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质是转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廷柒 《农业经济》2004,(11):18-18
第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按照世界上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规律看,人口的城镇化水平变化一般总是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的。然而,我国城镇化水平结构变动并末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2002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仅为39%,落后于工业化近5个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对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的一种突破与创新过程,但这一过程也受到了“二元体制矛盾”和人地关系紧张这一基本国情的制约,并由于对传统城市体制的复制,不断使其付出了巨大的制度成本。中国农村城镇化的主要矛盾已由开始的“低度城镇化”,即缺乏城镇化支持的工业化转向“过度城镇化”即缺乏工业化和规模人口支持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3.
河南新型城镇化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河南省近年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根据《2014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14年底,河南省2014年全年新增转移就业的农村人口到达82万人,历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已经达到2 742万人。截止2014年末,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发比例为45.2%,比2013提高了1.4个百分点。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河南的城镇化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在土地流转加速和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根据河南省省情,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并且对于河南扮演我国重要粮食产区的角色,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土地资源利用率偏低、土地流转渠道不畅以及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河南省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较为缓慢。如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水平,是目前发展河南农业和开展农村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既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重大战略措施。2012年,江西城镇化率为47.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影响了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我省把镇村联动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的突破口和主抓手,重点抓好城关镇、28个省级示范镇和100个中心镇建设,力争  相似文献   

5.
王宾 《山西农经》2014,(3):22-24
<正>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突出表现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人口城镇化速度远远慢于土地城镇化。2012年,我国按城镇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达到52.6%,而按城镇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只有35.3%,二者相差17个多百分点。因此,我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其核心是解决人的问题,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城乡资源配置,推进"四化同步",富裕农民和繁荣农村;有利于推动经济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城镇化进程加速,促进了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使我国城镇的整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城镇人口为6.07亿,城镇化率为45.7%,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3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农村城镇化与工业化是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推进器,二者只有协调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保定市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无论城镇化还是工业化水平都处于河北省的末端。通过对保定市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得出结论:保定市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而且虽然近些年滞后状况有所缓解,但滞后态势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因此,必须改革现有城乡二元制度、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小城镇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统筹发展是破解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辽宁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水平居于全国各省先进水平,但辽宁的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有限,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辽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对辽宁而言,实现“三化”同步统筹发展关键就是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农村的反哺力度,补齐现代农业发展这条短腿.  相似文献   

9.
加速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进程大体上遵循诺瑟姆(Ray M.Northam)S曲线,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不利因素,如农民收入少、农村人口多、工业化水平低、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约束及城镇体系不发育等;分析了阻碍城镇化进程的各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快城镇化建设既要从根本着手,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又要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要不断地完善城镇体系,从城镇基础设施、法制法规、政策等软环境上为城镇化建设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城镇化发展和乡镇企业兴起,改变了农民的分配地位。以广东省为例,分析了乡镇企业和城镇化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与工业化只有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进步.保定市城镇化与工业化已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仍较低.通过测度得出:保定市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虽近些年滞后状况有所缓解,但滞后态势依然未发生根本改变.因此必须改革城乡二元制度、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小城镇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城镇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门槛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杰 《农业经济问题》2012,(4):84-90,112
本文从二元经济增长模型推出两个命题假设: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城市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应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门槛效应。根据门槛水平对我国各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程度做出归类,证实了我国城镇化进程长期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现实。将实证研究与现实相结合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长期战略和短期策略都需要更着力地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们正在思考研究和探索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双轮"驱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有三个问题躲不过绕不开。农民工户籍问题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户籍制度改革被提上国家议事日程。当时重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城镇化率相差22个百分点,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不仅成为上百万进城务工农民心头的一道硬伤,也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人口的城镇化率、土地的城镇化率、经济的城镇化率、就业的城镇化率这4个自变量综合考察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并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方法 文章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收集近1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西藏)的相关数据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 新型城镇化通过人口的城镇化、土地的城镇化、经济的城镇化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正向的直接效应,且通过经济的城镇化产生显著负向的间接效应,而就业的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影响效应不显著;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直接效应主要还是由人口的城镇化产生,但也不能忽视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控制变量中农业经济水平、农村资本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工业化率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的直接效应,且农村资本投入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的间接效应。结论 建议政府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加快农村城镇化;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缩小城乡差别。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农村城镇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云  雷海章 《农村经济》2005,(2):100-102
20 0 2年 ,我国城镇化率为 39.1 %。纳瑟姆曲线昭示我国城镇化水平初步进入高速发展期 ,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我国城镇化制约因素的分析 ,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城镇化率增速低,人口城镇化率在全国排名显著下降,城镇化发展慢于工业化,城镇设施建设水平低,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高。利用时间序列预测法对吉林省未来十年的城镇化水平预测结果不容乐观,到2019年,吉林省将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推进城镇化建设,应逐步增强城镇的吸纳能力,增强城镇承载能力,促进"空间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变,逐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7.
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强大支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大中小城市普遍发展,初步形成城市体系,出现了新的城市群带,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质量水平空前扩大和提高,城镇面貌有很大变化,据国务院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止2000年底,我国城镇化水平即市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36.09% ,其中近一半是农村城镇人口,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之间既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两者都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是我国农村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直接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要求,为加速推进城镇化提供了可能;城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必要的途径、市场空间和要素支持、产生强大的支撑作用,其作用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说明,本文主要从对调整和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村所有制结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需求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农五师城镇化历程及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农五师城镇化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是工业化滞后,第三产业不发达,经济增长缓慢,农业发展滞后,缺乏高素质人才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体制政策环境、产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加快推进农五师城镇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发展进程受到人口、土地、资金、资源与环境等因素制约,因此,应采取大力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措施,以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五师城镇化历程及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五师城镇化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是工业化滞后、第三产业不发达、经济增长缓慢,农业发展滞后,缺乏高素质人才等等,并从体制政策环境、产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五师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