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平台已成为企业的重要组织结构。平台研究大都集中于平台企业和平台理论, 少有研究将平台与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关联, 制造企业如何利用平台成功实现服务化转型已成为研究界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产品平台、产业/ 协同平台、网络平台进行梳理, 从“制造企业”、“服务”、“转型”3 个方面深入分析不同平台视角下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核心因素之间的差异, 并提出网络平台下的研究展望。研究发现: 传统制造企业依赖技术等制造资源, 专注于产品开发; 在由初级向中级服务阶段转型进程中,制造企业通过产业/协同平台实现资源互补, 聚焦于增值服务的提供; 在向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过程中, 则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多方资源整合, 实现产品与服务的相互嵌入。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对该地区经济增长、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CSSCI数据库,将1999—2022年的505篇关于资源型城市研究的文献作为样本,利用CiteSpace等工具对该领域进行知识图谱分析。通过发文量分析、共现分析、共被引分析、聚类分析等对资源型城市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领域研究人员合作不紧密,多机构合作网络尚未形成;从聚类图谱和关键词突现图谱来看,资源型城市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经济增长、产业转型、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等领域。通过关键词时区图发现,资源型城市的研究逐渐由转型研究转向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研究等。在未来一段时间,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道路选择、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或将成为研究重点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熵及其对策——基于力学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必须转型。文章从力学视角分析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熵,首先指出资源型城市产业系统的开放性,定义了产业转型熵,然后从力学视角分析其推动力、牵引力、支撑力和压力四大影响因素,构建力学模型分析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熵,最后提出应营造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增强政策的指导性与实践性、大力发展中小型企业,为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对资源型城市转型以及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通过采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法,对济宁市文化旅游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旅游景点资源开发不成熟、资源型城市转型专业人才空缺等问题,提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应与资源城市自身优势相结合、转变资源型城市形象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我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资源型产业的升级则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所在。这其中,如何有效调动城市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显得格外重要。本文运用博弈论分析了资源型产业升级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间的投资关系,以及双方升级成本的分摊,并对双方在产业升级中所持态度的经济学含义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受政府投资比例的大小影响,政府投资过多并不一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是资源型城市,凭借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鄂尔多斯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委二届六次全委会提出"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发展战略。自此鄂尔多斯由一个煤炭及相关产业为主的能源型城市向着多元化产业发展,其中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产业格局由资源型产业为主向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7.
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重要发展问题,探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水平,对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辽宁省抚顺市为例,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潜力、基础设施、需求因素等维度选取了10个代表性指标,构建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基于抚顺市2010—2020年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测度其产业转型发展水平。结果发现,煤炭资源枯竭、去产能政策、新冠疫情的影响对抚顺市产业升级产生了阻碍,2010—2020年间抚顺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由0.181 1下降到-1.188 9。总的来看,该市产业转型水平仍处于较低层级。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和发现,提出了促进抚顺市产业转型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产业转型是指通过发展接替产业(包括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摆脱对原来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由原来以资源产业为主向非资源产业为主的转变。经过对资源型产业的收缩、改组、创新,以新的主导产业逐步替代老的资源型主导产业,以保证区域社会经济系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正面临城镇化及产业转型两大重任,将新型城镇化作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视角,构建了该类城市战略性工业产业优选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优化了Weaver-Thomas模型,构建了AHP—Weaver-Thomas资源型城市战略性工业产业优选模型。为验证其稳定性,以太原市为例进行算例分析,选择确定了太原市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大力发展的6个战略性工业产业,模型分析结果与太原市现实情况有较高的吻合度。该模型为资源型城市合理选择战略性工业产业提供了新思路,为推动占我国城市总数近1/5的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铜川为例谈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是一个世界性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陕西省铜川市为例,分析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在资源禀赋、市场主体、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走出困境的一般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沉淀成本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本文应用一个简单的投资模型,从经济性沉淀成本和社会性沉淀成本角度分析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模型分析表明,沉淀成本与信息不完全的结合会在很大程度上扭曲资源配置,导致产业结构刚性,降低经济效率和福利水平。因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政策处方,是补偿经济性沉淀成本和社会性沉淀成本,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以利于资源型城市投资主体的自由退出和发展接续产业。  相似文献   

12.
校地融合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介绍校地融合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优势,以徐州市潘安湖采煤塌陷地治理的实践为例,提出并探索建立校地融合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徐州模式,并从3个方面对该模式进行分析。最后,从合作共赢、搭建平台、智库发力、学科交叉、融入属地资源、持续创新6个方面探索出"可推广、能复制、易成型"的校地融合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为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矛盾突出。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初始阶段,政府应该发挥制度优势,进行资源宏观调控,促使高校和产业界优势互补;而高校应该进行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服务地方,通过建设"政产学研商金"合作平台,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从而实现以高端学术引领经济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加快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发电产业深度融合,是发电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发展理念。电力企业对于DCS系统、SIS系统和MIS系统产生的数据需进行统一的优化和管理,以确保生产管理的正常进行。分析电力企业统一数据平台数据资产管理的研究与应用,探讨电力企业如何有效应用统一数据平台对数据资产进行管理,为促进企业的发展提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互动协调的理论分析,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老工业基地典型城市为例,对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发现: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不高,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存在较强的动态反馈关系;产业集聚度提高和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共同促使耦合协调类型的跃迁;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专业化程度提升的同时,区域创新水平也越高;区域城市间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6.
一、系统创新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协调发展评价指标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是以耗竭性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一条关联度极高的产业链。由于资源的可耗竭性,随着资源的深度开发,资源产业必将呈现阶段性发展的特点;从整个工业化进程来看,资源型产业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最终都会向加工型、技术型、知识型经济转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升级现状分析,借鉴成功案例,归纳总结出产业发展的实施手段和方法,从政府层面、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引领、土地利用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8.
迁安是县级市,唐山地区最大的"钢铁基地",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最早进入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的行列。随着国家宏观调控逐步加强,单纯依靠资源谋求发展的传统模式面临严峻挑战。2007年迁安实施经济调整,确立以"以精品钢铁业为立市产业、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主攻方向、以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的产业体系,在助力迁安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迁安电力局不断优化思路,使服务在助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升华,为迁安实现完美"转身"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9.
分析贵州省能源发展现状和新能源协同发展优势,从能源电力、数据技术、综合服务、产研一体4个方面,通过综合能源利用、微电网、能源互联网和能源大数据等系统的应用,构建了煤炭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及资源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路径,并为如何逐步推进平台建设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资源型企业与城市的协同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型企业而兴,资源型企业带动资源型城市变迁并塑造了城市.中国的资源型城市(特别是无依托资源型)多是资源型国有企业建立起来的,城企关系具有"一城一企、政企合一、企业办社会"这三个特点.由资源型企业塑造出的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缺损、人才主要集中在资源型企业中、城市中多数企业依赖于资源型企业生存、计划经济意识较强且市场观念较淡.资源型企业是带动资源型城市变迁的主要力量,但不是唯一力量,资源型城市中多元化经济主体的培养、外部经济主体的引入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外部力量(如外资、外地企业)的介入、甚至突发事件(比如地震)对资源型城市、企业的产业转型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