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如果说草原是艺术的摇篮,艺术就是草原人飞动的魂魄。辽阔的草原为艺术的历史所充盈,艺术的内涵由草原的多彩所蕴籍。作为中华民族三大文化主源之一的草原文化,因思维方式、民族特征和人文追求、价值取向而显示了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有别又互补的艺术活力。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主要表现为传统思想、传统习俗、传统艺术和传统建筑等形式。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首先,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我国文化产业形成的基础;其次,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我国文化产业持久发展的动力之源;再次,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化保护业等产业又可以反过来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提供最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3.
统一战线思想根植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奠基于近代以来的革命斗争经验,繁荣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因而有其特定的文化基因。探究统一战线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有利于解析中国百年统战工作的文化根基;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中蕴含的文化基因,有助于理解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对统一战线工作的传承与发展;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因,对洞悉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主旨要义及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人弘扬传统文化的职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蕴藏广厚,这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之源。图书馆应对此加以收集整理,并利用馆藏举办展览、讲座,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为提高民族素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草原是艺术的摇篮,艺术就是草原人飞动的魂魄.辽阔的草原为艺术的历史所充盈,艺术的内涵由草原的多彩所蕴籍.作为中华民族三大文化主源之一的草原文化,因思维方式、民族特征和人文追求、价值取向而显示了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有别又互补的艺术活力.  相似文献   

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是深化民族团结之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红色文化的润化,红色文化孕育于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百年历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在增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重要价值,提供重要的精神财富,彰显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为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实效性,民族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和把握其理论逻辑,从文化阵地、文化基因、挖掘资源、提升认知等四个方面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7.
曹峰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6):128-130,139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具有民族特性的文化:中华民族多元与一元共存的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根基;中华民族汉文化的强大同化功能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不竭的动力;中华民族开放的文化态度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强大武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民族特性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殷链忠 《魅力中国》2014,(12):88-88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几千年来,陆续深埋于地下的墓葬,记载了各朝各代的文化精髓,书写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传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文物记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损坏了不可复生。保护人类共有的人文历史,我们人人责任。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结晶,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深厚软实力。在民族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主体,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优越性。因而,努力改变学生社团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活动资源缺乏、活动形式单一等现状,充分发挥学校引导作用,创新和丰富活动形式,加强社团自身建设,使民族高校学生社团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践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应该重视的时代课题。本文阐释了文化自信的战略地位和价值意义,从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两个角度出发,指出要筑牢基石,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特色,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求索,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体现,在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今天,弘扬、传播传统文化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更应该深化对他们的传统文化教育,着力于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于是,从当今大学生面临的困惑、引起困惑的原因、怎样利用传统文化解决他们的困惑3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从传统文化视角解决大学生的困惑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2.
乌兹别克斯坦于2004年6月11-15日举办了中国文化日,旨在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向乌兹别克斯坦人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化和艺术。 参加文化日的有中国优秀的音乐、艺术和其它创作群体,其  相似文献   

13.
文化具有塑造民族心理的功能,西方文化通过语言学习、现代网络、跨国公司、移民与旅居者等方式移入到中国,中华民族在与这些文化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使得中华民族心理在智力、气质、性格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证,以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立足中国现实、继承文化优秀传统 ,在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冲突中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 ,其中的“天下主义”与“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 ,则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在生态危机与核战争威胁面前 ,弘扬“天下主义”与“天人合一”精神 ,有利于避免灾难 ,促进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把人民性贯穿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指南。新征程上,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意蕴,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新时代新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为大学生培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理论指引,提供了丰富资源。以文化认同铸牢新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旨归、历史逻辑、学理内容为研究起点,进一步探索文化认同铸牢新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任蕾 《发展》2003,(10):44-45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为应对这种挑战,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同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和提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勇于吸收外来文化,经过不断筛选和融化,使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愈益丰富发展。当前…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凭借其独有的兼容并包、道德至上、宗教中心等文化特征,风靡全球,形成了世人公认的中华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19.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华大地上已经成为历史烟尘,但是,帝王及其在文化研究中的地位却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本文认为,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上,帝王曾经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之源,是中国历史前行的导航人和主要推动者,是千秋万代殷殷追念民族历史最醒目的标志。他们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刻下的烙印,并不因为岁月的久远而模糊。中华大地无处不洋溢的民族崇高感,中华民族走向未来无与伦比的自信,中国人心中那一份梦回汉唐的期待,正是秦皇汉武们生命激情的历史回响。  相似文献   

20.
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构成,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应当得到全民族、全社会的认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做到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群众的主体精神世界建设,把握文化认同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