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有两种方式: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在进入方式的选择上,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跨国公司和东道国具有不同的收益和成本,但现有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规制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没有区分这两种进入方式。文章认为,东道国政府在制定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规制政策时,要综合权衡各种进入方式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制定适宜的规制政策,从而在引资过程中获得最大利益。文章还对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规制的实践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政策取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企业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各国的跨国公司都在调整战略以便能占领市场。对外直接投资则是大多数跨国公司选择的进入方式,但是究竞是选择并购还是跨国创建方式进入,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本文阐述了不同跨国市场进入方式的优缺点,并从短期和长期角度对其进行比较,从而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跨国企业跨国并购与新建选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面临两种进入方式的选择:并购进入和新建投资进入。文章在现有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博弈论的视角,通过建立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将不同投资方式收益的影响因素纳入模型中进行定量的比较分析,得出选择最佳进入方式的决策框架,并针对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企业跨国投资进入方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汽车工业从新中国成立一穷二白到如今年产销达700万台,我国汽车工业期间度过了一段沧桑岁月。而当1984年第一辆桑塔纳驶下生产线时,就预示着中国汽车工业将要走一段不同寻常的合资路。中国“入世”后撤除了限制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汽车业的门槛,全球汽车跨国公司悉数进入中国。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跨国巨头,中国汽车工业本土在位者们被置身于危机四伏的战国时代,如何抵御市场入侵,保持自身优势持续发展则是其战略选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东道国文化环境因素在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决策时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对跨国公司的投资区位和投资进入模式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东道国与跨国公司母国间的文化差距越小,跨国公司在当地投资的风险相对越小。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同样必须对东道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周凌霄 《经济前沿》2007,(2):125-128
东道国文化环境因素在跨国公司进行对外投资决策时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对跨国公司的投资区位和投资进入模式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东道国与跨国公司母国间的文化差距越小,跨国公司在当地投资的风险相对越小.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同样必须对东道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Helpman等(2004)的分析框架考察了随着产品异质行业跨国公司目标市场定位的变动,不同细分市场上跨国公司均衡数量调整的变动规律。文章根据理论分析得出的假设为:从低端细分市场到高端细分市场,跨国公司数量调整随着目标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目标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动,以直接投资方式进入的跨国公司数量调整比以出口方式进入的跨国公司数量调整更敏感。文章利用中国汽车市场2009年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了经验检验,经验结果证明理论假设成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入世后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各因素的变化及作用,研究对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东道国文化环境因素在跨国公司进行对外投资决策时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对跨国公司的投资区位和投资进入模式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东道国与跨国公司母国间的文化差距越小,跨国公司在当地投资的风险相对越小.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同样必须对东道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集聚效应”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逐渐由以中小企业为主转向以大型跨国公司为主,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迅速扩大,由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家最大跨国公司已有200多家在我国投资。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阻挡和我国的入世,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将越来越具规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