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样调查是目前我国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主要方法,但抽样调查的结果始终要受到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的影响。抽样误差是由于样本随机性引起的,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对总体目标量的估计是随样本而异的,由此产生的误差即是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其大小可以通过调查样本容量,改变抽样方式等加以控制。非抽样误差是指除抽样误差以外,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抽样误差由于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复杂且具有不易观测和非随机性等特点而难以控制。两种误差构成了总方差,两者之间呈此消彼长的关系,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非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出发,提出一些控制非抽样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非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出发,提出一些控制非抽样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浅析统计非抽样误差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非抽样误差一般可分为三类。文章分析了非抽样误差成因及其对策 ,指出可以通过比较有效的质量控制来减少误差  相似文献   

5.
试论抽样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抽样误差秦哲勇一、抽样调查误差与抽样误差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将调查结果所得的统计数据与被认识的总体的真实数据之差称为调查误差。抽样调查方式所产生的调查误差则称为抽样调查误差。抽样调查误差按其产生的来源可分为登记性误差、系统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三部分。其...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谈及如何在抽样推断的教学实践中着重把握抽样原则、抽样误差及制约因素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对城镇居民的住房也进行了调查。调查按照分层、多阶段概率比的抽样方法,在全省抽取了53个县(市区),744个调查小区,共调查了42392户城镇家庭住户。对于抽样调查而言,调查结果的可信性是建立在调查数据质量可靠的基础上的。(-)抽样误差。本次调查设计,要求达到95%的把握程度,误差率不超过5%。而本次调查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抽样误差是O.刀平方米,误差率为3.56%;住房设施(厨房、厕所、燃气、自来水)综合配套率的抽样误差是2.SO%,误差率是3.73%,都小于调查设计的允许误差范围。因此,这次…  相似文献   

8.
一、试解释下列名词的意义(20分) (一)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分组体系。(二)综合平衡分析和联系平衡分析。(三)固定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四)抽样误差和极限抽样误差。二、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的异同点及其在统计上的应用(20分)三、定基指数与环比指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统计上的应用(20分)四、某市有256个企业月用电量的资料如下:用电度数用电企业数  相似文献   

9.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由于抽样误差和诸多假设的存在导致了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控制不确定性可以从药物经济学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着手,传统的可信区间和敏感度分析可以处理不确定性。推荐使用建立在Monte carlo模拟基础上的概率敏感度分析。  相似文献   

10.
样本的代表性的提高对于抽样调查工作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样本的代表性受抽样设计和抽样实施两个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抽样设计的相关因素主要影响到系统性误差;抽样实施的相关因素主要对随机性误差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减少抽样误差,提高样本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无回答问题是影响抽样调查统计数据质量和利用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非抽样误差的一个重要来源。可通过优选与培训采访人员、加强调查队伍管理、准确定位调查对象、保证问卷的送达率等加以预防,采取物质奖励、消除疑虑、提前告知和事中提醒等加以控制,采用多次访问、替换被调查单位、随机化回答技术等方法来降低无回答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方法,研究截止2010年3月31日解禁的大小非样本对二级市场股票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小非解禁对市场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大小非样本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大小非解禁后真正对二级市场产生的实质性冲击主要集中在高估值、非控股股东和自由减持三类样本,而在解禁前中低估值、控股股东和大宗交易减持三类大小非样本对二级市场存在一定的心理冲击,但幅度有限,且在解禁后市场对解禁前的心理冲击有一定的矫正。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高估值和非控股股东两类大小非样本在解禁前存在明显人为拉高股价的操纵迹象。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科技强国,科学技术一直是其外交的支撑杠杆。美国和非洲之间科技水平相距甚远,但这并未成为美非之间科技合作的障碍。相反,科技内涵渗透在美非合作的各个方面。从美非关系60多年的历史过程来看,美非科技合作主要渗透于美国对非的援助计划和美非经贸活动之中。特别是2000年以来,科技因素在两者之中的比重愈加突出。美国政府牵头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实施对非科技援助;美国企业通过对非经济合作,促进双边技术合作;美国政府与企业联动,推动双边科技合作,这三者是美国对非科技合作的主要途径。大国博弈非洲的21世纪初期,科技已成为美国在非进行利益争夺的"杀手锏"。未来,美国将会立足于其对非的外交战略布局,通过军事技术、经济技术,特别是新能源技术,加强同非洲国家的科技合作,维护和拓展美国在非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4.
非研发创新一直以来被传统的创新研究所忽视,由此导致了企业在战略制定以及政府在创新政策支持上长期忽略其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研发创新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绩效都具有重大影响。首先介绍了非研发创新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非研发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主要途径;其次,对非研发创新的多样化模式以及非研发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分析了已有非研发创新的研究缺口,并对非研发创新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张驰 《经济论坛》2014,(6):152-154
近年来,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在非能源领域的投资已经成为中哈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中国对哈萨克斯坦非能源领域投资的现状和问题,有助于中国政府制定对哈萨克斯坦非能源领域投资的政策,从而促进中哈在非能源领域投资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哈经贸合作战略升级。  相似文献   

16.
受和平宪法制约与日美同盟的影响,战后日本一直以援助作为对非经贸战略的基石。以援助为先导,包括贸易和投资等手段在内的经济外交成为日本对非经贸战略的主要实现形式,而国家利益原则始终贯穿其中。战后初期的日本对非援助战略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色彩,确保日本在非洲的经济利益是对非援助的首要目标。冷战时期,日本对非援助战略中的新重商主义特征逐步减弱,地缘政治色彩逐步加强。冷战结束后,在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多边合作框架下,对非援助战略被纳入了日本的大国外交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经济利益在日本对非经贸战略中的重要性逐渐减弱,而战略和政治利益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17.
受"和平宪法"制约与日美同盟的影响,战后日本一直以援助作为对非经贸战略的基石。以援助为先导,包括贸易和投资等手段在内的经济外交成为日本对非经贸战略的主要实现形式,而国家利益原则始终贯穿其中。战后初期的日本对非援助战略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色彩,确保日本在非洲的经济利益是对非援助的首要目标。冷战时期,日本对非援助战略中的"新重商主义"特征逐步减弱,地缘政治色彩逐步加强。冷战结束后,在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多边合作框架下,对非援助战略被纳入了日本的大国外交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经济利益在日本对非经贸战略中的重要性逐渐减弱,而战略和政治利益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18.
吴伟军 《经济经纬》2013,(1):125-130
笔者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OLS回归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我国货币供给的正负向冲击对产出具有显著非对称性,但在经济开放条件下这种非对称性会减缓。针对研究结论,笔者提出减缓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建议,这对完善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英国一直重视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关系,进入21世纪后,英国调整了对非援助政策,加大了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力度。本文介绍了英国对非援助政策的调整和新的援非行动计划,并总结了英国在非洲的重点援助领域。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投资对宏观经济和微观厂商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回顾了非效率投资的有关研究成果,指出非效率投资研究在定义、成因和度量中的困境。文章重新界定了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概念,并对非效率投资和过度自信的度量困境提出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