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城乡牧区消费现状 1.城镇居民、农牧民收入与支出水平 近些年来,随着海西州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也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6年的4041元增长到2001年的6383元,年均增长11,59%;农牧民人均纯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阿克塞县以设施畜牧业和高效特色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为核心,着力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据统计,2011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一万元大关,达到10044元,同比增长12.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全省领先。哈尔腾村的牧民穆哈麦提汗兴致勃勃地说:“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牧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干劲也一年比一年足。”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广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广西各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民增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民增收的主要特点2013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6791元,比上年增加783元,名义增长13.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4%。(一)四大项收入全面增长,工资性收入对纯收入贡献率最大。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712元,比上年增长20.8%,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为59.5%;人均家  相似文献   

4.
《广西经济》2005,(8):40-40
从2004年起.梧州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企业联动、专业村带动、销售队伍拉动、劳务输出驱动和基础设施推动”五大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200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81.5亿元,同比增长9.1%;在国民经济收入中第一产业实现46.68亿元,同比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2292元,比上年增加285元.增长14.2%,增量及增幅均位居全区前列。  相似文献   

5.
资料 信息     
西藏农牧民2004年增收22%2004年前3季度,西藏自治区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035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87元,同比增长22%,是近几年来农牧民同期现金收入增幅较高的年份之一,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还出现了西藏第一个人均收入超万元村。预计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1850元的既定目标。农牧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包括:农牧区特色产业发展较快,农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正镶白旗党委、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围封转移战略,围绕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实现了财政收入、农牧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个提高”。200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658万元,同比增长1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7266万元,同比下降5.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9357万元,同比增长21.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8035万元,同比增长22.7%。财政总收入完成6176万元,同比增长9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034万元,同比增长5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8元,同比增长28.8%;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72元,同比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58元,同比增长17.5%。全旗广大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经营方式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转型。  相似文献   

7.
李兵 《广西经济》2008,(4):46-47
近年来.马山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切实加强对农业工作的领导.加大对农业投入.全县农业生产呈现稳定增收的良好态势.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52元.同比增长13.04%;2007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85元.同比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但因马山县地处大石山区.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加快发展的任务仍相当艰巨。因此.加快马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突破农民增收难的瓶颈.是当前和今后马山县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唐山经济》2005,(2):41-4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则在于如何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遵化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来抓,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收到了显成效。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159元,比1年增长10.7%,创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9.
过去的五年,是乌海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良好开局的五年,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40.7亿元增长到125.5亿元,增长了1.68倍;财政收入由4亿元增长到18.66亿元,增长了3.6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691元增长到10006元,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351元增长到5068元,都增长了一倍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老区建设》2004,(7):36-36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把“三农”摆到重要位置。工作取得了显成效。但由于受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增收难、增收渠道窄、收入不稳定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许多农户的收入徘徊不前甚至下降。从1997年到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年时间总共增长588元,年均增长6.4%。  相似文献   

11.
党建中 《发展》2007,(9):50-51
近年来,临洮县将劳务输转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五年全县平均每年异地输转人数10万人次左右,2006年达到了11.1万人,年平均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左右,2006年达到了2.67亿元,人均劳务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2.
据抽样调查统计,2002年我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086元,比上年增长5.71%,增速提高了8.89个百分点。这是继1999、2000年低速增长和2001年负增长情况下首次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的一年,给人们一个欣喜。那么,为什么2002年农牧民收入能够较快增长,农牧民收入是否已止跌同升,今后农牧民收入增长形势怎样本文对此作初步分析。 一、2002年农牧民收入为什么能够增长5.71%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南江县幅员3383平方公里,农业人口5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8万余人。南江将劳务输出作为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2009年,全县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0.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85亿元,人均劳务增收171元。据调查,南江县农民纯收入中的62%来自于劳务收入。  相似文献   

14.
瑞金县日东乡龙头村和万田乡青坝村是两个自然经济条件相同的山地区村,人均耕地、人平山地和1986年以前的人均纯收入(1986年两个村人平纯收入都是148元)都基本一样。但1987年却产生了很大差别:龙头村1219人,总产值达到434442元,比1986年增长49.9%,纯收入达到330925元,比1986年增长84%,人平纯收入289.9元。收入最高的达到1848元,差不多实现小康生活。而青坝村1011人1987年总收入为206541元,比1986年增长23%,纯收入204417元,比1986年增长35.8%,人平收入只达到201元,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一年之隔,龙头村比青坝村增收126508元。人均增收88.9元。两个村出现了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呼和浩特经济》2005,(4):22-26
一、农牧业发展现状 (一)农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2005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可达50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32%;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例预计可达50%,比2000年增长1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4600元,比2000年增加2062元,年均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预计达到2194元;农民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来自奶业、粮食生产和政策性的收入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我区2005年底乡村人口1260.02万人,占全区人口的52.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989元,列全国17位,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1.8%,为自治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37元的32.7%。农牧民人均收入低,长期处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边缘,作为“三农”问题的核心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德令哈市原有农牧民人口14895人,农场移交后,农牧业人口达24688人.改革开放20多年来,德令哈市农牧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980年至2003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468元增加到2955.48元,平均每年增加108.15元.但近年来,尤其是农场移交后,农牧民收入出现了低速增长的势头,与农牧业发展比较呈现异向变动的现象,农牧民增收形势比较严峻.  相似文献   

18.
董璇 《北方经济》2012,(11):104-105
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11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77元,增量超过千元,实际增长11.4%,农民收入增幅2010年在超过城镇居民的基础上再次超过城镇居民,开始显现城乡区域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的态势。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19.
2005年重庆市农村经济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重庆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共重庆市委二届七次全会的决议,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凋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有效抵御动物疫情和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确保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据初步统计:2005年重庆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9.3元,增加298.9元,同比增长11.9%;农村经济总量1110亿元,增长9.7%;农业增加值463.5亿元,增长4.4%;粮食总产量1168.2万吨,增产23.6万吨,增长2.1%。  相似文献   

20.
抓关键、破难题、谋长远,江西省新干县探路扶贫开发工作新模式,全面打响扶贫开发攻坚战。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新干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061元,增长15.3%,其中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3265元,增长20.2%。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3378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