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国际经济合作2002年第12期跨国公司在当地的采购活动及由此形成的后向联系,对于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及其他经济发展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跨国公司战略重组与采购策略的变化,意味着要对现有的供应链联系作出较大的调整。能否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参与进来,如何促进跨国公司增加在中国的采购,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采购策略的变化趋势1.外部获取投入品的趋势日益明显跨国公司对于中间投入品来源,可采取内部生产与外部获取的方式。90年代以来,随着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市场日益融合,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  相似文献   

2.
市场竞争、东道国引资政策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一个两阶段古诺竞争模型基础上,本文研究了东道国引资政策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技术转移取决于东道国市场竞争程度、本地企业的模仿能力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成本。在东道国企业模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跨国公司低技术的直接投资将损害东道国企业,从而降低东道国的国民福利水平;文章同时研究了市场竞争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东道国来说,维持一个适度有序竞争的国内市场,同时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进行有选择地甄别与吸收,比单纯的竞争战略更有利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  相似文献   

3.
沈洊 《现代财经》2004,24(10):50-53
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的变化,是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理论中抽离出的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的理论基础。跨国公司的直接目标是全球市场中的份额,追求全球利益最大化。其跨国投资规模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程度.受到投资国全球化利益的政府政策导向和东道国政府利用全球资源发展本国经济的政策导向的双重影响。我国作为发展中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的技术战略的适当回应有利于调整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4.
一些国家和地区吸收跨国公司投资的经验王学真(山东工程学院)在当代世界经济中,跨国公司及其对外直接投资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自己全球经营战略发展的需要,跨国公司通过自己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投资布点,将自己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与东道国当地的区位优...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为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和技术领先地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R&D投资,这为东道国通过产业关联获取跨国公司技术资源以提高本国产业技术水平创造了机会。从前向关联模式角度入手,研究了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本土企业通过R&D投资建立产业关联的动因、关联溢出效应及技术溢出路径,揭示了跨国公司R&D投资与东道国企业建立前向关联的内在机理,可为我国政府有效利用跨国公司R&D投资提升本土企业技术水平提供相应的管理启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政治经济学(IPE)研究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之关系的传统范式主要有三种:自由主义、新帝国主义和新重商主义.20世纪80-90年代后全球跨国公司及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表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之间合作多于对抗,新的经济社会学范式(社会嵌入)可用来解释合作、互惠和竞争同时并存的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之关系(TGRs).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大学R&D合作中的技术溢出对于促进东道国大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提升东道国大学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东道国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大学R&D合作中技术溢出的形式、渠道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指出了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的对外技术转移近年来成为我国实施经济活动和企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该文通过回顾跨国公司行为理论的发展脉络,结合模型分析提出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所实现的技术转移程度与东道国自身的技术能力、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尤其是根据这种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的成本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先进与否主要在于其适应性,即考虑成本产出的技术进入意愿。所以,基于成本考虑的国际生产合作是我国今后进行有效技术转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经济》2002,(5)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关系日趋复杂化 东道国政府目标与跨国公司利益之间冲突是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东道国政府总是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为己行,而跨国公司则力求提高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因而跨国公司的需求和战略与东道国政府的发展目标间必然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冲突。不过,东道国和跨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作为经济单元的企业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获取利益的要求,促进了投资母国和东道国经济的发展.1998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对外投资、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走出去"战略实施几年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与经济发展——兼论中国的跨国公司战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以跨国公司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逻辑关系为论述的主线 ,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各国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认为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 ,必须进一步引进跨国公司投资 ,同时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 ,更好地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我国引进跨国公司投资战略和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战略。  相似文献   

12.
曹爽 《时代经贸》2007,5(1X):3-4
近几年我国的跨国公司发展迅速,跨国企业如何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跨国公司带有许多来自母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色彩,那么很容易受到东道国的排斥、猜疑与限制,这样会制约跨国企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实现从中国企业到“东道国企业”的转变,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才能使我国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的发展立于不敢之地。本文就针对本土化经营战略的一些具体措施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跨国零售企业在华竞争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企业资源、核心能力、东道国环境三类。企业资源包括资金资源、国际化经验、声誉资源、与供应商的关系资源、文化类资源;核心能力元素包括供应链管理、组织管理、零售理念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东道国环境主要涉及当地消费环境和竞争环境。这些因素对跨国零售企业在华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混合战略的实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跨国技术合作创新成为各国实现技术突破与引领的战略选择。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二次指派程序模型,以33023项专利为基础,探讨2006—2018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结构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从技术发展萌芽期到成长期,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的国家数呈快速增长态势,但整体合作网络还不够完整和规范。美国是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的集线器和枢纽,以美国、德国为首的传统科技强国在网络中占据绝对中心地位,网络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块模型结果表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模式以核心国为中心,由核心国和强半边缘国主导。技术邻近性、社会邻近性、政策强度是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演化的主要驱动力,正向影响跨国技术合作关系演化。地理距离与制度距离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中的作用随时间推移变得不显著。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驱动因素存在发展阶段、区域以及不同政策强度组合的“三维”异质性特征。各国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合作,高度重视相关法规政策设计与实施,以实现国际技术合作创新与突破,推动全球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转型。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创造性资产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缺乏垄断优势的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对发达国家进行逆向投资?这在现有的跨国公司理论中很难得到合理的解释。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是以寻求创造性资产为特定目标的战略性投资。在动态的全球竞争条件下,以寻求创造性资产为目标的海外投资并不以垄断优势为前提条件,具有局部竞争优势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逆向投资,采取在发达国家当地建厂、设立技术监听站和跨国并购等形式,寻求并获得未来竞争的关键性资源——创造性资产,并通过全球化来利用这些资产构建新型的资源和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16.
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研究机构“走出去”的演变历程、特征、动因、进入模式、组织结构及成效等内容。研究发现,中国研究机构“走出去”经历了“萌芽→起步→调整→加快”4个发展阶段,呈现出投资规模增长迅速、投资主体多元、领域日益拓展、形式丰富多样、转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主要特征。拓展国际市场,追踪、获取技术前沿,培育国内研发人才,规避母国和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差异风险是中国研究机构“走出去”的主要动因。跨国公司结合自身实力,普遍采取并购、绿地投资、共建研发联盟等模式进入东道国,且呈现出综合研发网络等多元化组织结构类型。最后,结合当前中国研究机构“走出去”面临的困境,从模式转型、组织战略变革、新兴经济体间合作、政策整合与集成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2008—2018年中国制造业13个子行业1853家企业微观数据为基础,构建Translog模型,分析开放型技术双元及其不同技术组合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GVC)攀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企业有效平衡与吸收开放型技术双元形成的协同效应,能够降低进口竞争引致的要素替代成本,促进中国制造业GVC攀升向高技术探索与开发组合的内生驱动转化。技术开发成为中国制造业GVC攀升的充要条件,技术探索为充分不必要条件。在竞争效应和协同效应双重作用下,内资企业高技术开发组合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主要驱动力,受技术门槛和技术控制约束,技术探索只有在内资企业具有足够开发能力时才能对价值链攀升产生显著影响。异质性双元组合催生形成中国制造业GVC攀升的多元化路径。劳动密集型行业依赖进口竞争攀升的低技术双元特征;资本密集型行业较高的外资吸收效率对母国开发与跨国开发技术组合吸收更具适应性,呈现出显著的市场竞争攀升特征;技术密集型行业积极的母国探索倾向与较高的技术开发能力形成技术协同攀升特征。  相似文献   

18.
生延超 《经济经纬》2006,(4):112-115
我国民营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竞争能力差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以培育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有很多,它是由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和企业自身能力来决定的,正是立足于此,作者采用层次分析法来量化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出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必须采取技术联盟这种合作型技术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9.
奥地利国际科教合作传统上一直以欧盟及西巳尔干国家为主,但近年来国际经济科技形势的变化迫使奥地利对其国际科技合作战略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将与非欧盟国家的合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奥地利实现其国际科技合作的五大目标是:卓越目标、市场目标、资源优化目标、应对全球挑战目标和科技外交目标。为此,奥地利对合作国别进行了深入分析:确立了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4个非欧盟国家为其国际科教合作非常重要的国家,其中,中国为最需要加强合作的国家;确定了韩国、巴西、南非、以色列、加拿大、日本、土耳其、新加坡等非欧盟国家为其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国家,其中,韩国为需要加强合作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Ethnic Networks in FDI and 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thnic Chinese entrepreneurs are known for their active business networking practices, particularly in Southeast Asia. This paper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ethnic Chinese networks in promot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We further evaluate whether the effectiveness of networking activities are affected by the level of 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source and the host countries. Using a standard gravity model, we find that ethnic Chinese networks are significant in facilitating cross‐border investment between countries. The strength of ethnic Chinese networks between country pairs, approximated by the product of the numbers of ethnic Chinese in both countrie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umulative amount of their reciprocal FDI. More importantly, this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is not limited to countries in Southeast Asia, but is applicable to other country pairs included in the study as well,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investment is originated from industrial countries or developing economies. Finally, the analysis finds no evidence that ethnic networks are only effective in countries where economic and legal institutions are under‐developed. Ethnic Chinese networks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FDI to countries with a relatively higher bureaucratic quality, much more so than to countries with a lower bureaucratic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