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不仅表现为产业升级,更表现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许多人把城镇化理解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着力点,似乎仅此一项就可以拉动地方经济40万亿~60万亿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确定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目标。面对新形势,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时期,深化改革仍然是广西经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而对外开放与合作将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众所周知,独特的地理区位使广西成为多个区域的汇合处及经济合作的焦点。这就决定了广西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重要的突破口,加快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步伐,在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中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杨海军 《浙江经济》2005,(12):43-43
国外尤其是海洋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逐步建立、完善了以下理论:1.海洋区划理论。海洋区划理论根据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把一个海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海洋区域。海洋经济区划以地(海)域经济为单元,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海洋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地(海)域系统。海洋经济区划为合理配置海洋资源,  相似文献   

5.
论加速大珠三角区域经济的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多年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结成了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合作关系,并被公认达到唇齿相依,盛衰与共的程度,人们从三地的地理和历史情况出发,把这一经济区域称为“大珠江三角洲”,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加速“一国两制”的“大珠三角区域经济”的整合,是三地共同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1997年,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第一次明确地把广西划分成为桂东、桂西、桂南、桂北、桂中五大经济区,提出了各个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和优势产业。几年来,各地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全区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大了对区域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明显加快。桂南经济区港口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经济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桂中经济区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工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桂北经济区的旅游业已成为区域的经济支柱,现代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桂东经济区现代农业、乡镇工业和外向型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7.
论区域政策量化目标的确定前提●吴解生(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兰州,73007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更加重视支持内地的发...  相似文献   

8.
开放型经济是相对立于封闭型经济的概念,其实质是通过商品、资本与服务等经济要素较自由地跨区域流动,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内地开放”,把开放型经济作为加快推进内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垫江作为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既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全面提升全县统筹城乡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市域经济理念的提出,其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为了结合宁波区域发展的实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区域发展战略创新和发展模式转换,切实把宁波经济社会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发展市域经济的探索是一个广泛和动态的群众性社会实践过程,市域经济的研究也将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推进到新的阶段,指导并推动宁波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就越大。因此,第三产业比重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射阳的实际出发,把第三产业发展摆上十分重要的位置,既是提升产业水平、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调整和完善经济结构、挖掘区域经济潜力、发挥射阳经济比较优势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一要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的起落作为今年工作的基本要求。二要坚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效益作为今年工作的中心任务。三要坚持把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是指按照自然地理区位或行政隶属区位所划分出的地域性经济范围。“区域经济,镇为基础”,是指在各省、市、县区域经济发展中,应把镇域经济发展和群体崛起,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基础。这一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和命题,是基于中国国情和改革实践的历史经验,也是对国际经验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论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几个基本问题●张可云(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72)区域经济政策,亦称区域经济协调政策、地区经济政策或简称区域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区域经济发展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系统的区域经济政策的...  相似文献   

14.
《新西部(上)》2003,(2):81-81
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信息的传递工具。然而,定边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观念陈旧,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只有办活办好自办节目,把党的富民政策,把群众需要的致富信息传递给群众,才能发挥广播电视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企业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国际经济组织日益健全。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具有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二重性。  相似文献   

16.
杨念 《特区经济》2005,(7):81-83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是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加的过程。区域经济增长主要受区域内外生产和消费的影响,表现为一系列经济指标值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就业水平、人口规模等的量的增加,而最终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演进。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始终存在对经济增长产生制约的各种影响因素,如总供给、总支出、政府调控政策等。就总供给而言,因为供给方面的因素变动必然引发区域经济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世界各国间经济依存度加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与经济全球化相伴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增。经济全球化在刺激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形式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冲破与经济区域化相适应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框架。在这波及世界各个角落的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过程中,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将呈出新的特点,新的趋势和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虞锡君 《浙江经济》2003,(19):63-64
海宁市区域块状经济有五朵金花——皮革、家纺、经编、电子和生物医药,其中经济总量最大的是皮革,2002年产值达到100多亿元,经编位居第三,产值41.9亿元,但发展速度经编最猛,三年来年均递增35%。经编业迅速发展的经验,主要是把区域块状经济与开放型经济有效结合起来,在开放型经济中迅速提升经编块状经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环渤海区域正在联合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加快构筑沿海经济隆起带成为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新的支撑点。2006年11月,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审时度势,及时鲜明地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宏伟目标,把推进沿海地区开放开发,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作为突破口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中国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认为制度变迁(即改革)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分别以非国有经济比重和合成的制度指数作为测度制度变迁的指标,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率对包括制度在内的经济增长诸要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与资本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而人力资本没有显示出统计上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