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因此,首先要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民素质具体而言,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保障农民的权益;要正确处理好农民主体和政府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充分保留"农村特色和农业本色",这是上海市郊毛桥村新农村建设实践为我们给出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包括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两个方面,最终会表现为价值主体,即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享用者。通过对苏北地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受益程度的问卷调查,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问卷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试图为加快这一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更好地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受益。  相似文献   

4.
王蕾 《江南论坛》2006,(9):36-37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使命,是一项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农村和谐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其内容包括一个地方的文化、风俗等,具体则反映为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实现乡风文明,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关键。为提高农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尚,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桐乡市在乡风文明培育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拥有真正的主体性,这是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本质区别。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是一种主体性活动,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如何培养新型农民、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笔者认为: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觉醒其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体现其主体价值,发挥其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丽  何玉杰 《经济师》2010,(5):52-53,56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处于核心主体地位。因此,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新型农民应具有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管理素质,是掌握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生活相关的新技术,并养成科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劳动者。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要帮助农民树立新的观念意识和科学的生活理念,加强农村教育,建立长期有效的技能培训机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反哺”的重要举措,而新农村建设农民是其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广大农民自身的创造性实践,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有效推进并长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所以,对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培育工作,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试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意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发挥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才能促进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国家则应该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资,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减少农民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对剥夺感,为农民营造平等的意识氛围。这些使农民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强化,能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发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立足龙海实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带动农村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农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准确把握的中心任务和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增强农民主体意识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主体身份确立的重要标志便是具有主体意识.农民主体意识的缺失严重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在深入分析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意识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增强农民主体意识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和关健。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应遵从以下原则:服务生产,促进增收,提高农民生活的原则;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保证实效的原则;内容全面、结构合理的原则;宏观建设与微观建设相结合,国家和地方共同努力的原则;试点建设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投入充足有力原则。要高度重视,共同努力,使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早日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2.
建设好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力量,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对文化农民素质也有了更新的要求。因此,研究与新农村建设需求相适应的文化农民培养模式的创新,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可忽视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费凡 《经济纵横》2006,(11):10-11
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可忽视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中部地区在工业化发展水平和经济发达程度低于东部,工业尚不具备反哺农业能力,又缺乏中央政府给予西部类似的优惠政策的情况下,实施新农村建设这一战略举措,其任务不仅担负着本地区的农村经济建设,还要肩负着实现工业化和负责全国粮食生产等诸多重任。中部地区在面对新农村建设中遇到低起点和高难度的困局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区情,走与东部、西部不同的新农村建设道路。培育新型农民并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破解中部新农村建设困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及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金融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投入的主体,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尤其在当前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对于促进我国农村乡镇企业和中小城镇企业的发展、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本文就农村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指出了加强我国农村建设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主体,如何设计合理的制度和政策,正确引导农民发挥主体地位,是事关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各种研究进行了简要梳理和总结,并就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主体性是新形势下农民的基本特征,是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基本区别。从人的主体性的涵义及特点,回顾了我国农民主体性发展的历史过程,从唤醒农民主体意识、扩大县域农业发展自主权、保障农民参政的主体权利、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五个方面论述了实现农民自主性的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继勇 《新经济》2013,(23):94-94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的文化素质,而这种文化素质,取决于农村的文化生活,各地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加强对农村的延伸。本文就新农村文化建设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