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夏 《中国外资》2011,(14):29-30
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主要以加工装配为主,即从日本、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进口中间品,经过加工装配后再将最终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这样的模式也决定了中间品进口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经过数据分析得出,中国的中间品进口规模巨大,且中国的中间品进口及进口RCA指数对中国的制造品出口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主要以加工装配为主,即从日本、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进口中间品,经过加工装配后再将最终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这样的模式也决定了中间品进口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经过数据分析得出,中国的中间品进口规模巨大,且中国的中间品进口及进口RCA指数对中国的制造品出口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雅琦  王瑶  张礼卿 《金融研究》2023,511(1):75-93
本文在一个市场渗透率内生决定的框架中讨论汇率波动对出口稳定的影响。基于包含企业异质性的理论分析,发现汇率波动会影响出口在不同企业之间的重新配置以及企业在出口市场的进入退出决策。平均来看,汇率波动会引起企业出口金额的下降以及更多(少)地退出(进入)市场。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其他企业,汇率波动对企业出口的负向影响对中间品进口更少以及小规模出口企业更明显,而中间品进口可以对冲汇率波动的负向作用。本文使用我国海关进出口交易数据对汇率波动如何影响出口稳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支持了理论部分提出的假说。本文的政策性含义是,只要企业能够更加深度并优化对国际分工和全球供应链的参与,汇率弹性增强并不会对其出口带来更大的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4.
扩大关键设备进口是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下的一项重要政策,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竞争力,实现在国际市场上的长远发展。本文基于Kaplan-Meier分析和PSM-Cox模型,考察了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关键设备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持续性的微观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进口工业机器人显著降低了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风险,延长了企业出口生存时间。异质性检验发现,进口工业机器人对非国有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口退出风险削弱效应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进口工业机器人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出口多样性和出口产品质量三个渠道降低企业出口生存风险,延长出口持续时间。本文研究对主动扩大进口战略下实现扩大出口、提高出口持续性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鉴于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化发展以及中间品贸易的增多,本文以日本为例,通过建立三国贸易模型研究计价货币和中间品贸易对汇率传递的作用机制。本文利用日本2010—2018年出口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日元计价比例越高,汇率传递水平越高;中间品进口额增加,汇率传递水平降低,出口量受汇率变动的影响也降低。此外,日本出口量对汇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略小于对出口价格的反应程度。同时,美元计价比例提高后,日本出口产品的目的国家价格和出口量的变动程度均有所增加。目前,通过区域内国际分工并降低对美元的依赖程度是日本出口商应对汇率风险的有效方法。在全球价值链区域化、本土化重构的趋势下,不仅亚洲区域贸易规则需要进行更高水平的调整,而且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将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新考察了国际外包与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本文认为,传统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都无法真实地反映以承接国际外包为出口主要形式的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对此,本文采用出口带来的国内产业增加值,即出口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作为衡量指标,运用2003-2007年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国际外包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结果显示,国际外包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呈显著倒U型关系,即在短期内承接国际外包可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但就长期而言,仅仅依靠承接国际外包并不能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必须通过建立起产业的创新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攀升甚至掌控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相似文献   

7.
中间品出口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平均工资的增长,但企业中间品出口带来的企业工资增长效应是非对称的。总体来看,企业中间品出口对于具有较高和较低工资水平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但对于中等工资水平企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在产业层面,实证研究证明中间品出口对企业平均工资的非对称增长效应存在,且这种非对称增长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产业内的工资差距。当前,我国应进一步促进中间品部门的转型升级,建立统一完善的中间品大市场,推动中间品生产部门劳动力工资进一步提升。此外,还应加速培育创新科技型劳动力市场,引导劳动力向高端制造行业流动,以开放促改革,统筹市场和政府的力量完善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2年的“营改增”政策作为识别策略探讨“营改增”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国内生产长度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营改增”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长度的延伸。作用机制表明,“营改增”通过提升行业间的关联度来产生影响,但主要从投入端实现进口中间品向更上游延伸,不能有效通过产出端实现产品向价值链下游延伸。“营改增”引导企业积极探索资本深化、提升生产效率。本文还发现,“营改增”有利于培育国内中间品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国外中间品市场的替代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依赖上游资源出口、需求下游商品进口的粗放型经济地区企业进出口行为可能导致其生产长度延伸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区域市场一体化和进口贸易的关系值得探讨。研究发现,长三角市场一体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进口。异质性分析表明,长三角市场一体化能够提高中间品进口并抑制消费品进口,对私有企业、小规模企业有显著的进口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跨国公司往往选择优化资源的全球配置,以实现持续降低采购、生产、销售成本的目的。他们将产品研发和最终消费两端继续保留在发达国家,而将中间品的组装、加工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种中间品的转移既可以通过跨国公司到发展中国家进行垂直型FDI也可以通过直接将生产订单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独立供应商两种方式完成。然而大多数来华贸易的跨国公司都采取了前一种方式来获取中间品。本文试图通过理论研究,阐述上述机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在国际生产分割条件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基于VECM模型,利用1997~2011年间的月度分行业高频数据,发现:进口贸易、汇率、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需求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国际生产分割导致中国大量进口中间产品并出口同类产品的制成品,这明显削弱了汇率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在国际生产分割条件下,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决定进口的主要因素是国内需求与外商直接投资,汇率对产品进口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制造业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的排名大幅度上升,我国制造业总量在国际上排名为第4位,占全球制造业总量的6.3%,然而中国的研发投入仅占全球制造业投入的0.31%,甚至低与印度.从国际分工来看,发达国家是以研发和服务业为主,中国是以制造业为主,中国虽然已经成为所谓"世界工厂".但由于研发能力太低,所以,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必然处在末端,生产的附加值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由于我国企业很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靠劳动力成本低为优势的,生产的产品档次不高.基本上就是依靠采样、来料加工、产品设计,关键原材料和设备大多数依靠进口,这是目前大多数中国制造业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世界整个经济虽在复苏,但整体经济发展缓慢。为了是中国的出口企业能够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有更好的发展,本论文通过列举法、文献资料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列举了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出口企业遭遇贸易摩擦的产品,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出口企业遭遇贸易摩擦的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及出口企业的贸易主要一般贸易为主,出口的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主力为民营企业,使得出口企业容易遭遇贸易摩擦的影响,外部环境下各个国家都竭力挽救本国经济的发展,以出口代替进口,同时对中国出口的产品施加各种各样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直接减少了中国出口企业的出口额。所以,本文根据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出口企业来讲主要是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与流向,注重对产品的品牌与专利建设,更重要是注重企业的科学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从外部环境上讲,政府要积极低参与间的协商与谈判,为出口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同时还要从立法、金融、审核标准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最终使得出口的出口企业能够以更高的水平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欧盟国家对中国的"碳泄露"问题得到了很多关注。从"碳泄露"主要渠道之一,碳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替代入手,首先,介绍了进口替代引发"碳泄露"的传导机制;接着从出口量、出口价格,以及国际影响三个方面对欧盟碳密集型产品出口现状做了阐述;最后,分别从中国进口欧盟碳密集型产品、中国碳密集型产品生产,以及欧盟碳密集型产品进口替代对中国的影响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欧盟碳密集型产品对中国进口替代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欧盟国家对中国的“碳泄露”问题得到了很多关注。从“碳泄露”主要渠道之一,碳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替代入手,首先,介绍了进口替代引发“碳泄露”的传导机制;接着从出口量、出口价格,以及国际影响三个方面对欧盟碳密集型产品出口现状做了阐述;最后,分别从中国进口欧盟碳密集型产品、中国碳密集型产品生产,以及欧盟碳密集型产品进口替代对中国的影响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欧盟碳密集型产品对中国进口替代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2004—2007年间我国按HS分类的19个行业的相关月度数据,算出人民币的行业出口实际汇率和行业进口实际汇率指数,发现行业实际汇率指数比一般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更能反映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真实状况。另外,在这段时期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出口退税率调低和加工贸易政策收紧等调控措施下,不同行业的出口实际汇率和进口实际汇率存在差异较大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7.
《时代金融》2015,(1):45
<正>根据柬埔寨燕窝业联合会的消息,该会计划在2015年开始向中国出口柬埔寨当地生产的燕窝,并针对国际燕窝出口事项拟定了价值达15亿美元的投资计划。随着中国对来自马来西亚燕窝的进口解禁,以及印尼获准直接向中国出口燕窝,如今柬埔寨燕窝业者也有意直接向中国出口燕窝。与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比,柬埔寨的燕窝业起步较晚;迟至2011年柬埔寨才拥有本国生产的燕窝,此前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资》2009,(14):12-13
对外贸易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国际竞争力是衡量国家(地区)产业、产品在全。球分工过程中所处地位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外贸依存度和贸易竞争力指数两个指标出发,以福建为案例,分析了海西区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和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劣势,认为对外贸易存在着技术和知识含量低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海西经济的发展,并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为依据,对海西产业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快发展出口信用保险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一项特殊政策性支持措施,是增强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保护企业合法利益的有效手段.云南省于1997年3月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在近六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长足进步.由于云南省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接壤,具有特殊的地缘优势,加上相对较低的价格因素以及政府发展经济战略的政策性支持,云南省的大型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在上述国家的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但从云南省近几年来办理出口信用保险的情况来看,由于外贸出口的特点、观念的差异以及人员配备等原因,云南省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发展比较缓慢,投保以中长期为主,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押汇保险开展得不够理想.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粮食生产与出口大国,在全球粮食市场占据重要地位。2022年突发的俄乌冲突对全球粮食价格、供给等产生了严重冲击,也干扰了我国粮食进口“量多价稳”的格局,并对CPI施加了较大上行压力,这暴露出我国现有粮食进口环节存在的脆弱性。展望未来,在全球极端干旱天气增多、粮食生产大国陷入战争泥潭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下,国际粮食贸易断链风险加剧,我国应加速粮食进口调整以应对国际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