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奢侈品牌越来越重视把文化的元素融入品牌内涵,旗舰店里不惜血本打造"非商业空间",是为了给顾客留出更大的"文化体验空间"。奢侈品分析师Jacques-Franck Dossin认为:"这是奢侈品零售方式演变的最新阶段。15年前,奢侈品牌从百货公司等多品牌模式的第三方零售店中撤出,转移到自己的专卖店文化。随后,它们开始为旗舰店打造吸引眼球的建筑。如今,它们正着眼于为购物体验增加新元素,最大化地增加品牌内涵。"而一个伦敦的咨询机构曾预测说:"渴望体验"是奢侈品消费者愿意忠于一个品牌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招商作为企业快速建设网络、快速回笼资金、快速启动市场的一个营销策略,已从保健品行业快速普及到食品、饮料、酒类、家电等众多行业,但伴随众多招商会议的泛滥与不诚信行为的发生,更多代理商已日趋理性,选择品牌、产品不再是短期的—个生意行为,而成为长期的一个事业行为,政策利润不再是招商的唯一利器,必须是美好行业前景、极具实力品牌、差异化概念化产品和拥有足够利润空间的综合考验!  相似文献   

3.
正到底是一种什么逻辑,让战略、品牌边缘化甚至虚无化,而产品几乎成了一切呢?这是一个大逆转。四五年前,如果一个企业只是在谈如何做产品,而不关心如何制定战略,打造品牌,就会被看作是一家胸无大志的企业,企业的领导人一定会被认为是一个小打小闹修修补补的小业主。而在今天,谈论战略已显得滑稽不堪。乔布斯在苹果大会上拿着一款新产品演讲的"范儿",开启了一个"拿产品放话"时尚。那些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而大谈战略的人成了"反面角色"。那些曾经拥有强大品牌但不再拿得出像样的产品的公司,很快就被市场和消费者抛弃和遗忘,比如诺基亚;而一个看上去既无战略又无品牌的公司可以  相似文献   

4.
正就在7月份一个月内,北京三个地块的竞争备受瞩目,不仅在于地块本身的价值稀缺性,更在于竞得三块地的三家房企。从万柳地块到大兴庞各庄地块再到朝阳区霞光里地块,透过高价拿地的背后均能发现一个规律和趋势,大部分央企和大型品牌民企选择了"打酱油",本来不是"屌丝"反而表现出"屌丝"一样的观望行为,而真正的"屌丝"房企反倒是不再犹疑观望,积极抢地,为"屌丝"的拿地命运打了个翻身仗。从中赫到河北众美再到和裕地产,与众多央企乃至大品牌民企实在属于地产界的弱势群体,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皆因某个项目或某个地块而一举出名,而公司本身并不为人所熟知。  相似文献   

5.
拜读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我感慨万千,陷入深深的思索中……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新经济概念的产生给竞争带来新的理念。新的竞争可以不再鲜血淋淋,但依然刀光剑影、残酷凶险。伴随市场的发展,新竞争也不再是简单的价格和资源的竞争,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创造力和人性化的研发系统,是由产品走向品牌,由品牌走向文化,而产品、品牌和文化的成败,则决定着企业经营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星河 《中国广告》2002,(12):100-100
什么是强势定位?我们理解的定位,是品牌对于消费者心理需求空间的有效占有。而强势定位,就是在消费者有限的心理空间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正是由于人的心理空间的有限性,这一重要位置就意味着市场的重要份额。强势定位不等于"第一"定位,也不等于领导者战略,因为"第一"的位置,"领导者"的座次,都属于市场的稀有品种,要达到这一层次,既需要企业与品牌的实力、决心,也需要可遇不可求的市场机会,正因为这样,很多企业就会感到它们是不可企及的。而强势定位则是市场一定阶段时,品牌抢占市场有利位置的一种努力,是任何一个品牌都可以尝试的营销与广告策略。事实上,国内很多品牌正是由于对强势定位的认识不清,虽然较早进入某一领域,并在技术上有领先优势,却在机遇的把握上患得患失,以至错失占位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7.
"品牌植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品牌露出;第二个层次是情节植入;第三是品牌精神植入,也是我最想干的",联想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CMO魏江雷总结道。2013年4月28日,位于五道口的搜狐网络大厦,人山人海,热情高涨的男生女生们将所有安全警戒线外的空间全部挤满,而这股人潮漩涡的中心,是因出演《吸  相似文献   

8.
杨银军 《品牌》2005,(12):61-61
<正> 品牌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经济实力和地位的象征。一个县域经济的发展靠的是企业,一个企业的实力靠的是品牌的生命力。而一个品牌要从鲜为人知到家喻户晓,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品牌的"三品合一"。所谓"三品"就是企业的产品、厂品和人品。唯思可达品牌这匹饮料行业崛起的黑马,在短短的几年  相似文献   

9.
正营销者说好的品牌营销在于抛砖引玉,将无限的群众的智慧"发光发亮",激发出适合品牌的创意内容。创新一直是可口可乐的DNA,可口可乐百年品牌"保鲜"的秘诀,就是"产品+营销+包装"三个方面的创新:首先,产品方面,可口可乐一直不断在市场上推出创新的饮料品类;营销上,可口可乐从创始之初就一直不断推陈出新;至于包装,可口可乐这么多年的包装创新史,已是一部设计教材的经典案例。过去一年中,可口可乐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公司不再是对消费者进行单向沟通,而是与之双向互动。这也是2013年夏天可口可乐昵称瓶营销的动力所在。我们将产品标签中一半的空间让位给消费者,直接用消费者自己的语言和消费者沟通,这对可口可乐品牌来说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尝试。我们从可口可乐其它市场的成功经验中观察到,产品标签是一个与消费者建立直接沟通的重要媒介。更换产品标签,赋予它社交的功能,激发消费  相似文献   

10.
陈怡 《上海商业》2007,(3):58-60
品牌与品牌战略1.品牌的含义及作用品牌是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标识其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辨认消费者认识而采用的显着的标记。品牌可以是一个名称,一个术语,一种记号,一种象征或设计,也可以是上述若干因素的组合。换言之品牌是用以辨别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文字,图形或文字,图形的有机组合等。现在,品牌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标记了。按  相似文献   

11.
在广西乃确至中国防雷科技行业,提起"地凯"品牌,人们皆称这是一个与雷有关、"雷打"不动的品牌。而说起"地凯"的掌门人王东生,人们则竖起大拇指称他为"中国的防雷斗士"。"地凯"品牌"雷打不动"创立于1989年的广西地凯科技有限  相似文献   

12.
在川酒中。郎酒是最有潜力的一个品牌。同是名酒品牌,相比其他的几个川酒品牌,郎酒目前的销售基数还比较小,所以增长空间非常大。而从郎酒一系列的布局来看,这种“非常大”的空间在近期应该很快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时代"一词,在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当今社会,似乎已经不再成为生产与流通领域的热衷,更多关注的焦点,愈发集中到"中国创造"——品牌建设方面了。品牌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催生了社会生产生活的诸多巨大变革,从意识到行为,从个体到群体,从局部区域到全球范围。品牌创造的本质属性即公共性——因为其客体关系无法脱离进行生产生活的社会大众,因此,这里谈到的品牌等同于公众品牌。正是由品牌的基本属性所决定,在风俗习惯道德规范之外,更需要法律与政策规范对品牌自身的诞生与发展提供机制保障。当然,这种机制保障是一个国家机器系统,其建设也需要长期的时间空间条件的孕育,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4.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在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日子来临之际,上海烟草人也在不断磨练的时光中努力创建着自己的品牌. "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这句让上海烟草人铭记的十二字,早已不再是口号,不再是标语,这些文宇用它的无穷力量诠释着它真正的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服饰品牌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需求买卖关系。而进行服饰品牌的经营也不再是简单的生产与销售。随着品牌化经营的发展,品牌经营已经由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经营方式转变。而在品牌市场中也划分出规律型品牌与现象型品牌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林朗 《中国广告》2012,(10):48-53
与其说奥运是全球性的体育赛事,今日的奥运更像是个全球品牌的竞技场。历届奥运会不乏经济神话,使原本的小企业摇身转变为国际知名品牌。有经济学家感慨,奥运可以改变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者一个企业。不过,奥运赞助商的高门槛却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这种情况下,更多企业选择在不违背奥运营销竞争规则的前提下,借奥运的概念和机会,打起了曲线突围的"擦边球"。所谓"正房"与"小三"的差别,就在于交了赞助费的品牌能在广告中光明正大地使用奥运字眼和五环标志,而另一个没交钱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告》2008,(6):99-101
奢侈品牌越来越重视把文化的元素融入品牌内涵,旗舰店里不惜血本打造“非商业空间”,是为了给顾客留出更大的“文化体验空间”。奢侈品分析师Jacques-Franck Dossin认为:“这是奢侈品零售方式演变的最新阶段。15年前,奢侈品牌从百货公司等多品牌模式的第三方零售店中撤出,转移到自己的专卖店文化。随后,它们开始为旗舰店打造吸引眼球的建筑。如今,它们正着眼于为购物体验增加新元素,最大化地增加品牌内涵。”而一个伦敦的咨询机构曾预测说:“渴望体验”是奢侈品消费者愿意忠于一个品牌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江小白假设被年轻人抛弃,品牌是否将不再有未来?绝大部分品牌的答案是肯定的。年轻、时尚、个性、下沉······无数品牌热词背后,是无数品牌自我更新和更新市场的长期战役。那么,在白酒的"江湖",通过"爆款"获得一席之地的江小白,将如何在长期战役中考虑新的命题?  相似文献   

19.
杜海  蒋昊 《连锁与特许》2009,(11):36-37
正是由于在周洪江不同阶段的作为,才酿造了"张裕"这桶美酒,历久弥香。在国内葡萄酒领域,张裕品牌几乎是一个"符号"。在BBI(商务品牌战略研究所)《品牌蓝皮书(2008)》中,张裕位列中国葡萄酒理想品牌第一名,再度显示出其深厚的品牌底蕴和未来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20.
该品牌已不再满足于咖啡零售的传统经营模式,而致力更长远的未来和品牌规划,从更改标识起步,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地开拓多元化发展的品牌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