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适度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因为公允价值能够充分体现相关性的要求,更好地为投资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服务。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共有17项,分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相似文献   

2.
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种新颖的投资保值方式,备受一些企业青睐。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首次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中开始推行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通过对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与国际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比较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动因分析及数据分析,提出我国公允价值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修订。除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四个计量属性外,特别增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得以运用,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原则。下面就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做一辨析。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企业会计准则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明确规定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是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二是能够取得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或其他相关信息,能够对所涉及的资产或交易的公允价值进行可靠计量。在此充分体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在《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中均涉及到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的问题。本文仅就公允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具体运用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规定:除非初始确认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企业应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CAS5)尽管把公允价值作为生物资产可选的计量属性,但对公允价值的使用条件作了严格限制,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主要限定在第一和第二层次上,即: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在部分领域交易或事项的确认和计量中,公允价值计量已经取代历史成本成为第一计量属性。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有关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其限制,对我国更好地应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l5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  相似文献   

8.
新准则中公允价值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被引入新企业会计准则,产生了如何衡量会计计量的公允性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公允价值的具体确认计量准则,这就使得企业管理当局有可能利用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进行盈余管理。本文结合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现实背景和新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运用情况,简要分析公允价值计量下的盈余管理及出现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从而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既可以采用历史成本,也可以根据需要和要求采用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属性。同时,准则中也规定企业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相似文献   

10.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应谨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 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代替。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只有不具强制约束力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该准则在坚持历史成本原则的同时,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标志着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正逐步接轨。但是,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操作难度大,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修订.除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四个计量属性外,特别增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得以运用,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原则.下面就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做一辨析.  相似文献   

13.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颁布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赋予了新的内涵,创造性地提出估值技术、公允价值层次等概念,构建了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并进行充分披露。结合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阐述该准则制订的必要性及运用的难点,并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例,探讨公允价值层次及估值操作,对此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适宜公允价值的外部环境,促进会计界与评估界的合作,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数据库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新《企业会计准则》最为显著的方面。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必然会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账务处理问题。正确理解与运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账务处理,是会计实务工作者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就新准则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理的有关规定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新准则重新引入公允价值是与国际趋同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公允价值的什么特点让其能够用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呢?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有益探讨。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内涵(一)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国际上各个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大致相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2004年6月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资产或负债在熟悉情况、没有关联的意愿参与者的当前交易中进行交换的价格。”  相似文献   

16.
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重新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表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本文分析了目前应用公允价值计量遇到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一大亮点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在多个具体准则中加以应用。如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对子公司股权投资收益确认的改变,非货币性交易中以公允价值确认换入资产并确认置换收益,债务重组准则中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确认重组损益,资产减值中引入公允价值确定可收回金额,收入准则中对递延收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8.
公允价值日益受到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公允价值的实施必须解决其计量问题,FASB在2006年正式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目前我国的会计计量模式仍以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为主,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较为谨慎。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基础、计价技术仍缺乏统一而明确的规范,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和实务运用还比较滞后。因此在新准则加大对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的背景下,对公允价值运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允价值概念初次引入我国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自此关于公允价值的应用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备受关注。FASB于2000年颁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在我国更是掀起了关于公允价值讨论的热潮,主要是围绕是否采用公允价值以及采用与否的利弊进行分析探讨。而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38项企业会计准则中,  相似文献   

20.
对公允价值概念比较全面的定义最早见于1970年会计原则委员会(APB)报告第4号。此后,从1990年到2006年,FASB先后发布了涉及公允价值的财务会计准则42份,约占发布准则总数的75%。2003年和2004年由IASB发布的准则中,有关资产、负债确认与计量的准则,直接运用公允价值的比例超过90%。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可见,公允价值会计体现了会计发展的国际化趋势。资产减值会计和公允价值都是基于特定背景下对历史成本的修正,两次修正,由非对称到对称,都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