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和地方债务收入是宽口径"土地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2009-201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这两个因素对于当地房价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后者的影响机制主要是债务支出的资本化。这一结论对于我国的房价调控以及土地财政和地方债务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启示。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修正以GDP为核心指标的晋升考核制度,将地方债务规模和还债能力也纳入考核,在地方债"新规"下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发债规模并规范其支出投向。 相似文献
2.
3.
我国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与成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揭示我国土地财政的量化特征和区域差异的成因。目前我国省际间土地财政强度差别较大,且在2003-2007年间呈现先下降继而小幅上升的变化轨迹。从东中西三大地带看,土地财政强度呈现"东高西低"格局。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支持土地财政动因的"GDP锦标赛说"而拒绝"财政压力说"。正是发展条件不同的各地区围绕GDP增长展开锦标赛,将土地作为招商引资筹码,以及推动城市扩张和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载体,从而导致了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4.
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利用1999-2008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对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分区域看,提高税收分权度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消极作用。其原因并不是税收分权本身对经济增长有消极作用,而是不合理的税收分权制度安排,抵消了分权带来的激励效果。因此,要提高税收分权对经济增长的激励效果,就必须理顺中央与地方间的税权关系,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理顺中央和地方间的事权关系,明晰各级政府的税权范围;理顺税费关系,规范制度外收入渠道,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研究》2016,(4)
文章采用中国30个省市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标,从全国、分地区、分时段和引入金融发展水平虚拟变量等角度,比较分析了土地财政、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支持效应。结果表明,土地财政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东部地区抑制效果最强。金融发展效率对新型城镇化影响强度远大于土地财政,且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效率的影响远强于中部,西部地区土地财政依然是促进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的主要力量。金融发展水平是导致二者对新型城镇化支持效应出现差异的因素之一。为此,文章针对东、中、西部地区采取差异化的融资战略,同时提高金融市场发展效率是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收入的来源及构成入手,结合我国建国以来采用过的财政体制,论述不同财政体制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指出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土地如何逐渐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方如何一步步走上土地财政之路,对土地财政的由来及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地方财政应脱离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另辟蹊径,寻找新的收入来源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人口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分析——基于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人口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对刺激农民消费、扩大内需、推进经济转型,以及保障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普通固定效应回归、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和差分GMM估计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由于农民消费的惯性和消费习惯的存在,纯收入增长率、消费价格指数变化率等对其消费率的贡献不显著,财政支农政策的影响仍然是有争议的,农村居民性别比的降低、家庭规模的缩小以及抚养比减少等人口结构的改变是现阶段中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9.
10.
11.
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对金融发展的干预对金融加速经济发展的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经济转型期,中部地区金融业的低水平稳态发展成为阻碍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而地方政府因发展经济的强烈动机,适当干预金融发展能弥补地方金融自身发展的不足,促进金融发展推动地区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0—2008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基于Malmquis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构建制度替代指标,在控制了基础设施投入、人力资本投入、科技投入三个变量后,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所得的结果仍显示制度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核算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依据的DEA-Tobit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利用1997—2007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框架下研究了中国地方政府的卫生支出效率。首先,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核算了各省份政府卫生支出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受限因变量Tobit模型对效率得分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方政府的卫生支出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而人口密度、居民受教育水平、人均GDP、财政分权和医疗体制改革等社会、经济和政策变量则是造成这种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用化肥施用的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农用化肥施用量不断提高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研究化肥施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为防止化肥滥施、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依据意义重大。文章采用1999~2008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多元回归方法分别对国内东、中、西三大区域化肥施用密度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口规模对化肥施用密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三大区域化肥价格增长率、粮食种植面积比重、化肥产出效率对化肥施用密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三大区域种植产品生产价格、种植业劳动力数量、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化肥施用密度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或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省际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各省区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两次金融危机期间各省区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有所不同:同前期相比,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为正效应,并且正效应明显变大;社会文教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为微弱的负效应;而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与之前相反,分别表现为不显著和显著的正效应。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控制经济建设支出规模,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支出,改善文教支出结构,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1981-2002年间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一直是我国对外借款的重要来源,其所占比例始终维持在40%左右,累计金额已达数百亿美元.这些贷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少见.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派生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修正模型,分别利用1978年以来的国家和省级两层数据,对上述问题作了一个尝试性的评价.我们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990年前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差异.对不同地区的增长贡献也差异较大,表明不同的政策环境与援助性贷款的相互作用结果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