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哈继铭:货币条件宽松是当前经济过热根本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我国货币政策条件指数的增长速度快于货币总量指标,说明在货币与信贷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条件持续宽放。货币总量对增长的作用是即时的,而利率和汇率的作用则分别存在2个季度和4至8个季度的时滞。 相似文献
2.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货币替代主要成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转轨时期的中国,由于制度转型、市场发育和金融经济条件等基本环境的变化,货币替代现象已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的运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货币替代产生的关键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反货币替代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在定性和定量地分析影响我国货币替代程度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反货币替代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Divisia货币指数与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4):47-50
其单位货币提供的货币性劳务不同,所以货币性越低的资产利率补偿越高。本文中各类资产利率的设定均以持有满一年期为准。为了进一步计算各项资产持有的机会成本,则需选择一项基准利率。一般,国外文献大都以债券利率或者在每一个时点上各种货币性资产中的最高利率为基准利率。由于我国债券市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债券利率时间序列资料不完整,导致与货币总量数据不匹配。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采用各项资产中最高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然后将基准利率与各项货币性资产利率的差加以折现,得出持有各项货币性资产的机会成本,亦即各项资产的价格:…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一个包含利率、汇率、房价、股价和货币供应量的五因素金融条件指数基础上,进行信息预测检验,并基于非线性平滑转换模型构建非线性利率规则,将表征审慎因素的金融变量纳入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的非线性规则,考虑金融因素的审慎政策规则不仅可以刻画大部分时间内政策的线性调整,而且能够捕捉货币当局的时变操作行为,这一规则更加符合我国现实。 相似文献
5.
货币、汇率影响房价的传导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率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渠道,其一是影响开发与购房成本,通过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房地产价格;其二是通过影响资产定价中的贴现率与租金一起影响房地产价格。其三是利率对租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依托于现有研究,梳理了影子银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渠道,在此基础上,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兑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作为反映影子银行规模的变量,实证分析了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对货币供给渠道与信贷渠道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内,货币供给量对物价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对货币供给渠道的冲击相对有限;而物价水平与信贷规模的相关关系则不显著,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具有明显的阻滞效果;此外,影子银行规模在长期和短期内均对物价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主要经济体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对整个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对于新兴经济体,我国经济体在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物价水平持续攀升,进入2011年维持高位运行,本文采用协整分析技术考察1999年一季度至2011年二季度选取的关键因素对于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量增长率、GDP增长率、CBR指数增长率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于我国通货膨胀率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导致社会需求加快而引发通货膨胀。在追求经济持续增长的时期,货币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对2000‐2011年的月度数据采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通过实证得出长期内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再贷款政策与银行间货币市场传导——基于中国货币市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亮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5(1):51-55
本文利用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以中国人民银行日拆性贷款利率和我国银行间7天期同业拆借利率为研究对象,探讨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对中央银行再贷款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对再贷款政策的传导存在明显的时滞性和非对称性。同时,不同的再贷款政策导致迥异的调整速度。 相似文献
10.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建立于三大动机之上,强调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和利率影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货币需求函数。本文以中国近30年的数据以M1和M2两个货币层次进行实证,对比分析我国的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田贤亮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10):38-47
本文利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从地区单个银行的成本效率出发,构建了一个反映地区银行体系信贷配置效率的指标,然后将其纳入增长方程式进行回归,从而分析了地区银行体系效率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假定银行体系的效率能在较大程度上刻画银行系统在甄别借款人、促进资本的最优配置方面的作用,因而本文的研究实际上检验了我国银行体系优化信贷配置能力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的结论是,我国的银行体系在经济增长中不仅具有资本积累效应,而且具有信贷配置效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来确定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定量分析两者相互作用的方向,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业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测定了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提出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波动与出口:一个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中外文献已经对发达国家间的汇率波动与贸易之间的关系做了很多相关分析,但就汇率波动与贸易之间的关系没有取得一致性的结论。本文利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针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波动与出口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论是:汇率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但对某些新兴市场国家出口的影响并不明显,其影响程度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规模和开放度的差异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5.
应展宇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4(9):77-86,156
合成型资产证券化作为传统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衍生品特性相结合的金融创新,现已成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转移信贷风险的一种常见结构金融技术。与传统型资产证券化相比,合成型资产证券化在融资结构设计、发起人职责、对支撑资产依赖度、现金转移结构条款以及交易后续处理安排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合成型资产证券化的出现及发展既与国际银行监管制度及其变迁密切相关,同时也是金融市场深化以及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技术成熟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趋势看,尽管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套利动机渐趋弱化,但合成型资产证券化特有的结构设计以及广泛的适用范围使其在提升银行运行效率上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因此其必将成为未来银行业业务创新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BEKK-MGARCH模型建立了中、美、日三国的实际均衡汇率方程和方差方程,对1994年以来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实际均衡汇率及其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国家的实际均衡汇率受其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影响不同,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还受到了美元和日元实际汇率的影响;中美、中日、美日之间的联动关系存在显著的ARCH和GARCH效应。 相似文献
17.
资本管制有效性与中国汇率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利率平价框架下考察了近十年中国资本管制的效力。我们采用比较类似金融工具在国内外市场的收益率、检验未抛补利率平价理论偏差的平稳性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尽管资本管制的效力随时间推移有所下降,但境内外美元利差的持续存在以及未抛补利率平价理论偏差的非平稳性仍然足以证明中国的资本管制基本有效。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在盯住制框架下确保了汇率稳定和一定的货币政策自主性,并且使未来汇率制度弹性化改革可以渐进地推进。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新疆兵团物流发展的基础上,采用协整分析模型,通过对新疆兵团物流发展状况的研究,对兵团经济的增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有较好的分析精度,可用来分析兵团的物流需求情况及其带动的经济增长,可为制定区域物流发展政策、确定物流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及为分析物流带动市场态势而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经济运行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从宏观经济理论可知,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消费,投资和出口。本文从这三个因素入手,通过Granger-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以福建省的数据为例,对区域经济的运行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出口是拉动福建经济的主要因素的结论。并对今后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夏南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4(7):89-96
本文试图检验人民币兑换美元的官方汇率和黑市汇率在1961年1月至2005年8月间的结构平稳性,并基于向量自回归(VAR)系统分析这两种汇率的Granger因果性和脉冲响应。同时,从对黑市外汇需求角度剖析了影响黑市名义汇率波动的因素,从而揭示了黑色汇市存在的关键原因。最后,就黑色汇市现状对官方汇市制度的影响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