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企业经济》2013,(3):125-128
环城游憩带是一种特殊的城市郊区旅游活动空间,已逐步成为城市及周边居民的休闲之地。本文基于客源市场需求,立足于南昌本地资源,分析了南昌市游客的数量、结构、时空分布,等等。研究发现:南昌环城游憩带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游客旅游满意度一般,并且,从总体上而言,南昌环城游憩带旅游仍处于粗放式开发阶段。为此,文中提出了创新开发休闲旅游产品、调控时空分布、合理发展游客数量、完善游憩系统、提高游客满意度等建议,旨在为南昌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商业游憩区旅游开发的原则与产品体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侯国林  黄震方 《城市问题》2001,(1):18-20,27
公民休假制度的改革使我国居民的闲暇时间得到大幅度增加,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游憩休闲作为使用闲暇时间的方式。尤其是作为主要客源地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其中心商业街区亦成为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商业区的游憩功能越来越突出,成为城市商业区吸引游客的特色和“卖点”。游憩和商业的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了城市的商业游憩区。拥有一定数量的游憩人、游憩景观、游憩设施,并能承担一定游憩活动的区域单元,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游憩区。城市商业游憩区是城市中心最吸引人的地点。它是以城市商业中心区为基础,把多种游憩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3.
基于时空维度的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滨水区因其开阔的水面、开放的空间,成为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休闲游憩的首选场所;同时也因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土地资源,成为众多城市增长和城市更新的首要关注对象,由此产生不同导向的城市滨水开发方式。在回顾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时空维度梳理和归纳了城市滨水区开发模式的五种导向,即交通水道导向、住区品质导向、边缘新城导向、遗产飞地导向与复合开发导向,并重点分析了五种导向的功能内涵和开发空间特点。据此进一步提出城市滨水区开发星座模型,且将各个导向的开发模式空间特征、主导功能和典型形式做了比较性总结,并对城市滨水区的开发提出了具有针对性与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是日前规划界的热点问题。本文在解释游憩空间概念的基础上,从文化,城市化、经济、地理学及景观规划角度研究了城市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理念,并对游憩空间在整合城市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及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阐述。最后,得出了政府是游憩空间规划设计的主体和游憩空间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两方面结论。  相似文献   

5.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发展态势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认为环城游憩带已成为大城市旅游空间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易达和与城市不同的乡村景观,深受城市居民的喜爱.但由于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资金因素制约等,环城游憩带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环城游憩带打造应深刻认识城市居民对环城游憩带的共性需求,高度重视其旅游产品的复合性,精心打造各景区的独特卖点,并根据环城资源、环境有限的特点,科学规划,努力保护好城市周边具有优良生态环境的游憩区域.  相似文献   

6.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是联结人文社会与自然环境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人类福祉。当前,已有学者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基于游客感知视角评估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研究较少。基于此,以南京市秦淮风光带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划分游客感知的景区价值维度,并通过旅行费用法和支付意愿法评估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结果表明:秦淮风光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游客感知价值主要由景区环境、文化遗产和旅游服务3个维度构成,其中景区的整体环境最受游客关注;景区生态文化使用价值高于非使用价值表明景区内游憩资源种类多、旅游开发强度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大;游客感知视角下秦淮风光带生态文化服务评估总价值大于景区实际旅游总收入,说明景区内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还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基于上述发现,从游客感知视角出发,揭示秦淮风光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结构和特点,提出挖掘文化遗产价值、优化旅游休闲空间、促进景区环境建设等景区品质提升相关建议,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文化风光类景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环城游憩带的理论和实践蓬勃开展,环城游憩带是整合城乡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和空间形式,是沟通城乡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对城乡统筹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为此,笔者以环城游憩带理论为依据,结合实际分析环城游憩理念、背景和供需形势,提出构建环城游憩带的设想,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找到新载体。  相似文献   

8.
城市重游者比率是衡量旅游目的地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的重要标志。根据艾克特内芮特科尔(EchtnerRitchie)的城市空间感知形象的评价模型与科扎克(Kozak)重游空间决策模型,实证研究尝试提出新的理论研究框架,重点就空间视角下影响旅游者的重游意向的因素及影响效应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拥有丰富文化节庆活动以及体育文化设施的城市空间是促使游客重游的重要因素;同时城市新开发的满足游客娱乐休闲和深度体验的购物及娱乐场所也是吸引游客重游的重要因素。为塑造城市形象与可持续营销决策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市人工湿地景区开发利用及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角度,从理论上界定了城市人工湿地景区的概念及其休闲游憩价值,归纳了城市人工湿地休闲游憩价值的构成要素及其分类,并构建了休闲游憩价值的指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广州南沙湿地公园为案例,从本地和外地游客对比的角度进行了差异化分析,并运用旅行费用法和意愿价值法对南沙湿地公园的休闲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价,探讨了科学合理并兼顾城市居民幸福感提升的城市人工湿地景区休闲游憩价值研究方法,以期为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休闲游憩业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在界定休闲游憩带概念的基础上,从地理区位、交通区位、环境区位及其旅游资源条件分析入手,对合肥市环城休闲游憩带旅游开发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继红  王成  杨路明 《价值工程》2011,30(4):171-172
旅游业是全球最大的产业和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对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旅游创汇及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信息成为行业重要的战略资源,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旅游信息化提供了重要支持。本文在对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旅游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华 《价值工程》2010,29(29):53-55
本文从性别、年龄、国籍、职位、旅游目的等因素,用描述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上海入境游客在目的地对旅游景观、娱乐类型、旅游商品种类的需求特征。此外,还探讨了欧美入境游客在商务旅行中对休闲观光需求的差异以及入境游客的目的地形象感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需求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1989-2006年统计数据,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对数直线模型,分析了人均收入驱动下的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客流量及出游率的变化,为定量预测城市和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城市·休闲·机动性:基于城市休闲发展的一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休闲的发展表现在城市旅游的快速增长和居民自身的休闲需求的增加。休闲的发展对出行行为有深刻的影响,本文将休闲出行的需求特征归结为弹性、不规律性、高质量和信息四个方面。此外,文章指出休闲的发展对机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机动性的条件也会对休闲行为的选择产生关键影响;休闲和机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对共生现象。最后,从规划研究和政策的角度为我国城市应对休闲和机动性发展提出了一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秦婕 《价值工程》2012,31(17):260-261
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有着深远的含义。虽为新兴行业,旅游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波及覆盖了全球大部分地区。但是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有问题弊端浮现,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匮乏就是其中之一。文章总结了旅游业发展的成绩,并介绍了英语专业人才在旅游业匮乏的现状,结合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对各高职高专以及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给出了一系列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晓瞬 《价值工程》2013,(32):317-319
简述乡村旅游的主要特点及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阻碍,探讨以城乡统筹为发展支撑的乡村旅游在交通体系、功能结构、空间形态和文化景观等四个方面的要求,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洪阳镇观光型旅游产品进行分析,并提出其发展乡村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环境和功能--以武汉市江汉路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游憩商业区(RBD)的涵义与研究现状,分析了武汉市城市RBD的发展特征与功能定位;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作为城市RBD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发展RBD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施娟  李纯  娄聪颖 《价值工程》2010,29(10):237-238
我国旅游业处于转型升级期,旅游产品由传统的观光旅游转为休闲度假,温泉旅游产品适应现代旅游市场消费的特点。研究温泉旅游满意度对发展温泉旅游意义重大。文章以湖南省温泉旅游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分析以及配对样本T检验,了解到游客体验重视程度与满意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游客重视度的6个方面影响满意度的高低。  相似文献   

19.
旅游活动和体育活动二者存在着主观条件相近、客观条件相同、活动内容兼容的关系,旅游是由人们前往既非永久性定居地亦非工作地旅行并在该处逗留所il起的相互关系和现象的总和;而体育旅游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从事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在人们消费方式改变的背景下,旅游市场需求急剧膨胀、旅游主业规模庞大、体育产业兴起,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和优越的人文资源条件为体育旅游的发展定了基础,我国体育旅游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将成为旅游市场的消费热点。  相似文献   

20.
借鉴控规五线,结合滨海区独特的地域性,将城市滨海区游憩空间景观进行了色彩分层,分为蓝、黄、绿、灰、紫五带。以青岛为例,通过色彩分层解析,探讨了城市滨海游憩空间景观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