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利池的经济效率和反垄断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专利丛林问题入手,分析了专利池的事后效率和事前效率。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美国和欧盟的专利池反垄断规制实践,并就知识产权法和反垄断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我们总结了衡量专利池效率的相关因素,并给出了一个反垄断规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权利滥用与垄断都是违背权利设立目的、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专利权人可能滥用专利权,而只有形成市场支配地位的主体,其滥用专利权行为才有可能形成垄断。虽然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将专利权滥用划归到了反垄断法规制范围,但事实上可以选择的对专利权滥用进行规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运用私法的专利法和作为公法的垄断法。专利权人行使权利超过私法容忍的限度,危害了反垄断法所保护的正常的竞争秩序时,就适用反垄断法;反之,则应适用以专利法为主的私法规范。  相似文献   

3.
“数据池”是共享个人信息的重要形式,对于“数据池”个人信息是否需要反垄断法保护,目前的观点还未统一。虽然难以用传统价格理论分析“数据池”个人信息的反垄断法属性,但很多时候个人信息本身就是服务的对价,通过“数据—质量—价格”的逻辑链条,“数据池”个人信息能够纳入反垄断法的附属保护范围。在数字时代,“数据池”个人信息可以构成一项独立的消费者福利,个人信息保护与价格同等重要,附属保护与独立保护并重。“数据池”自动共享数据构成剥削性滥用,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数字企业合并形成“数据池”属于排他性滥用的反竞争行为。“数据池”聚合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合谋应被视为新型垄断行为,但仍未超出《反垄断法》规定的三种垄断行为,是新型的经营者集中、垄断协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划定知识产权滥用的边界,分析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的内在关系;指出反垄断法应该规制的滥用知识产权行为主要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在许可协议中限制竞争;认为我国建立与知识产权滥用有关的反垄断法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企业/专利池管理企业/标准必要专利被许可企业的博弈决策模型,在专利池管理企业"多对多"许可模式下,研究标准必要专利禁止专利池外单独许可对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企业及标准必要专利被许可企业研发动机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专利池管理企业有动机禁止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企业在专利池外单独许可;禁止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企业在专利池外单独许可会降低现有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企业的研发动机;禁止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企业在专利池外单独许可会提高专利许可费;专利池管理企业有动机阻止标准必要专利被许可企业研发专利进入专利池,并维持高额专利许可费.本文最后提出针对反垄断立法和执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审理荷兰飞利浦公司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上诉案件来详细分析美国百年来对于专利池中权利滥用的立法界定和司法实践,尤其是理性原则代替本身违法原则的审判理念,呼吁我国《反垄断法》应该尽快补充专利池规制内容;尤其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为我国产业界应对跨国公司专利池战略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今,标准必要专利越来越多,而FRAND原则在标准必要专利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早期对标准必要专利权人的法律规制中,主要是将FRAND原则作为一项自愿的商业原则,并没有赋予FRAND原则反垄断法意义上的地位。但是在反垄断执法中,FRAND原则确实可作为某些垄断行为的认定依据甚至违背FRAND原则会直接违背反垄断法。因此,近几年的反垄断立法开始逐渐重视FRAND原则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其反垄断法意义上的地位,但这些法律规定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本文在探讨FRAND原则在反垄断规制中的作用后,结合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之处,探讨相应的完善方式,力图为我国日后的执法及司法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专利法》保护专利权人的垄断权与反垄断法的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制度应保持平衡。鉴于专利垄断的特殊性,对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管制应相对宽松,反垄断法的规则应当灵活。  相似文献   

9.
日前,电信三大运营商与腾讯的"微信收费之争"掀起了网络经济的垄断浪潮。在网络经济的时代下,瓶颈垄断经济越来越多,我国《反垄断法》应该对这种瓶颈垄断行为作出相应的规定,规范优势企业的市场行为。将以微信收费的争端为线索,引出瓶颈垄断的概念,浅析我国垄断法对瓶颈垄断的规制,突出瓶颈垄断行为应受规制的必要性,并提出瓶颈垄断反垄断法规制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表现为超高定价、强制交易、搭售等。尽管在一般竞争领域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也应受到规制,但是公用企业为社会生产、人民日常生活提供基础性支持,其特殊的经营领域更凸显了这种规制的重要性。世界各国都通过立法规制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发展。我国的《反垄断法》在借鉴各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作出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比较全面周详。  相似文献   

11.
特许经营是当前国际流行的一种商业经营模式,作为特许人和受许人之间的商业安排,特许经营中存在许多垄断行为。但由于这些垄断行为具有促进品牌间竞争和抑制品牌内竞争的双重属性而需要在对《反垄断法》调整中给以区别对待。在对特许经营中垄断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立法机制,结合中国《反垄断法》的现行规定,对特许经营中的限制竞争行为进行反垄断规制与豁免的研究,以此来完善我国立法对特许经营规制的不足,从而保证和促进特许经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是反垄断法规制的重要内容,论文以"微软黑屏案"为切入点,探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基本理论,进而论述我国反垄断法对滥用市场地位行为的规制,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垄断行为刑事责任体系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学界对于垄断行为刑事责任的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分析垄断行为刑法规制的必然性,结合《反垄断法(草案)》相关条款的规定,剖析了我国垄断行为刑事责任体系的立法缺陷,进而提出若干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反垄断不反垄断结构,只反垄断行为”的观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不足,容易引发误解,进而在反垄断立法和实践中造成不良影响,这在我国《反垄断法(送审稿)》中已经有所体现。反垄断是规制垄断结构的一种安排。反垄断的目的不在于惩罚和压制某些企业,而在于规范和引导所有企业。通过限制垄断结构的垄断行为,反垄断促进了垄断结构和其他企业的效率型行为。  相似文献   

15.
规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是反垄断法的基本实体制度之一。2007年8月30日全国人大通过并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三章对相关问题的规定基本上是合适的,但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作为纵向垄断协议,汽车分销协议既是反垄断法的重点规制类型之一,又是处于降低交易成本和削弱竞争矛盾之中的经济学命题。我国汽车分销市场的发展受制于《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建立的汽车品牌销售制度,具有鲜明的、多层次的反竞争经济效果。《反垄断法》的出台实施使得《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导向下的诸多行为具备了违法性特征。汽车分销协议的反垄断规制应当在借鉴欧美规制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纵向垄断规制,塑造多元市场主体,确立竞争政策的优先地位,促进消费者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保险行业的反垄断案例入手,针对保险行业当前存在和将来可能出现的垄断行为,提出了保险行业反垄断行为的主要举措:立足当前,清理现有的行业自律公约,废止或删除不符合《反垄断法》规定的条款或内容,预防与制止达成或施行垄断协议的垄断行为;放眼未来,预防与制止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政机关和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转变观念,突破传统局限,行业自律由价格自律向规范经营行为转变,由固定价格、固定销售渠道、划分销售市场、联合抵制进入、限制发展速度等涉嫌违背《反垄断法》的自律行为,向行业规范或行业标准的方向转变,实现行业自律质的飞跃;深入研究,探讨反垄断法律法规的适应性,促进立法工作不断完善,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维护消费者和行业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自然垄断行业中往往掺杂行政垄断,《反垄断法》对自然垄断一般给予豁免,但是对行政垄断却予以限制。因此,界定自然垄断行业的行政垄断相当重要。不当的进入规制和价格规制是自然垄断行业中行政垄断的主要原因;行政垄断造成较高的所有制结构与市场结构,造成实际利润向职工收入的转移及巨大的效率损失,相关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模式是反垄断法规制方式的理论依据。西方国家的垄断基本上是市场垄断,其反垄断法的规制方式有一个从“结构主义”到“行为主义”转变的过程。目前,我国的垄断主要是行政垄断,反垄断法的规制方式宜采取“结构主义”并侧重于打破行政性市场壁垒。但从长远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反垄断法的规制方式也会从“结构主义”向“行为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制度与反垄断法息息相关。知识产权制度被随意使用,如果妨碍公平竞争,就会被认为违反了反垄断法。从"苹果"与"三星"知识产权战看出各国反垄断法对于滥用知识产权行为进行规制的具体法律规定是不同的,同时对于我国构建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制度也是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