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在全媒体时代,新闻评论成为衡量媒体水准的主要标尺之一。电视新闻评论凭借电视媒体视听结合的直观性特点,以独特、多样的节目形式,对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和热点事件进行分析评论,是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媒介。有文化深度、有思想碰撞的电视新闻评论越来越受到追捧。如何做得更好、如何脱颖而出,值得电视新闻工作者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电视行业中,新闻类节目的制作目的是提高电视网的媒介威望,推动和影响民意,但不追求盈利,而制作娱乐类节目的目的正好相反,旨在提高收视率,吸引广告商以增加盈利。近年来,随着新闻和娱乐节目的界限日渐模糊,以《科尔伯特报告》为代表的美国脱口秀节目颠覆了以往的传媒游戏规则,成功地实现了媒介威望和收视率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刘波 《理论观察》2010,(1):157-158
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它以新闻事件为由头和内容,通过对新闻嘉宾的现场访谈和主持人的思路引导,反思新闻事件带给人们的思考,给人以启迪。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诞生于199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了我国第一个电视谈话节目《东方直播室》。  相似文献   

4.
周丽红 《发展》2013,(11):116-116
评论代表传媒的方向和灵魂。对于电视新闻节目而言,评论体现媒体对基本新闻事实的立场、观点、看法和主张。好的评论,能够澄清事实真相,深化报道主题,提高宣传质量,引导大众舆论。做好电视新闻评论,是大众对电视传媒的期待和要求,是加强电视新闻宣传的有效手段,也是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普遍亟待加强和改进的软肋之一。笔者认为,做好电视新闻评论,应当严把“四关”:  相似文献   

5.
沈敏捷 《理论观察》2010,(2):176-176
评论类新闻电视节目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随着我国电视媒介总体水平的增强.节目编摄人员电视意识的进步和社会舆论监督环境的宽松.近年来,这类节目的发展速度犹如“雨后春笋”。到目前为止,我国各地各级有实力的电视台.几乎家家都办起了这类节目.随着其传播面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李扬 《黑河学刊》2008,(4):48-50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表明观点和立场、影响并引导舆论的一种新闻体裁。形象的画面、言辞的犀利直接冲击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所以,要想研究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首先要从电视评论入手。以电视新闻评论为研究对象,要从“新闻化”、“多元化”、“平民化”等六个方面来分析论述新闻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现代受众意识对电视新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宇 《理论观察》2002,(4):69-71
随着电视受众自我意识的提高 ,可选择性的增强 ,电视新闻节目面临着新的挑战 :“说”新闻挑战“播”新闻 ,注重观众参与的谈话类节目的大量涌现 ,更关注日常生活、更贴近观众的新闻杂志类节目的悄然崛起 ,以及明星主持人制的出现 ,标志着一个新的电视新闻竞争局面的到来 ;而网络技术和光纤技术的发展 ,更给电视新闻节目以新的机遇和冲击  相似文献   

8.
董琳  贺勇 《理论观察》2002,(1):107-108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有倾向鲜明、导向直接、影响广泛的特点 ,是电视新闻媒介的旗帜和灵魂。办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首先应从构思入手 ,抓住选题和立论这两个主要环节 ;要充分发挥电视传播特色 ,充分发挥评论主持人的核心作用 ,以此挖掘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巨大潜能 ,使其旗帜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杜鑫 《魅力中国》2014,(21):266-266
随着时政新闻节目的不断拓展与延伸,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相继产生。电视新闻节目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大众的口味,随着新闻媒体的高度竞争,它有利于高层次的观众对新闻深度的进一步了解。在近几年来,新闻电视评论节目经历了一个模仿、探索的过程,但在今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却存在这很多问题,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能缓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所身处的窘境,本文针对当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贾勇哲 《魅力中国》2011,(10):293-293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指按杂志的方式组织、编排内容,以传播深度新闻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社会功能来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电视节目类型。这类节目实际上属于资讯类新闻和评论类节目的结合体,让受众在了解新闻事件本身的同时。也从深层次的背景分析以及事件走势的解读中收获各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刘继红 《理论观察》2007,(3):198-198
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众多体裁之中的一员,它能直接阐明观点,表达态度。在各类新闻媒体中,新闻评论都起着旗帜的作用:它引领媒介的主流舆论,分析复杂的社会新闻事件,影响和设置着大众的议论话题,是媒体喉舌功能的集中体现。既然评论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新闻评论呢?  相似文献   

12.
《走向世界》2011,(33):13-13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  相似文献   

13.
丁小鹏 《魅力中国》2014,(26):279-279
一、根正苗红:道德建设节目的上屏背景 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并要求各大卫视须办道德建设栏目。  相似文献   

14.
赵惠范 《魅力中国》2011,(21):137-137
近几年来,通过电视,我们发现在民生新闻和娱乐选秀节目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一些以关注、探讨、记录、再现和演绎百姓情感为主题的情感类节目正在成为电视节目类型的主力,甚至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对多个情感类节目的观看以及分析,我就从《幸福魔方》来与大家探讨一下情感类节目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原因,相对优秀节目的成功之处,以及此类节目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张霞 《理论观察》2014,(5):93-94
近几年来,关注普通民众生存、生活状况的民生新闻成为新闻传媒最常见的新闻价值取向。各种类型的大众传媒在传播民生新闻发挥其舆论引导力方面有着积极的表现,赢得了读者,并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民生新闻在今天我国的新闻事业中独树一帜,枝繁叶茂,不论学界还是业界,众多学者专家、编辑记者把此次民生新闻热潮称为中国媒体的一次革命,民生新闻对舆论的影响和引导正从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加大。民生新闻在新闻实践中是风生水起,但理论界和业界对民生新闻的舆论引导力研究是零星散见。民生新闻传播正确的舆论,可以起到思想的统一、人心的凝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因此,对民生新闻舆论引导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董作求 《魅力中国》2013,(29):317-317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工作,广电媒体在“三农”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特别是电视对农节目,有着直观的作用,农民更容易接受,因此电视对农节目要不断加强自身对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准确定位,突出地方特色和地域特点,注重信息传递的深度和服务性。加强现场报道能力,增加节目的趣味性,达到好的传播效果,笔者试图从实践角度粗浅地谈谈地方台对农节目的地方特色和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电视谈话类节目《对话》与《超级访问》的特点,阐述了电视谈话类节目交谈与倾听的重要性。指出倾听是交流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同时,作为讨论组织者的主持人也要掌握"说"的技巧,要少说,善引导。要善于组织和控制现场的气氛,使现场的观众具有"向心力",使节目充满活力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学习几年下来,似乎从未听过美国有类似文化部、宣传部这样的机构,平日里也很难找寻到政府对媒体引导的蛛丝马迹。难道美国媒体真是自由的、与政府毫无关联吗?大众看到的都是被过滤后的信息在美国,我们每天打开电视都会发现,新闻类节目铺天盖地。迅速拨转频道,电视节目将同一新闻事件用不同角度去分析评论,将左右两派的观点都掰开了、揉碎了摆在你面前,只待你慢慢咀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电视谈话类节目《对话》与《超级访问》的特点,阐述了电视谈话类节目交谈与倾听的重要性.指出倾听是交流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同时,作为讨论组织者的主持人也要掌握“说”的技巧,要少说,善引导.要善于组织和控制现场的气氛,使现场的观众具有“向心力”,使节目充满活力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孙晖 《理论观察》2009,(2):172-172
电视是我国近四亿少年儿童最常接触、最易于接收信息的媒介。制作优质的少儿电视节目,满足他们获取新闻、增长知识、了解社会的渴望是电视媒介的责任和义务。近年各级电视工作者制作和拍摄了大量少儿节目及电视剧,极大丰富了少儿的文化生活。但有少数少儿节目没有充分考虑少年儿童观众的心理特点和收视习惯,孩子们不愿意看,收视效果很不理想。当前,在少儿节目制作上需要认真解决以下几个倾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