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的收入问题,是农业经济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我国的农业政策目标中,长期以来一向特别突出地强调的是农产品的生产,是产品目标显著地优先于其它目标——包括收入目标。近几年来,随着农产品生产的不断增长,食物的供给情况不断改善,甚至出现了一些过剩现象。在产品目标已经获得较好满足的背景下,农民的收入问题就变得突出起来了。 本文从纵横两个方面即分别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角度对我国农户收入的增长情况做一实证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理论分析,探讨加速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性途径。  相似文献   

2.
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是根本。本文以河北农民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农民素质及农民教育的现状,通过河北农民对教育的需求分析。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农业院校为主体,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的职业教育模式;“一会三化”的健康教育模式;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主体,以思想和法制教育载体建设为手段,以实现六大转变为目标的思想和民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建构充分体现农民主体地位的农民合作组织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战略问题。双峰县农村科技合作社的实践表明,农民组织中农民主体的体现程度往往依赖于农民组织的组织形式,而实现组织目标与农民个人目标的最佳结合则需要政府服务与农民主体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民的分化与流动陈家骥中国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社会又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二是加快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现了所谓的“民工潮”,那它必然带有时代的烙印和中国特色。一、农民流动是农民分化的过程“民工...  相似文献   

5.
一、小康社会的内涵及目标小康社会是整个经济社会中的一个发展阶段,是指从贫困或温饱型步入小康型社会的转型时期。小康水平一般指满足温饱后还有节余,生活水平属于全体居民中等以上水平。我国实现小康是由邓小平同志首倡,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列入我国200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但目前人们对小康社会的理解还很不一致,提出的小康目标也很多。根据《中共中央关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稳定的目标模式,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发展滞后,保障程度低,区域差异大,满足不了农民的社会保障需求。按照农村的不同发展目标,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分为农业发展导向型、农村综合发展导向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导向型和城市化导向型四种类型,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的政策目标重点和制度安排。各地在选择具体的制度安排时,还应注意由于"三农"与现行社会保障的矛盾,通过强化政府责任和制度创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数字     
13000个 为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的目标。中国今年将建13000个村卫生室,方便农民看病。  相似文献   

8.
农广校拥有中央、省、市、县、乡镇教学班五级办学体系,7万多名专兼职教师,是国家专门从事农民教育培训的公益性专业机构。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教育培训,教育培训可以加速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广校责无旁贷。紧跟时代要求,办学目标和方向明确的优势。近年来,农广校体系上下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大局,与时俱进地调整和确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目标,自觉将思想和行动落到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之中,对推动我国  相似文献   

9.
《农家之友》2006,(7S):1-1
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后,各地各级政府纷纷闻风而动。一股建设新农村的热潮,在八桂大地迅速掀起。我们欢呼这股热潮!我们拥护这股热潮!  相似文献   

10.
1月18日,紧扣农民增收的2009年陕西省政府“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公布,文件提出了到2012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的目标。陕西省政府“一号文件”——《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2008-2012年)》,不仅分析了全省实施七大增收工程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关于当前我国农民组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 《农业经济》2005,(8):26-28
农民组织是指以农民为行为主体,为了追求一定的组织目标而结成的关系结构,既包括经济组织,也包括政治组织。组织都是为一定的利益集团服务的,农民组织也不例外。农民组织的建立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有效对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曾多次出现在党的文件中。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目标和要求,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民培训的目标是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应从以下三个层次有针对性地展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当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不能寻求合法有效的利益冲突解决手段、有碍实现法治农村乃至法治中国的目标入手,着重分析我国当前加强农民法律意识的现实意义,以及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现状成因,并进而提出农民法律意识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建立,必将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再一次极大限度地调动亿万人民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大大推进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进程。市场经济是一项复杂而又  相似文献   

16.
一、把握主题,统一思想认识 党的十六大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  相似文献   

17.
龚正  荆发 《农村展望》1993,(2):13-14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经济必将沿着十四大指引的目标,由封闭的计划经济步入开放的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如何把农民的农产品推向市场,这是农村经济面临的新的挑战,也是当前急需探索的问题,笔者从学习十四大精神体会和农村调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18.
农民素质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农民素质高,农业才能兴旺,农村才能发达。关注农民培训,关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就能够充分发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后发优势,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尽快让广大农民富起来。 近几年,我省以提高青年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主要目标,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导向,以科技推广项目为依托,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努力培养农民科技人才,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探索了开展农民教育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顾问》2010,(2):49-49
2009年12月,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宣布了湖南新农合制度建设近期将实施的四大工作重点和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浅谈促进辽宁农民增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是我国各级党委和政府农村工作的三大目标。第一个目标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比较好地实现了 ,但第二个目标 ,几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如辽宁省 1 999年、2 0 0 0年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为 2 50 1元和 2 3 56元 ,与 1 998年相比 ,分别减少 79元和 2 2 4元 ,2 0 0 1年达到2 558元 ,结束了连年下滑的局面 ,但仍比 1 998年人均 2 580元减少了 2 2元 ,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第二目标农民增收问题解决不好 ,导致农业生产投入乏力 ,农村市场消费低迷 ,返贫人口数量增加 ,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