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观念,历代音乐美学史料都对其作出了各种论述.明末清初著名琴家徐上瀛所著<溪山琴况>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古代七弦琴表演技术理论的琴学专著,这部论著被称为中国音乐美学"三书"之一,书中明确提出:琴乐之首重者就是"和".如果能将古琴演奏技术及音乐表演理论同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结合起来,将对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戴海虹 《经济师》2008,(7):119-120
欧洲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创作思想和技法对后来西方各个时期的音乐影响深远。文章对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嵇康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音乐家,以往学者对其研究较多。本文试图通过对嵇康玄学音乐美学思想与以《乐记》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认识嵇康美学思想的深刻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与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他继承与批判克罗齐是与他内在的人生价值息息相关的,由此朱光潜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美学思想。这对我们探讨直觉主义在文学上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7,(5)
互联网增加了音乐的"开放性"、"广泛性"、"及时性"、"共享性"以及"可欣赏性",因为它的成本比较低,所以音乐传播的平等互动与大众化才得以实现。但是,音乐文化由于"互联网+音乐"具有极大的商业性和大众化,所以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音乐的本质是"互联网+音乐"的发展该坚持的,要把互联网当成一种工具,坚持音乐人本身的主体,坚持音乐的美学本质和文化价值,把属于"互联网+音乐"的价值体系构建出来。  相似文献   

6.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道家美学思想的奠基者。在老子的哲学中,美是老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并将其与作为最高实体的"道"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道美合一"。老子从多维的角度辩证地论述了虚实观、美丑观、形神观等美学范畴,并对构成审美范畴,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等辩证思想进行完整的阐述。因此,老子的辩证美学思想具有深刻的思辩性和完整性,这对以后美学的发展及现代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方面曾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他的德性中道观开启了社会道德伦理的理性之途。其观点包括如下方面:中道即德性、即适度、即要求公正。其思想影响较为深远,在我们探求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历史课题中,其蕴涵的价值弥显珍贵。  相似文献   

8.
一杜埃的散文朴实、自然、明快、激越,体现了他的美学理想、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创造等方面的特征。杜埃美学思想的形成,与他的家庭背景,所受的教育,生活的道路,革命斗争的锤炼,革命思想的影响有密切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时代和阶级的熏  相似文献   

9.
<正>隈研吾先生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建筑大师,著有《十宅论》和《负建筑》等著作。他的建筑设计侧重于对结构的把握以及与自然生态景观的融合,强调环境与建筑主体的有机结合,使空间得以连续,以此回归到建筑的原点,使人、生活经由建筑更好地与世界联接。这一可持续的建筑理念贯穿于他的所有作品中,具有独特的亚洲风格和东方禅意。2013年10月他应邀到重庆参加了"亚洲绿色设计活动周"活动,并于10月19日在四川美术学院作了题为"隙间隈研吾的东方美学思想"的学术报告。这是他首次携作品在中国高校亮相并向中国学子诠释自己的建筑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出发,从寻找教学内容中的美学因素,进行深入挖掘;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感受用无形的歌声表现风情万种的自然美景等三部分阐释了利用音乐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寻找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焦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美学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引领中国美学快速先进的发展.回顾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程,经历了不同阶段的、不同程度的挫折,当前中国的美学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研究体系不完善、整体性特征不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思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美学运用是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思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挑战.因此,要想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前提是需要明了美学运用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状况,才能更有力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运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美育发端于古代的“乐”和“诗”的思想,经历了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乃至明末清初人文思潮绵延上千年的演变.言美育,必言教育;言教育,必言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和“私学”创始人,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位最重要的大教育家.孔子生活在奴隶制与封建制交错的春秋战国之际.作为诸子百家之首——儒家的奠基者,孔子既兼收并蓄了春秋以前的思想文化传统,又独具匠心创造了适合本阶级利益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支配和指导着他的社会活动,尤其是他终身必躬的教学活动.孔子教学活动的核心是“礼”,然而,在他开设的课程中,除了礼学以外,还有诗、乐、书.可见,孔子也是很重视艺术的.他在《乐记》中写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他不但认识到音乐的特殊作用,而且酷爱音乐.《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孔子之所以重视乐教,不仅仅在于音乐本身的审美价值,也在于它的教育价值.为此,他提出了  相似文献   

14.
雅斯贝尔斯是存在主义教育大师,他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应运而生,对于当时的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思想形成主要受到了时代因素、成长轨迹、现实因素和身体因素的影响.了解他的思想成因,有助于理解他的教育思想,同时也可以为现代教育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从电影《小城之春》《城南旧事》等影片可以看出中国电影写意美学现代转化的特点,大多以缓慢的抒情风格、细腻的画面镜头、隐喻的镜头语言等呈现。王家卫导演独树一帜,他的影片《重庆森林》是另外一种写意美学的现代转化,漂浮的镜头、迷幻的色彩、喧嚣的音乐、虚实的意境打破了传统写意美学表现出的宁静与含蓄。本文从影像语言和艺术表现方式分析《重庆森林》写意美学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6.
一代宗师钱钟书作为钟永远停止摆动了,但他作为书却是永存的,特别是他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和研究。钱钟书生于1910年11月21日,江苏无锡人。其家学渊远,6岁就开始攻读群经,19岁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5年赴英国留学。1949年共和国建立后,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钱先生是个作家、学者,其实他还是一个颇有成就的美学家,其重要美学著作有《旧文四篇》、《管锥编》、《七缀集》、《谈艺录》等等,还有一些美学思想散见于其它著述之中。  相似文献   

17.
成玄英认为进入重玄之境,获得生命之美,则必须借助于"一中之道"。而静养是获得中和妙道和长生久视的主要途径。他的这一生命美学思想,对当代生命美学、生态美学建构以及建设乐生、惜生的人生态度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类"思想大多集中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他的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费尔巴哈的"类"思想的基础上的建立起来的,马克思借鉴了费尔巴哈"类"的合理因素,但对其中不合理的因素进行了改善和发展,本文将对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类"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萧延中 《开放时代》2003,108(4):47-59
中国著名哲学家张东荪先生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已提出,应当把"中国思想"当成一个特殊的思维类型看待.他认为应从"比较中、西不同的思想范畴"和"考察中国文化内在需要"两个角度,建构"中国思想"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从而凸显"中国思想"的特质.本文是对张东荪先生上述思想的进一步解读,以期对目前"中国思想"的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席勒一生思想发展历程比较曲折,他的思想先后受卢梭、康德和歌德等人的影响,文学创作经历了从狂飙突进时期到古典主义的转变。其中,他的美学思想既有传承又有批判,由于深受各家各流派的影响较深,创新之处及亮点不算多,但固有其本色。在推动哲学发展进程中却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