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表现指标建立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评价.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通道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较大;最后简要分析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经济、社会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估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这一重大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利用模糊风险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风险认知不确定性的分析,采用模糊风险分析方法将项目分解为六个子项目,建立评语模糊数表,测定出项日的风险度.  相似文献   

3.
制约山东半岛城市群成为国家级城市群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及其与外部的经济联系相对较弱,而沿海综合交通走廊发育得不完善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是解决这一关键问题之所在。基于对该工程的简要分析,结合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现状,从点、线、面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指出了跨海通道将完善城市群的城市等级体系和综合交通走廊,从而形成以"三五三"为主体的空间结构网络体系,以此来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和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有效地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来综合评价项目的经济与环境效益,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有利于企业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详细介绍了全成本评估法的目标、流程、效果及意义,并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全成本评估法能够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与经济绩效,对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价有利于环境绩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国家的中、长期规划中已将"海洋"列为发展战略的重点.据悉,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已成立课题进行研究,国家有关部门亦已参与调研.  相似文献   

6.
BOT融资是当前世界各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常用的融资模式。BOT模式无需政府投资,而是由项目建设企业出资建设、运营并管理,在特许期满后将设施移交给政府。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可以尝试采用这一模式,充分吸引国内外资金,参与工程建设,以此来解决我国当前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应用生命周期评估法(LCA)对食品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构建了食品链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层次分析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公路项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将其影响因素归纳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政治问题和公路部门素质等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公路项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物元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模型。通过实证项目中的模糊运用,对公路项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着重对企业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首先从ISO14031环境绩效评估体系入手,阐明企业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接着对J纸业公司进行案例研究,在该公司环境业绩评价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具体设计J纸业公司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还体现出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志。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3,(3):69-70
公路建设应从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来考虑,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本文采用了BP神经网络的算法,通过对公路建设中的经济、环境资源、运营、管理体制与政策等四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对公路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评价进行了研究。通过评价分析,可以正确分析与准确估计其综合影响程度,达到有效评价和决策,确保项目最终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李平 《企业技术开发》2013,(10):104-105,119
近几年,浙江省海宁市依托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为了适应海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海宁市结合市水环境治理,发展和改革局出台了《2012年度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建设计划》,以便协调市区内水环境治理的各项建设工程,最终实现海宁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梁坚 《价值工程》2014,(17):79-80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后评价包括的五项内容: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和技术可持续发展评价,给出了基于模糊组合方法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后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生态经济是现代乃至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随着经济发展由工业时代向环境时代、由经济效率向生态效率的转变,将生态环境因素纳入企业管理决策中显得愈发迫切,在业绩评价中融入生态经济效率概念,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业绩评价的角度对生态经济效率的相关概念、内涵、特点及作用进行了诠释和解读,指出生态经济效率融合了环境业绩与经济业绩,要求企业以较少的生态环境影响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创造长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In recent years, the no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gun to figure prominently in the regional, as well as the national, policy concerns of man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Indicators have typically been used to monitor changes in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variables to show whet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on a sustainable path. In this paper we endogenize individual and composite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within an appropriately specified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ling framework for Scotland. In principle, at least, this represents a very powerful modelling tool that can inform the policy making process by identifying the impact of any exogenous policy change on the key endogenous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It can als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any binding environmental targets on econom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5.
张志伟  杨弘 《价值工程》2011,30(35):11-12
本文以某电站所处区域为例进行分析,按照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复合系统进行分析,探索性研究并建立水能开发对应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用统一的尺度度量发展指标,合理的测度和评价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的发展规划要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资源的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旅游业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为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Nie  Xin  Chen  Qian  Xiao  Ting  Wang  Han 《Quality and Quantity》2019,53(2):813-829
Quality & Quantity -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s have enormous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value, and its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ed to sacrific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求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统一和平衡。研究认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公私合作制(PPP)模式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并以可持续发展的原理为基础,建立了评价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PPP模式的有效性模型。在这个评价模型中,采用专家打分法,考虑政府和私人在PPP模式中的参与程度,对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进行打分,并对得分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以期望值表示专家意见,从而得出项目的可持续性表现得分值,以此确定PPP模式项目的效益值。  相似文献   

19.
张志学 《价值工程》2012,31(34):60-61
原州区坚持把高效节水灌溉作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走出了一条"集中投入、连片建设,综合开发、整体推进,节约高效、持续发展"的水利发展新路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卓 《价值工程》2010,29(21):65-65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意识,依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这不仅仅是个施工项目管理问题,而是一个工程项目部应尽的社会责任;这也不单纯是一个政策问题,更是关乎工程项目部的经济效益、社会信誉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时时刻刻抓安全生产管理,是工程项目部及项目经理的必备课程和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