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高职会计及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体系中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市场需要的、服务于企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职业技能,能胜任出纳、会计岗位的财会人才;课程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2.
1.加强人才培养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人才都是重中之重,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财政部门应从加强正规教育和在职人员培训两方面入手开展工作。加强正规教育是揩财政部门应同教育部门,特别是高等院校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在经济类院校的会计学系中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具有本科学历、以至研究生水平的高级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从事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研究工作。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与计算机交叉的一个学科,它要求从事该专业的院系不仅要有较强的会计专业师资,而且要有计算机专业的高级人才担任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灵…  相似文献   

3.
张前 《会计之友》2001,(3):16-17
在校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教育是我国逐步推广和会计电算化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顺利实施与发展。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化发展需要的合格的高级财务会计人才。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为适应这一要求,很我高等院校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专业会计中设置会计电算化课程(也称计算机会计学、电算化会计、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等),并作为一门主干课程来安排,从表面上看,会计电算化教学颇为繁荣,前景被人们看好。但通过笔的调查并与兄弟院校的广泛交流也发现了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的、共性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余伦芳  李刚 《财会通讯》2007,(10):85-86
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低,且容易受利益驱动,导致会计责任缺失现象日趋严重,影响了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损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危害了会计人员的自身利益。笔者认为,责任教育是会计教育之本,提高在校学生会计责任感是提高会计人员责任感的必由之路。高等院校应加强学生专业技术教育,提高其职业技术水平,同时进行会计责任感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学生"责任为重"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5.
试析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忠孝  白云 《会计之友》2008,(26):85-86
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必须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培养依据,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符合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部分高职学院都开设有会计电算化专业,有很多学校也配有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甚至有一部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只有理论知识,无法胜任电算化的会计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如何才能使学生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会计电算化教学当中应该重视的问题。理论知识的传授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点,所以具体到会计电算化这种实践性强的专业,重点中的重点应该是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院院 《价值工程》2013,(26):174-175
伴随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的转型,以及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职业道德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同时出现了较严重的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本文从会计执业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电算化背景下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会计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迫切要求高等院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本文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施措施,旨在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培养能够与社会需求零对接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基本上趋同于会计专业,主要培养会计核算人员。自1981年以来,会计电算化已发展至ERP系统阶段。需要重新探索会计电算化专业标准建设与改革工作,找出会计电算化本质的特点,重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规格。现就ERP环境下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影响与专业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设想与观点。  相似文献   

10.
会计电算化专业MIS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会计发展史上,会计电算化是一次重大变革,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从上一世纪70我国就开始会计电算化工作,企事业单位会计数据处理方式逐步从工操作转变为电算化操作。为进一步推动会计电算化进程和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自1984年起我国部分高等院校逐渐开始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既熟悉会计业务知识、又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随着人类步入21世纪,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Internet网络的广泛使用,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层出不穷,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相应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专业教学内容不断调整、改进、增加新的前沿性知识和技术。对于管理类专业必增设的主要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管理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课程,也是近20年才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学科理论体系,它与会计电算化相辅相成、相互体现,以下就此作出了分析,并就有关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了会计进行工作的主要工具,也是会计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方式。作为将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科,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在中职教育的财经类专业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评价中存在着忽视过程性评价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现象,构建以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为导向、实践技能与职业道德并重的双向过程化考核评价体系,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素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重视会计模拟实习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对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我们每个会计教师要结合市场需要,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又具有本院校的培养特色,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社会对会计电算化的人才需求量增加,这对学校的会计电算化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基于工作过程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开发进行了简单的探讨,提出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力图完善和优化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会计人才。文章分析当前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应用型会计本科院校应重视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 在教育部下达的有关文件中指出:高等院校教育的应当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教学工作应遵循会计本科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会计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人才,特别是会计电算化人才,无疑是各高校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因此,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课题.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它已成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赵海燕 《会计之友》2008,(14):68-69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电算化会计技术型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强化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充实理论知识.为此笔者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改革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目标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具备一定政治思想觉悟的懂理论、会操作的应用技术性、技能型人才,在组织教学中更重视实践教学。具体到会计电算化专业其培养目标是从财会角度能对经济管理进行预测分析和决策。注重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20.
何珊 《财会通讯》2011,(12):124-126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BPR职业能力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访谈方式补充调查了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BPR职业能力低下的现状和原因。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BPR职业能力不能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急需重新审视BPR职业能力的重要性,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