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     
13000公里我国高铁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我国高铁连上三级台阶,2004年,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时速200至250公里动车组技术平台和制造体系。2008年,自主研制时速350公里动车组。201 0年,研制出时速380公里新一代高速列车。截至201 2年1 2月底,我国时速达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里程已接近1 3000公里。运营里程、运行时速、在建规模、发展速度,均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2.
12月22日10时5分,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靖宣布,我国首列国产化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CRH2-300)竣工下线。这是我国铁路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取得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铁路客运装备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主研制时速300公里动车组的国家。 据介绍,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平台的基础上,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高的动车组列车之一。 相对于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时速300公里动车组的动力更加充沛,列车的气密性、运行的平稳性、空气动力学性能等要求更高,技术难度也更为复杂。列车突出体现了"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瑞德 《沪港经济》2007,(6):62-62
汽车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从卡尔·本茨造出的时速为18公里的第一辆三轮汽车,到现在100公里加速度只需3秒多一点的超级跑车,这100年间,汽车的发展速度是如此惊人。  相似文献   

4.
前沿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已安全行驶48万公里。日前,谷歌宣布其公司的十余辆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电脑的控制下安全行驶了30万英里(约48万公里)。谷歌研发的无人汽车采用智能软件和感应设备,包括摄像机,雷达感应器和激光设备等。汽车能够360度全方位感应,车顶的雷达感应器能够扫描半径200英尺(约70米)范围内环境,车后的感应器能评估汽车所在位置,车载电脑通过摄像头能"看懂"交通灯识别人行道和障碍物等。目前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仍然需要两名乘客坐在前排,因为谷歌无人汽车还无法完全应对临时修路信号、积雪路面等道路状况。而车上的两名乘客则随时准备以手动控制汽车来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不过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开发团队表示以现在无人驾驶汽车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驾驶一辆时速超过1600公里的汽车,会是什么感觉?酷毙了,还是你根本就难以想象?10月26日刚刚开通的沪杭高铁在试运行中曾跑出了416.6公里的时速,  相似文献   

6.
前沿     
让汽车"飞"在空中Transformation allows cars to stay aloft随着车辆和人口的增多,城市道路拥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美国已经正式发售一种会飞的汽车。这款车能在30秒内完成从汽车到飞机的变形。汽车模式,可以达到时速145公里,飞行模式,可以达到185公里的时速。加满一次无铅汽油可以续航805公里。双翼折叠后,可以在普通车库  相似文献   

7.
应雄 《浙江经济》2010,(11):17-19
“从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开发时速350公里、38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从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运营,到京沪高铁即将开通,中国迅疾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  相似文献   

8.
近日,我国首列国产化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CRH2-300)在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竣工下线.这标志着中国铁路客运装备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也由此成为继日、法、德之后世界上第四个能够自主研制时速300公里动车组的国家.动车组下线后,将迅速转入批量生产,预计2008年3月份首批交付,于奥运会前夕在京津城际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9.
4月24日,京津城际铁路动车组正在进行试验的设计时速300 公里国产动车组创造了近370 公里时速的新纪录。据专业人士介绍,国产动车组能够安全平稳达到这一高速,说明国产化高速动车组能够胜任京津城际铁路的运输重任。对京津两地百姓来说,通过高速铁路实现北京到天津半小时就可到达的愿望已经指日可待。据了解,创造纪录的高速动车组编号为CRH2-061C,它是去年年底在中国南车集团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公司下线的我国自主研制的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据组织试验的专业人士介绍,动车组在以接近时速370公里的高速运行时仍然比较平稳,在车内既听不到普通铁路的"咣啷、咣啷"声音,也没有很强的晃动或不适之感,试验过程平稳迅捷,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列车正在以如此的高速运行。( 新华网)  相似文献   

10.
广佛地铁     
《中国西部》2008,(1):13-13
2007年12月6日,在广东省佛山市魁奇路站点地下20米深处,广佛轨道交通工程首台盾构机“粤龙一号”开机开发向北掘进,标志着中国首条城际地铁广佛地铁正式开挖,并预计到2010年10月30日接通广州地铁西朗站,2012年全线贯通。按照规划设计,广佛地铁发车时间最短间隔仅2分钟,设计时速80公里,运行时速为36公里,全程大约需要49分钟。  相似文献   

11.
驾驶一辆时速超过1600公里的汽车,会是什么感觉?酷毙了,还是你根本就难以想象? 10月26日刚刚开通的沪杭高铁在试运行中曾跑出了416.6公里的时速,已经是世界运营铁路最高速度.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新知     
设计师成功研发飞行汽车最高时速达200公里 受到法国作家凡尔纳天马行空的科幻小说启发,斯洛伐克设计师兼工程师克雷恩自1990年代初期就研发习行机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区建设》2005,(1):65-65
2005年,中国铁路将实行第六次大提速,届时旅客列车的运行速度将由现在的时速60公里增至200公里。为保证客运列车速度的提升,铁道部对现有的货物列车运行状况进行改造,满足从现在时速40公里提升到时速80公里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14.
10月7日,设计时速350公里的哈大高铁全线试运行。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到辽宁省大连市,全程921公咀只需3.5小时。东三省开始进入“高铁时代”。《哈尔滨日报》甚至激动地说:哈尔滨已沉浸在百年复兴的梦想和期待之中。  相似文献   

15.
会飞的车     
《中国西部》2008,(1):11-11
专家已设计出全球第一款实用飞行车,为上班族解脱塞车之苦。这款“个人陆空车”(PAL—V)虽然外型怪异,但它的时速可在5秒内从零加速至60公里,行驶于地面时最高时速可达125公里,转弯时就像摩托车过弯道一样,车身可自动倾斜。此外车顶与车后方隐藏着可折迭水平旋翼、推进器与尾翼,让车子可以升起而飞行,时速可高达120公里。这款飞行车采用白转旋翼机的设计,机顶装设水平旋翼,让车体可凌空飞起,尾端的推进器则可提供前进推力。在塞车路段,汽车可以在车阵中变成飞行器,飞到空中1000多米处,让驾驶人摆脱塞车恶梦。  相似文献   

16.
资讯·世界     
《走向世界》2014,(36):15-15
英国将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可感应周围障碍物 据悉,英国将于2015年1月开始允许无人驾驶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不过,英国监管部门要求上路的无人驾驶汽车必须有人监控,并且可以随时切换到人工驾驶模式。无人驾驶汽车都配备GPS进行导航,另外还配备摄像头和传感器,使车辆感知周围的物体和其他行驶车辆,使其能够应对障碍。  相似文献   

17.
今年夏天,在日本北海道的洞爷湖,展示了一种电动汽车。这种跑车设计输出马力为140,时速为200公里。目前,此类跑车正在研制中。这是日本有关方面在八国峰会期间展示的日本高科技节能产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首辆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一号”在沪诞生祖国大陆首辆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轿车“超越一号”,8月7日在上海同济大学校园接受科技部的验收。与众不同的是,这辆貌不惊人的轿车安装的是祖国大陆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动力平台,可在各种汽车身上通用,标志着祖国大陆燃料汽车发展的里程碑。“超越一号”的方向盘、仪表盘等设备,从样式到操作,都与传统汽车极其相似。而它的空调、转向助力、制动助力三大辅助系统,却全部采用电力驱动。如果把这套电助力系统搬到传统汽车上,每公里可节省汽油0.5~0.7升。“超越一号最高时速每小时110公里,可连续行驶210公里…  相似文献   

19.
据悉,我国2005年将开工建设时速在3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批准开工建设的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新线建设项目有武汉至广州、郑州至西安、北京至天津、合肥至南京、合肥至武汉、温州至福州等铁路,累计达3000公里。其中,武汉至广州、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时速在300公里以上。  相似文献   

20.
天下事     
《发展》2013,(8):56
中国首列可公交化运营时速160公里城际动车组下线7月3日,我国首列可公交化运营、时速160公里CRH6F型城际动车组在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竣工下线,该动车组是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构建1小时经济圈而研制的新型快捷轨道交通工具。时速160公里城际动车组是我国首个城际动车组技术平台CINOVA的第二个系列产品,该产品是结合国内城际铁路需求,充分比较国内外技术标准,综合高速动车组和城轨地铁的特点而开发的,具有载客量大、快起快停、快速乘降、频繁起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