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的有关要求: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的入账价值与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不计入企业合并当期损益。合并方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本质上不作为购买,而是两个或多个会计主体权益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张宝珍 《当代经济》2009,(15):138-139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规定,<企业合并>将企业的合并行为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时两种情况下的合并行为分别规定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本文从控股合并的概念出发,分别就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日的会计核算及非同一控制下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合并日合并报表编制及合并当期期末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内容的异同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概念 控股合并是指合并方通过企业合并交易或事项取得被合并方的控制权。合并后,被合并企业仍维持其独立的法人资格继续经营,合并方通过股权控制被合并方的生产经营活动,两者形成母子关系。按照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是否同受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同一控制下合并的合并日是指合并方实际取得被合并方控制权的日期,也就是被合并方的净资产或生产经营决策的控制权转移给合并方的日期;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实际上是一种企业之间的购买行为,其合并日就是指购买方实际获得被购买方控制权的日期。  相似文献   

4.
曾强安 《时代经贸》2007,5(8X):150-151,153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根据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是否均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最终控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的方式有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合并的账务处理不同。  相似文献   

5.
新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将企业合并按照控制对象的不同,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文章主要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原则、会计处理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以便于正确处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6.
朱延东 《时代经贸》2012,(18):221-221,223
文章结合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对比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从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合并(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这两个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主要环节,对企业控股合并作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7.
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选择一直是会计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最近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0号——企业合并》规定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这是在权益结合法要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大背景下,我国作出的慎重的决定。这一规定不仅会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实务发生重大影响,而且还将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笔者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在我国现阶段,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是在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下的一种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8.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根据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是否均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最终控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的方式有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合并的账务处理不同.  相似文献   

9.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概念界定根据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  相似文献   

10.
分析同一控制下会计处理办法,分析权益结合法、购买法在开展会计处理中,财务结果、经济后果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我国同意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特殊性,认为购买法不适合我国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权益结合法是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及其讲解中,规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类似于权益结合法。本文从权益结合法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含义、合并对价的方式、账务处理以及二者的发展趋势等若干方面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对比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从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合并(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这两个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主要环节,对企业控股合并作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13.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中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作了完整的规范,为中国企业合并交易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主要针对企业合并中的控股合并在同一控制下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会计处理不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选择企业合并的方式进行自身扩充的企业越来越多,而在企业合并问题中,会计合并问题是企业合并的焦点,也是每个企业在合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大关键问题.在本文中,将对会计合并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的购买法、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的权益结合法进行相关研究,分析其优劣,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股权收购是指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权,以实现对被收购企业控制的交易。收购企业支付对价的形式包括股权支付、非股权支付或两者的组合。股权收购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和特殊性税务处理。通过案例,探讨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及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适用不同税务处理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该准则立足中国实际,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合理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对同一控制下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17.
企业合并实务中,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实际采用的分别是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通过比较分析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原理和区别,以及对当期和以后期间损益的影响,对理解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企业合并案例逐渐增多,但由于产权交易市场还不成熟,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绝大部分实例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相似文献   

19.
企业合并中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比较复杂,合并方(或购买方)在合并日从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取得的净资产,有的包括新增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有的则不包括;合并方(或购买方)在企业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合并差额,有的影响当期所得税或递延所得税,有的则不影响。本文通过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方或购买方税务处理进行梳理,并应用案例进行解析,以便为会计理论界和会计实务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一直是会计领域中较为复杂且争论较多的领域之一。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作了较为完整的规范,其中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明确前者的会计处理采用权益结合法,后者的会计处理采用购买法。本文对这两种处理方法分别予以阐释和比较,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