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非正规就业--一个值得重视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正规就业”概念的提出源于国际劳工组织(ILO)。20世纪7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了一系列对多个国家的就业考察团。在它派往非洲肯尼亚考察团的报告中,ILO首次正式使用了“非正规部门”这个概念,主要用来指那些工作在经济的边缘或外围部分的人所从事的仅能维生的经济活动。1991年的国际劳工大会的报告中是这样定义“非正规部门”的:“从事商品、服务  相似文献   

2.
灵活就业的理论、实践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灵活就业的内涵和主要形式 灵活就业(Flexible Employment),在国际上大多与非全日制就业和非正规部门或非正规经济就业的定义相关。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在2002年撰写的《我国灵活就业问题研究报告》对这个概念做出了如下界定: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  相似文献   

3.
非正规就业及其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宏华  谢健 《经济师》2004,(7):63-64
非正规就业是我国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就业形式 ,也称“候鸟式”就业。这种就业形式在诸如缓解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的压力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就我国非正规就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 ,非正规部门就业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非正规就业破解就业压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今后10~15年间,我国非正规就业将呈现以下趋势: 1.非正规部门将得到巨大的发展,非正规就业比例将迅速上升,成为我国城镇最主要的就业部门。阻碍这一趋势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非正规部门生存环境恶劣,缺乏必要的政策保障、资金信贷渠道、场地设施等;非正规从业者处于“低技能、低收入、高风险”的境地,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法律保护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5.
非正规就业——破解我国就业难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黎旭 《经济师》2003,(12):29-30
当前 ,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我国失业群体的特点 ,文章认为发展“非正规就业”应成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方向 ;为此 ,文章介绍了“非正规就业”的内涵及特点 ,并对“非正规就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国外非正规就业的定义以及对非正规就业测量的研究进行综述,通过介绍非正规就业定义的发展以及非正规就业测量的主要方法,以期让读者对国外非正规就业定义以及测量的发展状况有一个系统了解。  相似文献   

7.
赵文祥 《发展研究》2002,(10):15-16
一、非正规就业的特征 国际劳工组织就业政策公约即第167号建议书指出:“所谓非正规就业,就是指制度化经济结构之外的经济活动”。其含义可以大致理解为:第一,非正规就业不是在国家正规的所有制经济结构(组织)中就业,如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私人所有制、联合所有制和混合所有制等经济组织,而是在这些经济结构之  相似文献   

8.
非正规部门就业:效应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黄乾  原新 《财经研究》2002,28(2):52-58
我国当前和未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非正规门就业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针对非正规部门就业存在的问题,应采取鼓励非正规部门发展等措施促进非正规部门就业。  相似文献   

9.
非正规部门就业:效应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当前和未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非正规部门就业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针对非正规部门就业存在的问题,应采取鼓励非正规部门发展等措施促进非正部门就业。  相似文献   

10.
非正规就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广泛存在,其快速发展对居民家庭收入分配的影响日益凸显。本文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连续追踪的家庭为样本,使用收入转移矩阵和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非正规就业对居民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非正规就业对居民家庭收入向上流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不利于加快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机制分析表明,保障缺失、社会资本不足以及金融支持的乏力是非正规就业影响家庭收入向上流动的原因。异质性分析表明,非正规就业对居民家庭收入流动的负向影响在农村地区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样本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顺应时代要求促进灵活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灵活就业",就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完全按照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工厂制度基础上的就业规则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目前,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灵活就业表现为非正规部门就业.  相似文献   

12.
非正规就业与非正规经济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规就业在应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中成为吸纳城镇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但也因在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收入报酬等方面不固定、不规范、不正规现象与问题,使人们将其直接与非正规经济、非法经济等同。从对非正规就业的理性理解和认识、非正规经济与非法经济、地下经济的内涵差异入手,认为非正规就业可以从广义上等同于非正规经济,但不能简单地认定其为非法经济,应当在实践中正确细分非正规就业的违法违规等"不正规"行为,以利于科学管理、规范引导我国非正规就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农村进入城市暂住户两份调查数据对非正规就业群体和正规就业群体间的就业差异进行了考查。结果显示:与正规就业群体相比,非正规就业群体获得白领的概率下降了15.67个百分点,这些差异中市场结构因素可以解释的部分达到了100.45%。与此同时,如果非正规就业群体与正规就业群体面临着相同的就业结构,非正规就业者从事白领工作的概率会上升8.85%。  相似文献   

14.
非正规就业是我国目前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劳动关系松散而极不稳定;劳动条件差而工资待遇低;非正规就业人员缺乏来自社会的制度性保护;缺少职业培训以及就业服务;多头管理,缺少统一的管理部门;相关规定操作性不强,缺乏专门的法律政策等。针对非正规就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从管理体系、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法规政策等方面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5.
非正规就业:战略与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缓解就业矛盾、降低体制转轨成本的重要战略思路之一是发展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非正规就业的主体部分,对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其社会地位、基本权利等基本的社会保障没有得到应有的落实,本文旨在分析研究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残疾人两大就业方式面临巨大挑战:详细地分析了非正规就业的特点和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指出非正规就业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有效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残疾人非正规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非正规就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常进雄 《财经研究》2003,29(12):55-59
农民市民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在我国,非正规就业是实现农民市民化的主要途径。文章分析了非正规就业成为农民市民化主要途径的原因,探讨了非正规就业在促进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非正规就业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非正规就业:城镇就业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国有企业减员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城镇就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竞争加剧、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将会进一步下降,传统的就业空间相对缩小。面对庞大的劳动力队伍和有限的就业岗位,单纯依靠正规就业来解决就业问题,已很难取得明显成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转变就业思路,另辟蹊径,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努力拓展城镇就业新领域。一、非正规就业领域具有安排就业和发展经济的巨大潜力非正规就业的概念源于国际劳工组织,主要是指城镇中组织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王汝志 《经济师》2013,(11):22-23
非正规就业对加快城市化进程,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圳的非正规就业发展更具代表性。文章采用SPSS数据模型,以非正规就业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对深圳非正规就业部门、非正规就业者的规模、非正规就业对GDP和产业经济发展的关联与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