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赛娜 《经济论坛》2010,(11):175-17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产品在国际市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各方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拟就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产生的风险以及如何防范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刘妍芳 《时代经贸》2004,(1):118-123
系统风险是由于金融领域中某个方面出现突发事件从而导致其他方面或整个金融系统出现困难的可能性。系统风险产生于任何金融活动中,金融衍生活动也不除外。迄今尚没有证据说明,金融衍生产品比其他金融活动,如商业或抵押贷款,对系统的威胁更大。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技巧大大增强,这大大降低了金融领域中总的风险水平,从而有利于降低系统风险。但有些领域尚需要行业(市场参与者),国内监管部门和国际监管机构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3.
金融互换的产品风险与市场□中信国际研究所凌晓东金融互换是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市场上出现的一类新型衍生产品,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相当大的市场规模,成为工商企业债务管理的常规工具。在资本市场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不了解、不使用金融互换的企业将失掉许多有利的商...  相似文献   

4.
资本化趋势下农产品价格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粮食和农产品市场上重要产品成为金融资产的标的物,意味着国际粮食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资本化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本开始进入以农产品为基础构建的金融衍生商品等金融产品交易市场,针对农产品金融商品的金融创新不断出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向金融创新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金融创新模式演进的国际、国内经验,深入剖析我国金融创新环境,可以提出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创新模式选择应采取的对策:(1)在金融创新模式上,应变政府主导模式为市场主导模式;(2)在金融产品创新上,应充分考虑金融机构的资源条件和其面对的市场需求,综合运用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金融创新体系中,金融产品创新与金融技术创新是最主要的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是网络经济时代金融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石。随着金融市场运行不确定性程度提高所导致的金融风险的加大、资本市场迅速扩张对银行业功能地位的冲击、信息网络技术革命与金融业整合速率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国际竞争力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金融国际化,是指金融活动超越国界,从局部地区性的,传统业务活动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创新的最终向金融一体化方向渐进发展的过程。其内容包括,一是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即指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使国内金融市场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资金能够在更广阔的市场中优化配置,并参与国际资金大循环;二是金融业务国际化,即按照国际通行原则和国际惯例开展各项金融业务;三是金融机构国际化,即指~国的金融业在海外广设分支机构,形成一套信息灵通、结构合理、规模适当的金融网络,同时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尤其是外国银…  相似文献   

8.
全球范围内地缘格局的调整对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产生深远影响,从而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为此借助TVP-VAR模型,基于2013年1月至2022年7月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地缘冲突风险对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冲击的时变特征,并探析了大宗商品金融化在其中的传递效应。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国际地缘冲突风险会降低国内农产品期货收益率,而国内面临的地缘冲突风险则提升了国内农产品期货收益率。基于大宗商品金融化传递效应的解析表明,大宗商品金融化对农产品期货收益率具有正向冲击,国际地缘冲突风险在中长期抑制了大宗商品金融化,叠加投资者悲观情绪导致国内农产品期货收益率下降;国内面临的地缘冲突风险则提升了大宗商品金融化,在供需基本面失衡状态下引发国内农产品期货收益率上升。在地缘冲突加剧的背景下,研究结果为利用农产品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数字金融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并以国内大循环效率提升为视角,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数字金融发展提升了国内大循环效率,进而畅通了国内国际双循环。并且,相较于贫穷地区,这种畅通作用在富裕地区更为突出。同时,加大环境规制力度将会强化数字金融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显示,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活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据此,从推动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数字金融中心建设、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国内国际各类机构80余家,经济学家、金融专家100余位对金融危机发展和危机后全球金融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这些专家的共同结论是:本次金融危机将改变原有全球金融秩序,未来20年内将上演全球金融大变局。  相似文献   

11.
林承祖 《现代财经》2002,22(8):19-22
本文运用经验和已有文献,重新审视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的利益和风险,讨论了金融开放对一国消费、投资、增长以及外资银行进入国内金融系统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由于资本流动易变性、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资本项目自由化对国内经济稳定和金融系统运行效率存在诸多不确定。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外资银行进入能带业净收益,但是,以FDI形式流动的国际资本何以给国内经济增长带来长期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各国之间的各种问题,国际组织应运而生。作为国际组织的产物,国际公共产品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国际公共产品的需求很大并处于不断增长的过程之中,但供给却没有自动增加。金融发展是自货币出现以来伴随人类进步的基本现象之一。而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们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金融组织和金融制度,以便更加合理地配置金融资源。国际组织需要扮演召集人的角色,把利益相关的各方召集到一起,利用金融发展所带来的融资方式的变革,为增加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合适的资金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3.
王新立 《现代财经》2007,27(11):18-22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趋势中,金融业的竞争迅速扩展到知识产权领域,金融机构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善用专利战略。应在分析国内外银行专利现状及竞争力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国内金融产品专利战略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14.
金融制度型开放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战略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金融开放的配套机制渐成雏形、自主开放与协定开放并行、积极对标国际规制要求、探索采用国际高标准管理模式、金融标准双向突破,但也面临着国际金融治理领域中的“中心-外围”困境、对标高标准规则不彻底、国内金融法规滞后于国际规制要求、落实国际通行管理上不到位以及金融标准“走出去”缓慢等挑战。因此,下一步推进金融制度性开放,需要根据国际文本要求整合金融开放规则,完善金融专门立法并与规制类开放有效衔接,完善金融开放中的具体管理措施,加大吸收国际先进标准和推出国内重点标准“走出去”并重以及做好金融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5.
张文海 《时代经贸》2011,(21):61-64
“融资难”向来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今在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信贷从紧,加之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宫雪  谢磊 《时代经贸》2011,(8):171-172
随着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已经不是免费的公共资源,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便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任务。随之而来的全球金融模式也面临着新一轮调整,低碳经济需要碳金融的支持,而金融工程的创新也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中国金融业必须努力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创新金融工程。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创新金融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研究》2005,(6):i005-i005
为了进一步增强国内金融研究的学术气氛.为我国金融教学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进行学术探讨的平台.提高中国金融研究的国际地位,中国金融学年会第二届理事会决定于2005年10月29日-30日在南开大学举行第二届中国金融学年会。会议将邀请2位一3位国际顶级金融专家作主题演讲。此次会议以金融领域的研究论文为主,旨在为国内外的金融学者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广泛讨论、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进展以及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实行。会议规模为150人左右。  相似文献   

18.
股票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或期指。它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交易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品种,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金融创新浪潮中出现的最重要、最成功的金融衍生工具之一,也是金融期货中历史最短、发展最快的金融衍生产品。目前股指期货作为国际资本市场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发挥着El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倪浩 《经济论坛》2003,(4):62-63
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商业银行现代化和金融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几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居民的金融意识也逐渐增强,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更加强烈,这一切促使国内各商业银行认识到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国家连续7次下调利率,导致银行利差缩小这一大背景下,各行在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倡导新的服务理念,拓展新的业务领域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中间业务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国际水平来看,我国中间业务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利润而言,都还有相当大的拓展空间。在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业务即资产业务…  相似文献   

20.
从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入世至今,银行业5年保护期已经彻底结束。2006年12月11日起,中国面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外资银行在外汇业务和国际结算等方面的优势将吸引“走出去”的企业,给中国离岸银行业务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中国银行业应在进一步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的能力,大力发展离岸银行业务,形成银企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